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在四五千年前,我国南方的水乡泽国有一个以龙为图腾的百越族,他们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都要举行龙舟竞渡,以祭“龙”。在祭祀过程中,人们用“五彩丝系臂”,并断发文身,以显示自己是龙子的身份。
百越族图腾的龙到底是什么样的动物呢?在神话传说中,龙是一种神异的动物。它的长相奇特,很像各种动物的大集合。
龙的身体修长,体表像蛇一样有麟片,它的角像鹿一样,耳朵像牛,嘴上有两条像虾一样的须,也有又大又凸的圆眼睛,还拥有长得像老鹰一样的爪子,老虎一般的脚掌,背上有鱼鳍,嘴里含有一颗珠子。
宋代罗愿作的训诂书《尔雅翼》中曾这样形容龙的外貌说:
龙者鳞虫之长。王符言其形有九似∶头似牛,角似鹿,眼似虾,耳似象,项似蛇,腹似蛇,鳞似鱼,爪似凤,掌似虎,是也。其背有八十一鳞,具九九阳数。其声如戛铜盘。口旁有须髯,颔下有明珠,喉下有逆鳞。头上有博山,又名尺木,龙无尺木不能升天。呵气成云,既能变水,又能变火。
龙的这种融合了许多动物的奇异长相,并没有影响人们对它的喜爱,君主帝王对龙的心仪更甚,几乎把一切都与龙联系起来。
比如,皇帝生气称为“龙颜大怒”,皇帝高兴就叫“龙心大悦”,皇帝生病就叫“龙体抱恙”,皇帝的子孙是“龙子龙孙”,所有的皇帝也都会自称为“真龙天子”。
同时,皇宫中的一切器物、服饰、用具上也都打上了龙的印记,如“龙袍”、“龙衮”、“龙冠”、“龙座”、“龙床”、“龙辇”、“龙舟”和“龙船”等。
皇宫中最重要的装饰就是龙纹和龙雕、龙塑,如柱、脊、檐、梁、栏杆、藻井等无不布满龙纹,仅故宫的太和殿内外各种龙饰、龙雕等各种形式的龙就有1.38万条。
为什么古代君王会如此狂热地喜爱龙呢?这还要从我国的“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的轩辕黄帝开始说起。
传说轩辕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黄帝以统一华夏部落与征服东夷、九黎族而统一中华的伟绩载入史册。黄帝在位期间,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创医学等,是中华文明的奠基者。
黄帝的诞辰是农历三月初三,我国自古就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黄帝刚出生之时的外貌就被称为“龙颜有圣德”。
在黄帝还未统一天下时,曾与九黎族部落首领蚩尤开战。蚩尤发动了他铜头铁额、个个本领非凡的兄弟们,又召集了山林水泽间的魑魅魍魉等鬼怪,摆出了毒雾阵,把黄帝的军队围困起来了。
黄帝驾着谋臣风后发明的指南车,指挥军队冲出毒雾阵。蚩尤又派魑魅魍魉去作战,黄帝则叫兵士们用牛角军号吹出龙的声音,吓跑了这些鬼怪。
黄帝的手下有个叫应龙的,是龙的一种。我国古代杂传类著录《述异记》记载:“龙五百年为角龙,千年为应龙”,应龙就是修行了千年的龙。
应龙在黄帝与蚩尤的对战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它能呼风唤雨,帮助黄帝打败了蚩尤而立下大功。我国先秦重要古籍《山海经·大荒北经》记载说:
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说:“黄帝使应龙杀蚩尤于凶黎之谷。”传说应龙立下战功后,由于消耗能量过大无力振翅飞回天庭,就悄然去了南方休养,蛰居在山泽里,因此南方总是雨水多又潮湿。
黄帝统一天下后,有一天晚上,他梦见有两条龙从黄河中出来,持一幅白图献给他。黄帝不解,就去询问天老。天老高兴地回答说:“这是天赐的祥瑞,河图洛书要出的前兆啊!”于是,黄帝便与天老等人游于河洛之间,沉璧于河中,杀三牲斋戒。
最初,河中一连3天大雾。之后,又是七天七夜的大雨,接着就有黄龙捧图自河而出,黄帝连忙跪接过来。只见图上五色毕具,白图蓝叶朱文,正是河图洛书。
黄帝知道黄龙必定是来传送上天旨意的,但是他不解河图洛书之意,就开始巡游天下,封禅泰山,寻访高人。他听说有个叫广成子的仙人在崆峒山,就前去向他请教。
广成子指点黄帝说:“自你治理天下后,云气不聚而雨,草木不枯则凋。日月光辉,越发的缺失,而佞人之心得以成道,哪里值得我和你谈论至道呢?”
