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汽车装配线的改良

福特汽车公司成立之初,主要零组件都是外购,这是当时的一惯作法。一群机械工人在工厂里把各部分组合起来,直到完成一部汽车。1903年,福特公司的125位工人制成1700部汽车,分属三种不同的款式。那些车子售价高昂,丰厚的利润使股东笑逐颜开。莫肯森决定另开一家汽车厂,不幸经营失败,被迫出售资产,包括他拥有的福特公司股票。福特本人则趁机购入相当数额的股票,取得公司控制权。除福特家族外,福特公司最大股东是前莫肯森职员卡曾斯(James Couzens,1872—1936)。卡曾斯曾先后担任福特公司总经理、副总裁及财务秘书,是T型车时代的第二号人物。

公司不断往生产高价车的方向上发展,这使福特不悦。在取得公司控制权后,他便决定减少高价车的生产,执行之时正逢1907年的金融恐慌,因此还拯救了公司。福特认为高价位妨碍市场开拓,便于1906年决定生产较便宜、利润较低的新车型:N型车,当时许多支持者都不赞成。结果虽然N型车不算非常成功,但福特仍继续设计他想要生产的车,就是后来的T型车。

1906年冬天,福特在底特律工厂中,秘密腾出一间12英尺乘15英尺的房间,在那里,他率领几位职员以两年的时间设计和计划生产T型车。他们先广泛研究多种材料,并意外得到一项宝贵的信息。在一次位于佛罗里达州的赛车场合中,福特检查一部法国汽车的残骸,发现它的许多部分是由特别轻的钢制成,福特的设计小组确定,那是钒钢合金(vanadiumalloy)。当时美国用于制造汽车最好的钢有6万磅张力,钒钢不仅轻得多,且有17万磅的张力。由于当时在美国无人能生产钒钢,福特为新车型预作准备,特地自国外聘请一位冶金专家,并设立炼钢厂。因此,在接下来的5年中,全世界使用钒钢制的汽车仅有两种,就是法国的豪华车与福特的T型车。当时的T型车也许不时会有小毛病,但它绝对不会断裂。

福特秘密设计室的最终产品日后永远改变了美国。T型车的顾客能以825美元的价格,买到一部轻巧(仅1200磅)、有力(4汽缸、20匹马力引擎)、两段变速、容易驾驶的汽车,且具有以脚控制的“行星齿轮式”传动系统。这款简单、坚固、实用的小车推出后,将激发众人的购买力。它的创造者福特无疑是欢喜若狂的,当他带原型车出厂作第一次试乘时,兴奋得无法驾驶,需要由助理掌控方向盘。

“我们终于上路了,”福特当时说。T型车在1908年10月1日卖给第一批客户。上市第一年销售量高达1万余辆,创下汽车销售新纪录。一系列促销活动,包括在纽约由身穿西装的机械工程人员展示汽车,到西部的牛仔竞赛中牛仔坐在T型车上用绳子套牛,使得被称为“锡丽莎”(Tin Lizzie)或“便宜小车”(flivver)的T型车销售量扶摇直上。

T型车上市头几年,是在底特律皮奎特街(PiquetteStreet)老厂、以当时一般制造汽车的方式制造,但老方法已经无法应付剧增的需求。福特明白他需要一座新厂,里面还需要一套新的生产设备。

在福特主持福特公司的年代,公司一向保留大量现金,这项政策使他能自由规划新厂房,不受任何干扰或压力。福特公司新厂设在高地公园,由全国首席工业建筑师卡恩(AlbertKahn)设计,于1910年开始生产。新厂占地62英亩,规模无与伦比,连洛克菲勒(洛克菲勒标准石油炼油厂的设计一向是先进的象征)都称赞这座新厂为“当代工业奇迹”。

新厂开始运作的最初几年,四层楼建筑的高地公园厂房,由顶楼到底层渐上轨道。汽车装配作业是由顶楼开始,先在四楼钣金,在三楼装上车轮并油漆车身,其他部分在二楼完成,然后新车降至一楼,穿过办公室区域出厂。头3年的年产量几乎年年倍增,1910年是1.9万辆,1911年是3.45万辆,1912年是7.844万辆,而这只不过是刚开始而已。

