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儒家先贤记录“五礼”

春秋时期,奴隶制度全面动摇,奴隶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也全面崩溃,诸侯欺侮周天子,卿大夫侵陵诸侯,家臣控制卿大夫,整个奴隶社会清楚有序的等级阶梯轰然倒塌,维系这一等级阶梯的礼制也同时呈现出礼崩乐坏的局面。

社会的大动荡、大变革,使社会成员们的身份地位发生了交叉混淆,一部分原先的贵族破落成了平民,一部分平民则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了上层社会。这样一种人员的对流,就引起了文化的对流,原先为贵族垄断的所谓“学在官府”的文化知识其中当然也包括礼仪,因之不断向下层流布,而这种社会文化大对流的汇聚点则在于私学。

圣人孔子是私学的倡导者和兴办者。孔子奉行“有教无类”的原则,向社会各阶层人士敞开学校的大门,只要你能交出10条干肉,就可入学,成为孔门弟子。

孔子前后收徒达3000人,得意门徒则有72人。在这72人中,我们看到,其中有农、商、武士、贵族,基本涵括了社会的各个层面。私学中传授的知识主要是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而其中礼、乐是最重要的内容。

学校是当时社会上重要的习礼场所,著名的“孟母三迁”的故事就印证了这一点。孟子小的时候,家住在墓地边上,孟子就常常学着挖坑造墓,孟母见了,说:“此地不适合我儿子住。”

孟母把家搬到了集市边,孟子又学着生意人的样子吆喝叫卖,孟母又说:“此地也不适合我儿子住。”孟母把家搬到了学校边上,孟子就学着学生们的样子,在地上摆设土块当祭器,并模仿揖让进退的礼仪。

孟母于是十分高兴地说:“这才是我儿子住的地方!”从此定居下来。

孟子长大后果然就成了一名精通礼乐的儒学大师。在孔子之后,墨子、孟子等教育大师,也无不收徒授课,弟子动辄数百人。

正是由于私学的兴盛,也正是由于私学收徒不受社会身份等级高低等的限制,就使得以前的“礼不下庶人”的规定成为一纸具文,礼开始从庙堂之上向草泽底下流布。它不再是上层社会的专利,而成为了全社会的共有财产,逐步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并进而促成了全社会遵礼、守礼、重礼、行礼的良好风尚的养成。

经过孔孟弟子及其他一些儒学大师的努力,至战国时期,寄托着儒家礼乐王政的政治理想的3部礼学专著:《周礼》《礼记》《仪礼》成书并面世了。这些书不仅记载了周代礼仪制度的一些内容,而且还成为此后历代统治者制订礼仪制度的基本参照物,由此,它们并被尊为“礼经”。

按照“三礼”的说法,古代礼制的内容被归纳为五大方面,即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和嘉礼。

吉礼是五礼之冠,主要是对天神、地祇、人鬼的祭祀典礼。主要内容有祭祀天神,包括昊天上帝。祭祀日月星辰,祭祀司中、司命、雨师。祭地祇、祭社稷、五帝、五岳。祭山林川泽,祭四方百物,也就是诸小神。祭人鬼,祭先王、先祖,禘祭先王、先祖;春祠、秋尝、享祭先王、先祖。

嘉礼是和合人际关系、沟通、联络感情的礼仪。嘉礼主要内容有饮食之礼,婚、冠之礼,宾射之礼,脤膰之礼和贺庆之礼。

宾礼是接待宾客之礼。军礼是师旅操演、征伐之礼。凶礼是哀悯吊唁忧患之礼。凶礼的内容有以丧礼哀死亡,以荒礼哀凶札,以吊礼哀祸灾,以吊礼哀围败,以恤礼哀寇乱。

此后历代封建王朝,制订礼仪,编写礼书,也都按照“五礼”的体例进行,它们组成了我国古代礼制的最重要内容。

知识点滴

礼仪性的乐舞是在重大的礼仪活动举行中使用的,如册立太子、纳后、元旦、冬至、朝会、宴会等,最重要的是用于祭祀。据说,最早发明乐器和弹奏音乐的是古圣人伏羲。黄帝时命伶伦造律,依凤凰之鸣分为十二音阶,于是就产生了古代最早的礼仪性乐舞《云门大卷》。尧时有《咸池》,舜时有《大韶》。

孔子自称其听过韶乐,大加赞赏,称其乐舞尽善尽美。禹时有《大夏》,商时有《大濩》,周时有《大武》。这都是古代著名的礼仪性乐舞。周时保存有完整的这六套乐舞,成为六乐,分别在重大的祭祀活动中使用。 AbgWaYc++MYrxGApOk4KZbrnyprEN1orGmSlCfUUQB4s28jimoSXildG2q5zZsd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