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王安石视梅花为斗士

与苏轼同样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他对梅花也有着难解的情怀。王安石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更是一名政治家,他的变法提议是我国历史上,针对北宋当时“积贫积弱”的社会现实,以富国强兵为目的的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

当时的王安石颁布了农田水利法、均输法、青苗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并推行保甲法和将兵法以强兵。但是由于并未处理好具体实行的问题以及与反对者的关系,于是只能与反对变法者长期反复地进行争斗。

与闲逸的林逋和豪放的苏轼不同,王安石是个出了名的怪脾气,他性格又直又硬,做事急躁而缺乏耐心,认准了一条路就不回头,容不下别人的半点意见,因此他被人称作“拗相公”。虽然他的变法是出于好意,最后结局还是以失败告终了。

王安石怪得十分可爱,他对自己所坚持的事情有一种孩童般执拗,即使得罪再多人,与再多人格格不入,他也在所不惜,这样的性格和在冬天独自盛开的梅花简直极为相似。

在这样一位政治家眼里,梅花不是静立于园中的红颜知己,也不是和自己相濡以沫的绝代佳人,而是和自己一样虽不得志却仍然坚韧不拔的斗士。

有一天,年过半百的王安石在家中郁闷地踱来踱去。当时的他,已经历了两次辞去宰相之职再两次复任了,推行新法遇到的阻力和反对声让他心力交瘁。对于这样一个做事坚定又十分固执的改革者来说,当时的前途十分渺茫。

王安石不想再次放弃,也不愿意再一气之下直接拂袖而去,但他对政治早已心灰意懒了。对于他来说,自己犹如笼中之兽,变法就像困兽犹斗,可能新主张会再一次被推翻,也可能这最后一次就会成功。叹了一口气,王安石把目光向花园中投去,他看见自家园中的墙角处,被雪覆盖的枯寂土壤上,有一棵花树仍然焕发着勃勃生机,那纷飞的雪花也没能掩住润泽的棕色树干,断枝处还有新抽出的嫩芽。但奇怪的是,这棵树似乎空荡荡的,没有花朵也没有果实。

王安石按捺不住,披了件衣服就匆匆走出门去查看。庭院之中寒风阵阵,那棵植物却依然挺立,小小的身躯却有着十足的硬气,才一人多高的细长枝条,在风雪中有着巍巍然泰山般的霸气,看上去既好笑,又让人心生敬佩。

王安石凑近了一点看,还是没有半点头绪。满树枝都是团团积雪,望上去是一树的雪白,没有一丝花朵果实的影子。王安石有点纳闷地想:“花匠往我院子里种的这是什么东西呢?”

这时,寒风又起。王安石猛然闻到一阵清香。他恍然大悟,更仔细地望向树上的朵朵积雪。果然,是白色的梅花。看着被风吹得微微颤动却依旧傲立、绽放清香的雪中梅花,王安石想到了自己所处的与梅花极为相似的孤立无援的处境,于是,王安石写下了一首诗: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魅力。

梅花千姿百态,温柔娇媚,却能盛开在风雪之中。每到寒冬,梅花便如顽皮仙女,悄然飘落,在风雪之中,她们的娇媚别有韵致,有的娇小玲珑,憨态可掬,就像初生婴孩般可亲;有的青春洋溢,热情奔放,似亭亭玉立少女般可爱;有的超凡脱俗,端庄大方,如持重贵妇般可敬。她们或倚戏秋风,或笑傲冰雪,奇姿异态纷呈,简直美不胜收。

梅花娇美却不柔弱,清香却不俗媚,不与百花争时光,不和群芳斗艳丽,这种高风亮节也吸引着自古以来的很多诗词大家对她们的盛赞,因为他们从梅花身上看到了不争世俗、不媚君王的自己的影子。

知识点滴

王安石爱梅,他写有好几首有关梅花的诗。他的《红梅》诗:“春半花才发,多应不奈寒。北人初未识,浑作杏花看。”他的《梅花》诗:“白玉堂前一树梅,为谁零落为谁开。惟有春风最相惜,一年一度一归来。”他的《沟上梅花欲发》诗:“亭亭背暖临沟处,脉脉含芳映雪时。莫恨夜来无伴侣,月明还见影参差。”

他的《证圣寺杏接梅花未开》诗:“红蕊曾游此地来,青青今见数枝梅。只应尚有娇春意,不肯凌寒取次开。” kPEdyUknoawEh+N/QTsNpUO5xPHzkn17RKb9ga34cCPPEWh9moR99WhhcgLzv6S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