1910年,福特开始在高地公园厂房实现工厂自动化,实验在往后的17年中持续进行,套句福特的格言:“任何事都可以做得更好。”福特率领一群经验丰富的专家,检测装配线上的每一个环节,试验提高生产效能的各种方法。而他最重要的突破就是移动式装配线。福特本人说,移动式装配线的点子来自一趟芝加哥之旅:“我的灵感来自芝加哥牛肉包装业者使用的高架吊运车。”在屠宰场中,屠夫在经过每只屠体时,依序割下特定部位,直到全部割完为止。福特采用相反的程序,但因为汽车零件通常在二线上生产完成再送到主线上装配,所以过程复杂得多。最重要的是时间控制,任何一个步骤出问题,都会影响后面的作业。第一条移动式装配线是用来组装飞轮式磁发电机(fly.eelmagneto),测试的结果比老方法快6分50秒。当其他装配线也全面更换为移动式时,一辆T型车的装配时间由过去的12小时30分,缩短为5小时50分。

制造工程师继续实验起落架、滚筒、输送带等数百种大小零件,汽车工业中这条最早、最有效率的装配线,便不断地在改进,直接受影响的是生产线上的工人。早在1914年1月,福特就研制出“链条带动永不停歇”的输送带,在工作站之间运送半成品,工人留在原地不动。3个月后,公司又研制出与人同高的生产线,所有零件、输送带等都在人腰部高度,工人可以重复装配工作,连脚也不必动。

1914年,福特厂1.3万名工人生产了26.072万辆汽车,其他同业则以6.635万名工人生产了28.677万辆车。有人批评装配线的分工方式将工人变成不用大脑的机器;厂方以操纵生产线的速度来奴役工人;制造汽车的人不必懂机械,只需付出劳力。福特则以较远大的眼光来看待这些问题,他说:“我听到时下一般人说,我们把工作变得毫无技术可言,其实不然。福特公司在设计、管理、工具制造等方面引进更好的技术,使得没有技术的工人也能分享这些技术的成果。”但是那些无技术劳工,多半是外国移民,他们并不喜欢一天辛苦9小时却只赚区区2.38美元的工作。而工作单纯化的结果,反而使流动率增加。光是1913年那一年,福特工厂每100个工作职位得招募963人次之多。为保持1.36万名员工的规模,公司得不断举办短期训练。虽然福特公司有红利和福利制度,包括开放给员工眷属的诊疗所、运动场、儿童游乐场等,但问题仍无法解决。同业视高流动率为生产线作业方式的必然结果,纷纷把增加的劳工成本转嫁在产品价格上,但福特不愿意任何无效率成本加到T型车上。他的大胆反击之道震惊全国。

1914年1月5日,福特宣布新的劳工薪金方案:最低工资调高为每日5美元,每天工作8小时,外加利润分享计划。这立刻成为全美的话题,福特被说成是劳工之友、社会主义者、让公司破产的疯汉。许多企业界人士(包括大多数福特公司股东)都认为他的决定轻率,但是他不在乎任何批评:“你得给员工好待遇,才能和他们坐下来谈。”福特了解大量生产模式中的人性因素:流动率才能降低成本,快乐的员工才能提高生产力。之后的数字也证明福特是对的,1914年到1916年间,福特公司的利润成长两倍,由3000万美元变为6000万美元。福特事后说:“一天8小时工资5美元,是我们最成功的降低成本方案之一。”

不仅如此,萌芽中的福特工会就此消失,更划算的是,新工资方案把许多工人变成顾客。工人通过购买公司汽车不但将部分工资又还给了公司,同时也有助于提高产量,降低单位成本。

