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1.月经的生理机能

我国中医学理论认为,月经的产生是脏腑、经络、气血、天癸共同作用于胞宫的生理现象。天癸是影响和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一种物质基础,它源于先天,藏之于肾,受后天水谷之精微的不断滋养,而逐渐趋于成熟。但必须是在肾气旺盛的前提下,否则便不能蓄积而生,发挥其作用。

当然,月经的产生,与冲、任、督、带4脉及脏腑、气血也有密切关系,而且与肾气的充盛、冲任二脉的通盛关系更为密切。

肾中元阴之气通于任脉,在天癸作用下任脉所司精、血、津、液旺盛充沛,与冲脉相资。冲脉又得肾精充实,聚脏腑之血,按时满盈,溢于胞宫,经血才能来潮。除此之外,月经的产生还与督脉的调节、带脉的约束有一定关系。

在月经产生的机理上,气血不但是最根本的物质,而且它们之间又是互相资生、互相为用的关系。因为月经的成分主要是血,而血的运行和统摄又有赖于气的调节,同时气又要靠血的营养。

气血来源于脏腑。脏腑之中,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胃主受纳腐热,与脾同为生化之源;肾藏精,精化血;肺主一身之气,朝百脉而输精微。因此五脏安和,气血通畅,则血海按时满盈,经水如期而至。由此可见各脏腑在月经产生的机理上都有重要作用,尤以肝、脾、肾更为重。

总之,虽然肾气、天癸、冲任督带、脏腑气血在月经产生的过程中各有不同作用,但它们之间却是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的,从而保证了月经的正常生理活动。

月经是性功能成熟的一项标志,每一个健康的成熟女性都会有月经,这是女性特有的生理现象。

月经初潮

青春期第一次月经来潮称为“月经初潮”。初潮的年龄大约在 13~15 岁,但早到 12 岁以前或迟到 18 岁也属正常现象。其早晚与环境、气候、营养状态、身体情况及遗传等有关。如果超过 18 岁以上,月经仍未来潮有可能是闭经,应及早去医院检查治疗。

月经周期

指上次月经的第1天到下次月经来潮间隔的天数。提前或错后在 3~7 天之内仍属正常现象。但若提前或延后 7 天以上,均属异常,应及早检查诊治。

月经表现

月经一般持续 3~7 天结束。月经期第1天经量稍少,第 2 3 天较多,第4天后逐渐减少,总量约为 30~50 毫升。经色多为暗红色,开始时较浅,继而逐渐加深,最后又为淡红。一般不稀不稠,不凝固,无血块,无特殊气味,亦可略有血腥味。

月经期大多数无明显不适感,但也有部分在经行前后出现轻微的腰酸,小腹坠胀,乳房胀痛,或情绪变化等现象,月经过后诸症自行消失,不属病理反应。

少数少女由于卵巢功能尚未发育成熟,在月经初潮以后,有时不按周期而来,有的则间隔一段时间后再次行经,中医认为这是由于肾气未充之故,待身体发育成熟后,便可逐渐正常来潮。

除此之外,也有身体无病而月经定期 2 月来潮1次者,此种现象称为“并月”;若 3 月一行者,称为“居经”或“季经”;1年一行者,称为“避年”;一生不来月经,而能受孕者,称为“暗经”;受孕以后,月经按月而行,但经量少于以往的月经量,无损于胎儿者,称为“激经”,又称为“盛胎”或“垢胎”。以上情况皆属个别的生理现象,不属病态反映,无需忧虑。 RIByAIWYavQN2yYQ7s7yeycuUy1GmCB4R0E/MF9kiPZF2OZtRgzcctq7+LnFTPs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