黄帝回来后,就自建了一个小屋,里边置上一张席子,一个人在那里反省了3个月。而后又到广成子那里去问道。当时广成子头朝南躺着,黄帝就跪着膝行到他跟前,问他如何才得长生。
广成子这时坐起身说:“这下才算是问对了!”接着,他就告诉至道之精要。广成子的话,被记载在古籍《自然经》中:
至道之精,窃窃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妆形,无摇妆精,方可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如此,神形合一,方可长生。
这段话的中心意思是说:“道”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客观规律,所以对外界瞬息万变、五光十色、影响身心健康的事物,千万不能执着,应该一切按客观规律而行,顺其自然,达到内心“必清必静”的程度,自然就可以健康长寿。
黄帝向广成子问道后,又登王屋山,得取丹经。并向玄女、素女询问修道养生之法。而后,回到缙云堂修炼。
根据《史记·封禅书》的记载:黄帝采来首山铜,在荆山下铸九鼎。鼎刚刚铸成,突然间就风云变色,万籁俱静,一条龙从云层中现身,飞向了黄帝。这条巨龙的眼睛像是一块硕大的墨玉,长啸声如狂风怒吼,遍布鱼鳞的躯体上闪烁着金光,长长的龙须轻轻飘动。
人们都惊呆了。这时,这条巨龙飞降到了地面上,温和地对黄帝说:“你已经明白了河图洛书的寓意,也使中华文明进了一大步,玉帝十分欣慰,因此派我来接你升天,去觐见玉帝,让你功德圆满。”
黄帝一听,点了点头,就跨上龙背,并且对群臣说:“玉帝要召见我了,你们多保重,再会了。”
大臣和百姓们都十分舍不得黄帝,希望追随他,都说:“请让我们追随您去吧!”然后爬上了龙背。
巨龙眨眨眼,一言不发地扭动着身躯,把那些人都摔了下来。又有人用力抓住了长长的、闪着银光的龙须。巨龙仍然没有理会,快速飞上天空,一下子就消失在云雾中了。
大家这时才明白,并不是任何人都有资格骑上龙背的,只有像黄帝那样尊贵、仁义,有大功德的人才能与龙并驾齐驱。由此,龙就成了皇帝君王的专属神物了。
随龙而去的黄帝也舍不得自己的子民们,他把平日不离身的弓扔下了凡间。就这样,人们只能靠黄帝的弓来怀念他。
后来,为了纪念这件事,人们就把当时铸造宝鼎的湖称为鼎湖,那把弓称为乌号。因为黄帝乘龙而去,不再归来,后人们也把帝王的去世称为“龙去鼎湖”。
我国的另一位华夏始祖炎帝也和龙有着很深的渊源。我国专述帝王世系的史书《帝王世纪》上就记载说:
神农氏母曰任姒,有蟜氏之女,名女登。为少典妃。游于华阳,有神龙首感女登于常羊,生炎帝。
炎帝的母亲是在见到龙之后生下了炎帝,这个说法在东汉王符所著的点评时事的《潜夫论·五德志》中也有记载:
有神龙首出常羊,感任姒,生赤帝魁隗。身号炎帝,世号神农,代伏羲氏。
这些说法,将炎帝的出生与龙联系在一起,即认为炎帝是一个“龙种”,因此身份尊贵,注定要成为君王。后来,炎帝果然登临帝位,又制耒耜,种五谷,立市廛,为人民造福。
民间传说炎帝生下来时就具有龙的容颜,他的母亲女登曾在宝鸡姜水东岸的泉水中为炎帝洗澡,洗完澡后又骑上一条青龙,飞到蒙峪石洞隐居去了。
随后,那眼泉水中出现了九条小龙,从此名为九龙泉。
据说,炎帝3岁时就曾拜见龙王,要求龙王施雨要均匀。在炎帝将升天的时候,各处的龙王都争抢着要把炎帝的肉体埋在自己管辖的地方。最后,湖南酃县的龙如愿以偿,并在炎陵山下洣水河边留下了龙脑石、龙爪石等遗迹。