由于T型车对于美国文化、社会和经济的贡献,福特成为民间的传奇英雄。但是他自认博学多才,应该有更大的作为,故积极参与国家甚至世界大事。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8)爆发后,战争的恐怖震撼了世人,福特也不例外。1915年,美国参战前,他租下一艘“和平号”,和一群私人组织的激进分子前往法国,天真地想结束战争。1918年,福特竞选参议员失败。次年他买下《狄堡独立周刊》(Decurborn Independent),该报后来成为福特手下闻名的反犹太(anti—Semifsm)工具。这家报纸辱骂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发表粗鄙下流、别有用心的言论。

1915年,卡曾斯感到公司完全被福特一人控制,任何人的意见都不算数,遂辞去副总裁职务。1916年,公司赚大钱却分配极少的股利,股东因此控告公司。1919年,密西根最高法院维持初级法院的判决,认为不发股利是不合理的,判决福特公司必须支付为数1900万美元的股利。福特公开威胁将离开公司,另设新公司,甚至还拟定计划,着手设计下一个新车型。

小股东担心福特公司的股价将因此大跌,故急欲抛出手中持股,而秘密替福特工作的经纪商则暗中悄悄收购。由于谣言影响,卖出股票的人以低于面值的价格售出,但仍然发了财。最精明的卡曾斯每股卖得最高价格,银行户头里存进3000万美元,转任参议员。福特则以1.25亿美元的代价换得公司完全的控制权,其中1.06亿用于收购股票,1900万用于发放股利,他还为此向两家东部银行贷款750万美元。1919年7月11日,当他签下最后一批股权转让协议书时,这位当时55岁的大亨竟高兴得跳起舞来。之后福特汽车的股份分别放在福特本人、布顿赖恩特及埃兹尔(福特的儿子)的名下。

1921午时,T型车在新车市场的占有率是60%。当时世界各地的车厂纷纷生产廉价小车,仿佛它们如地下铁代币般易于打造。由于T型车在市场上的占有率高,福特并不忧心竞争问题,反而担心如何让产量赶上市场需求。那一年他买下林肯汽车公司(LincolnMotorCarCompany)以扩展经营范围。此时公司的远景看来大有可为,福特便着手规划一项大工程。他计划在底特律附近的胭脂河(River Rouge,Michigan)盖全球最大、生产效率最高的汽车厂。新厂将占地2000英亩,包括90英里长的铁轨,7.5万名员工,生产一辆汽车由原料到成品只需40小时。胭脂河厂有自己的发电厂,也有铸铁及钣金设备。所有细节都规划完善,连一张废纸都会通过回收设备而转到自有纸厂内制成纸板。胭脂河厂是为了往后数10年T型车的生产而设计,但真正等到1920年末工厂能全面生产时,局势已经有所转变,只要1/10的产能就足以应付T型车的需求量了。

1924年6月4日,第1000万辆福特T型车从高地公园厂房出厂(该厂一直是T型车的主要生产中心)。虽然当年度的T型车与其竞争者的销售量为6:1,但它的全盛时期即将在无人预料到的情况下终止。在福特公司独霸廉价小车市场多年后,终于有另一家汽车制造商开始觊觎低价车的市场。

1920年初,通用汽车公司(GM,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是由多家车厂和零件商组成的集团,管理重心在维系股价而不是有效能地生产。20年代中期,通用汽车在董事长斯隆(AlfledP.Sloan,Jr.,1875—1966)精明的领导下,开始生产低价位雪佛兰(Chevrolet)。雪佛兰具有T型车所缺乏的舒适感,它使用电力点火,起动不必大费周折,不用旧式行星齿轮传动,具有平稳的三段变速。另一方面,汽车消费市场的口味也开始转变,价格和价值不再是最重要的因素,时髦和刺激的重要程度突然窜升。因此,虽然那时T型车的售价仅仅290美元,经销商却要求福特公司制造更能迎合顾客口味的新车型。

