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皇帝龙袍上的龙图案

中华龙文化,博大精深。帝王的龙袍,也是处处蕴含着丰富的龙文化内涵。据史籍记载,周代有官名“司服”,这些官员专门“掌王之吉凶衣服”。周天子用于祭祀的那些烦琐的礼服,已经开始采用十二章纹样。

十二章图案传说在虞舜时期,就已经出现并使用了。它包括日、月、星辰、山、龙、华虫、藻、火、粉、米、黼和黻。据《虞书·益稷》篇中记载:

予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会,宗彝、藻、火、粉米、黻、黼、絺绣,以五彩彰施于五色,作服汝明。

《虞书》是记载最早的关于十二章图案的书籍。在《虞书》中的这种记载,大概是周代史官们对前代的追述。

这样看来,上述的所谓日月等十二种纹样,在周代以前就用画或绣的方法施之于皇帝的衣服上了。说明周代以前就已经使用十二章图案,并且一经出现就成为皇帝的权力象征,具有政治意义。

十二章纹样的题材由来已久,原始社会的人们就观察到:日、月、星辰预示气象的变化;山能提供生活资源;弓和斧是劳动生产的工具;火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粉米是农业耕作的果实;虎、猴、华虫即红腹锦鸡是原始人狩猎活动接触的对象;龙是我国古人早就崇拜的图腾对象;黼和黻是垂在身前的长方形织物。

章服制度的真正确立,是在东汉初年。以后各代帝王的礼服上都装饰有十二章纹,只是十二章位置、色彩略有变化。

龙是我国许多原始氏族崇拜的图腾对象。在龙袍上的十二章图案中,龙是我国古代龙的文化在皇帝纹饰服装方面的重要体现。

我国古代帝王的龙袍上绣9条龙是有讲究的,这是因为在我国文化中,“9”这个数字和龙一样,代表着最高的荣耀和尊贵,并且是至阳的虚数、极数。我国的成语“九五之尊”,就是用来形容皇帝的。因此,“9”也是和龙最贴合的数字。

无论是哪个朝代,龙袍都是要通身共计绣9条金龙,其中,4条正龙要绣得正襟危坐,一团威严,处于龙袍最显要的位置,也就是前胸、后背和两肩。

这4条行龙要绣得极富活力,有似动而非动的神韵,分别在前后的衣襟部位。这样前后望去都是5条龙,寓意着“九五至尊”。

从表面上一眼看去,龙袍的通身只有8条金龙,与史书上记载的有出入。于是有个说法认为,皇帝是真龙天子,本身就是一条金龙。

其实这第九条金龙就绣在龙袍里面的衣襟上,要掀开外面的衣襟才能看到。一般人哪敢去随便掀皇帝的衣服呢?皇帝本人也不会那么不顾礼仪,因此龙袍在皇帝穿上身时看上去就只有8条。

在我国历史上各个朝代的龙袍中,明代皇帝龙袍上的龙,形象更加完善。明代以前的帝王也有穿“龙袍”的,但与后来的龙袍明显不同。先秦的龙纹,形象较质朴粗犷,大部分没有肢爪,近似爬虫类动物。秦汉时期的龙纹,多呈兽形,肢爪齐全,但无鳞甲,常被绘成行走状。

更为重要的是,明代以前,龙纹服饰虽是一种权威象征,但未必是皇帝一人的“专利”,其他贵族也能穿戴。进入明代,我国封建社会确立了等级森严的服饰制度,龙袍被指定为皇帝正装,且他人不得穿戴。

另外,明代以后,皇帝亦赐龙袍予以王公大臣,他们的服饰上绣着龙纹,但不能称为龙袍,只能叫作“蟒袍”。

明代皇帝龙袍上的龙纹,集中了各种动物的局部特征,头如牛头、身如蛇身、角如鹿角、眼如虾眼、鼻如狮鼻、嘴如驴嘴、耳如猫耳、爪如鹰爪、尾如鱼尾等等。在图案的构造和组织上也很有特色,除传统的行龙、云龙之外,还有团龙、正龙、坐龙、升龙、降龙、祥龙等名目。

我国古代帝王的龙袍,除了龙纹外,还有儒家学派服饰理论的内容十二章纹样。十二章纹样是在龙袍上最常见的图案,也是古代君王的专有纹饰,除了皇帝、帝后之外,只应用在少数亲王、将相的服饰上,从未在民间出现过。

清末经学家孙诒让在疏证周代官制的著作《周礼正义》里记载说:日、月、星辰、山、龙、华虫、黼、黻8种章纹在龙袍的上衣上;其余4种章纹藻、火、宗彝、米粉在龙袍的下裳上,并配以五色祥云、蝙蝠等。

这些各具含义的纹样装饰于帝王的服装,喻示帝王如日月星辰,光照大地。总之,这十二章包含了君王至善至美的帝德。

古代帝王龙袍上象征最高等级的龙纹的出现,表明我国源远流长的龙文化,在帝王服饰上得到了鲜明的体现,也是我国服饰艺术演化的重要标志。

知识点滴

传说从前有一条龙特别喜欢吃桃,就跑到王母娘娘的蟠桃会上偷了很多蟠桃吃掉了。王母娘娘发现后很生气,又不忍心处罚它,就将一块玉石变成了蟠桃的样子。

那条龙没有发现,就将玉石也吞入了肚中。结果,又冷又硬的石头让这条龙觉得非常不舒服,它一反胃,就把那块石头吐了出来。据说那块石头落到人间之后,经受风吹雨打也丝毫不受侵害,后来从石头中蹦出来一只猴子,名叫孙悟空。 SxYhZ5HxOR58rM3dNrFc0zICSsAqenHd/bfzFlKUKv/VhhPOM+fOPedHpd18W6U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