在我国古代传说中,除了黄帝和炎帝外,君王与龙的渊源轶事还有很多。例如,“五帝”之二的颛顼,“乘龙而至四海”,巡行天下,无比威严;“五帝”之三的喾帝,“春夏乘龙”也是离不开龙的;“五帝”之四的尧帝,他的出生更与龙有着直接的关系,即其母庆都是“出以观河,遇赤龙”,并一阵“唵然阴风,而感庆都”孕而生尧。
尧出生后,在唐地曾梦见自己“御龙以登天,而有天下”,后来居然梦想成真,成为华夏部落的第四任首领。
“五帝”之五的舜帝,也是生成一副“龙颜大口黑毛”的模样。他对龙格外钟爱,给善于驯养龙的人赐姓为“董氏”,专设畜龙之官,并在联盟议事会的“九官”、“十二牧”中封龙为“纳言”之职。
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王朝的奠基者禹帝,则与龙有着更为直接的关系。在禹出生之前,还是尧在治理天下,当时世间暴发了大洪水,人们的生活极为艰难。禹的父亲鲧为了治理洪水,从玉帝那里偷出了一种能自己生长、永不耗减的土壤,叫做息壤。
结果这件事被玉帝发现了,玉帝对鲧进行了惩罚。据《山海经·海内经》里记载:
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三岁不腐,剖之以吴刀,化为黄龙。
鲧虽然被处死,但是他的躯体三年都没有腐烂。祝融用吴刀剖开鲧的肚子,立马飞出了一条黄龙,这条黄龙就是禹。
禹继承了父亲的遗愿,成功地治理了水灾。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楚辞·天问》中,记载了大禹治水时充分利用了龙:
禹治洪水时,有神龙以尾画地,导水所注,当决者,因而治之也。
东晋王嘉所著的志怪小说集《拾遗记》也曾经记载道:
禹尽力沟洫,导川夷岳,黄龙曳尾于前,玄龟负青泥于后。
从这些文献的记载中可以看出,神龙曾以尾扫地,帮助禹疏导洪水。这和应龙帮助黄帝作战一样,都是为了帮助能造福于百姓的英雄帝王,这正是人们喜爱龙的原因之一。
相传禹对龙的脾气秉性十分的熟悉,有一次“禹省南方,济乎江,黄龙负舟,舟中之人,五色无主”。但禹却镇定自若地说道:“余何忧于龙焉?”这一点更说明了龙与古代君王之间的亲密的关系。
正式把皇帝称龙是在秦代,秦始皇就被称为是“祖龙”。到了汉代,又有刘邦称龙体感应其母而生。汉代以后的历代君王,也总是把自己和龙联系在一起,从汉代到明清时期,各朝代以“龙”作为年号的就有20个。
总之,“人文初祖”与神龙的交融,虽然经不起自然科学的验证,但是从社会学和民族学、民俗学的角度来看,它确实是历史的真实,是原始宗教和图腾信仰。“五帝”与神龙交融在一起,是具有顽强生命力的一种龙文化现象,受到后来各个民族的认同和尊重。
知识点滴
传说有一天,明孝宗朱祐樘曾问文渊阁大学士李东阳:“朕曾听说龙生九子的说法,那这九子各是什么动物呢?”才高八斗的李东阳竟然也不知道。他退朝后左思右想,最后拉出一张清单。
按李东阳的清单,龙的九子是:趴蝮、嘲风、睚眦、赑屃、椒图、螭吻、蒲牢、狻猊、囚牛。不过在民间传说中的龙子却远远不止这几个,狴犴、貔貅、饕餮等等都被传说是龙的儿子。其实所谓龙生九子,并非龙恰好生九子。如果非要选出九子来的话,也应该选出其中在民间影响最大的9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