通用汽车的雪佛兰继续抢夺福特T型车的市场。到1926年,T型车的销售量已大幅下降,市场状况使福特不得不承认T型车的时代已经结束。1927年5月25日,福特突然宣布终止T型车生产,不久,高地公园厂房关闭6个月。关厂并不是为了调整设备,而是因为没有新车型可生产。福特遣送工人回家,以便开始设计新车型。幸好埃兹尔已有准备,他悄悄要设计师画出一些草图,便又开始与父亲密切合作,俩人顺利设计出A型车。该款新车于1927年12月上市,立刻赢得极大的回响,使公司的业务重上轨道。此时生产重心已转移到胭脂河厂。

1922年亨利·福特又作出一个大手笔,这便是接收林肯汽车公司,他的经营才能和智谋不能不让世人惊叹。

林肯汽车公司创始人是亨利·利兰。1917年美国参战后,利兰父子自己投资生产“自由牌”发动机,为战争服务,利兰觉得那是在尽自己的爱国本分,与赚钱无关。战争结束后,利兰父子又成立了自己的汽车公司——林肯汽车公司,生产的汽车牌名也为“林肯”。之所以用这个名字,是因为他崇拜林肯,1864年第一次投票时,他写的就是林肯的名字。他给自己心血的结晶起名“林肯”,是表示对林肯本人的尊敬。“林肯”牌样车1920年售出,“凯迪拉克”、“林肯”这两种在美国汽车市场上的豪华车出自一个人之手,很让人惊异。由于利兰父子的名气,公司发行股票不到三个小时就被抢购一空,投资者多为底特律市民。但由于受战后危机的影响,尽管林肯汽车是公认的所有汽车中工艺最好的一种,但销路不畅,这使利兰父子陷入了困境,不得不宣布破产,进行公开拍卖。马上就有消息说华尔街准备在拍卖中出价,福特凭着商人的敏锐,觉得这是一个机会,能够买下林肯公司,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是一件划得来的事情。

能否买到林肯汽车公司,对福特来说,也是一场挑战,一场与华尔街的挑战。鹿死谁手,对社会的影响都将是极为广泛的。福特自视甚高,从1908年T型车问世以来,他的利润就连年上升,尤其是大规模生产给他带来了无穷的财富,他想用大规模生产把林肯公司从危难中挽救出来,并给他带来滚滚红利。当然,他极力想买下林肯公司,或许还有一点不便言明的原因,那便是“山回路转”的快慰,20年前顶替他在底特律汽车公司生产经理职位的就是利兰。除了这些,他还可以从中获取功名,为他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增添新的光彩。

应该说,这是一举数得的好事,千载难逢的机会,于是他开始行动了。

克拉拉·福特与小利兰即威尔弗雷德·利兰的妻子是很好的朋友。因为有这层特殊的关系,利兰父子被请到福特府上做客,商谈此事。

福特夫人克拉拉温文尔雅,安慰利兰:“如果福特袖手旁观,听凭你们父子倒闭而不伸出援助之手,那真是对我们热心公益精神的亵渎。”

福特对利兰表示:“买,我们买。你让我们买下它,你加入进来,替我管理,我马上就支付所有的贷方和股东。”

老奸巨猾的福特在使出种种花招买下了林肯汽车公司后,马上变脸,就在收购成功的庆祝仪式结束后几分钟,索伦森就出来宜布:根据福特公司总经理埃兹尔·福特的命令,原林肯汽车公司的雇员已被全部解雇,除非被重新召回。对于这一切,身为总经理的爱德塞毫不知晓。

利兰父子也未能逃脱被人鱼肉的命运,林肯汽车公司在福特的旗帜下开张不到24小时,索伦森就带领一班高级和中级管理人员趾高气扬地来到公司。

“我们是来向你们学习的,”索伦森厚颜无耻地说,“福特先生让我们来学习你们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结果是可以预料的,“学生”们没有用多久就控制了林肯公司的领导权。利兰父子对福特背信弃义的行为展开了激烈的抗争。1922年6月10日,也就是福特买下林肯汽车公司半年后,莱布尔前来宣布利兰父子被解雇了。 z+MSuckXIpa96jdJ8MVkXGWiI+BinwlX4kWR8fy2Uigv+XQ4NUbeOfyjRz78qZq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