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的服装,一方面是深衣的推广和北方游牧民族的“胡服”被引入中原,体现出各民族服装的融合,另一方面,不同地域的服装各具特色。
春秋战国时期的深衣,将过去上下不相连的衣裳连属在一起。它的下摆不开衩口,而是将衣襟接长,向后拥掩,即所谓“续衽钩边”。
深衣在战国时相当流行,是士大夫阶层居家的便服,又是庶人百姓的礼服,男女通用。周王室及赵、中山、秦、齐等国的遗物中,均曾发现穿深衣的人物形象。楚墓出土木俑的深衣,细部结构表现得更为明确。
从出土文物来看,春秋战国时衣裳连属的服装较多,用处也广,有些可以看作深衣的变式。
江陵马山1号楚墓曾出短袖的“衣”,据《说文》的解释,这是一种短衣。根据其托钟金人的服装看,应即短袖之衣。可见短袖衣是楚服的一个特征。
此外,湖南长沙仰天湖楚墓出土有彩绘木俑,着交领斜襟长衣和直襟齐足长衣,其剪裁缝纫技巧考究,凡关系到人体活动的部位多斜向开料,既便于活动,又能显示体态的优美。这是深衣在春秋战国末期的一种变化形式,曾是妇女的时装,对男装也有相当影响。
河南信阳楚墓出土有木俑,袖口宽大下垂及膝,显得庄重,属于特定礼服类。而河南洛阳金村韩墓出土有两只舞女玉佩,穿曲裾衣,扬起一袖,腰身极细,垂发齐肩略上卷,大致是后来《史记》所说燕赵少女“揳鸣琴,蹑利屣,游媚公卿间”的典型装束。
胡服主要指衣裤式的服装,尤以着长裤为特点,是我国北方草原民族的服装。为骑马方便,他们多穿较窄的上衣、长裤和靴。
胡服是战国时期赵武灵王首先用来装备赵国军队的。赵国与林胡、楼烦、东胡、义渠、空同、中山等地区游牧民族接壤,为了抗击异族的侵扰,赵武灵王毅然施行服式改革,即废弃宽博衣式,改穿紧身窄袖短衣及长裤革靴的胡装,以便士兵作战。
胡服具有实用性、便捷性的特点,并且有利于山地及骑射作战的特点。这种胡服引入中原后,最初用于军中,后来传入民间,成为一种普遍的装束。此后历代皆以为戎服,或用其冠,或用其履,或用其衣服及带,或三者皆用。
赵国的服装改制,对于固疆域、强军旅起了巨大的作用。同时,胡服也第一次较大规模地进入中原地区,并成为当地的一种服装。
由于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各自为政,各自有不同的文化习俗,因而导致不同地域国家的服装各具特色。
中原地区,地处黄河中游,为周和三晋所有,服装虽有繁简不同,然而西周以来质朴的曲裾交领式服装始终居于主流。这种衣式,通为上衣下裳连属,衣长齐膝,曲领右衽。
齐鲁地区地处黄河中下游,当地女性好绾偏左高髻。长裙收腰曳地,窄长袖,异于中原三晋地区女式“深衣”,色彩分为红、黄、黑、褐条纹。
山东长岛发现的战国齐国贵族墓所出土的女性陶俑发式则有高髻、双丫髻、后垂发3种;上衣为窄长袖,交领右衽,多为淡青色,亦有黄色、红色;下衣为长裙,似与上衣连属,多饰红、黑直条纹,沿直条加施白点,有束红、白腰带者。
同一墓葬出土的铜鉴上的人像服装,狩猎者为上衣短袴,挑担者为齐膝长袍,乐舞者、御者、烹人等均长衣曳地,亦有身后拖“燕尾”的,此类出土文物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穿着特点。
北方地区如中山国和燕国,服装类似三晋地区。从战国中晚期中山国国王墓出土的银首人形铜灯可见,人首双目嵌黑宝石,粗眉,唇上留齐整短髯,似男性形象。头发后梳,拢于脑后为大髻;衣着宽大袖口的交领,右衽“深衣”,曲裾缠身多层,呈“燕尾”曳地,腰带用带钩和环配系,衣上花纹间填朱、黑色漆,既有齐衣晋带的特征,又具有北方格调。
陪葬坑内所出4个小玉人,女性发型梳理成牛角形双髻,颇似侯马晋国人形陶范上的月牙形冠饰;儿童则头顶结一圆形髻;衣式或矩领右衽,或上衣下裙齐足,下露内裙一部,有腰带,裙上均有大小相间方格纹。
西北秦地由于地域寒冷,服装厚重而实用,但逊华丽韵味。当然权贵例外,雍城秦公大墓即出土玉鞋底一副。
在陕西铜川枣庙6座春秋晚期秦墓中,出土的8件泥塑彩俑,衣式均为紧袖右衽束腰长袍,有黑色而领边及衣襟饰红点和黑红色的两种,衣长或齐膝,或垂至足面;鞋分黑色圆头履和方头履两种。
秦咸阳宫发现炭化丝绸衣服一包,有单衣、夹衣、绵衣,分锦、绮、绢几种,大多为平纹织物。可见秦人服装着重实用。
秦人服装又因地理环境及生活习惯,通常有三重,依次为汗衣、袍茧、长儒,右衽交领,衣领上雍颈,以应气候寒冽之变。其长襦也仅短至膝上,束腰带,利于行动便捷。
吴越地处东南隅,位于长江下游,服装拙而有式,守成而内具机变。长期以来,当地人一直保持着因地制宜的服装款式。
楚国位于江汉地区,势力跨过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楚服素有轻丽之誉。各地楚墓相继发现的皮手套、皮鞋、麻鞋与大量彩绘木、陶、玉俑,包括“遣策”所记种种服装款式。
如与《楚辞》中对服式的描绘相参照,无不可领会到楚人衣服的轻盈细巧,冠式巾帽的奇丽,款式的纷繁华艳。
江淮之间小国林立,受南北大国的掣肘,其服装款式亦深受影响。如姬姓曾国,为南部楚国的附庸,服装鲜有中原风格而有浓厚的楚服特色。又如地处淮水南的黄国,则与北部大国的服装风格接近。
总之,春秋战国时期的衣服款式丰富多样,深衣和胡服的形制交互影响,并且互有所取之处,这也正是我国古代服装宝库的精彩所在。
知识点滴
赵武灵王在推行胡服骑射政策之初,曾经受到保守派的反对,其中就包括他的叔叔公子成。赵武灵王耐心地说服了宗室贵族集团的首领公子成,向他表明了自己改革的决心和对以胡服骑射为标志的全面改革的整体构想。公子成被说服了,赵国的宗室贵族的意见也就统一了。
于是,赵武灵王正式颁布法令,赵国全境实行胡服骑射,结果使军队的战斗力得到增强。赵武灵王主动打破华夏、戎狄传统观念的勇气,在当时的中原各国中是十分罕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