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食俗和佩俗在民间的传播

至西汉初期,重阳节进一步融合了多种民俗因素及神秘观念,逐渐确定了避邪求寿和秋季狂欢的节日内涵,过节的形式也逐渐确定为登高、宴饮、吃糕、赏菊和佩戴茱萸。

后来,这些食俗和佩俗得到流传,并由宫廷传入了民间,逐渐地节日化和世俗化,变成了大众性的节日。

西汉的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的老家在江苏沛县,原为楚国地区,受楚风俗影响很深,因而对过重阳节的习俗很熟悉、也很是喜爱。

古代地理书籍《三辅黄图》记载,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汉高祖刘邦和宠妾戚夫人在长安宫里,边饮菊花酒边下棋,有说法是:

胜者终年有福,负者终年疾病,取丝缕就北斗星辰求长命乃免。

后来,戚夫人的贴身侍女贾佩兰出宫后,把宫中重阳节习俗带到了民间,重阳节逐渐成为了一个全国性的节日。

《西京杂记》中记还记载了宫人贾佩兰的话:

九月初九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令人长寿。

后来的《长安志》记载,汉代京城长安郊外有一小高台,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人们登高台游玩观景。

到了东汉,各地流传着许多重阳节的民间传说,明确记载重阳节的具体时间和各种习俗。 较早有关重阳节的传说,见于南朝梁吴均的《续齐谐记》,书中记载:

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之曰:九月九日汝家当有灾厄,急宜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酒,此祸可消。景如言,举家登山,夕还家,见鸡狗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代之矣。今世人每至九日登高饮菊酒,妇人带茱萸囊是也。

传说在东汉时期,河南汝河两岸突发瘟疫,百姓死者十居八九。人们纷纷传说,在汝河里住着一个瘟魔,每年都会出来传播瘟疫,危害人间。

汝南有个人名叫桓景,他决心替乡民除害,他打听到东南山中住了一个叫费长房的神仙,他就毅然决定前去拜访。

桓景翻越了千山万水,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费长房的仙居,他恭恭敬敬地在门口跪了两天两夜。到了第三天,大门忽然开了,一个白发老人笑眯眯地对他说:“我已知道你为民除害心切,快跟我进院吧!”

仙人费长房给了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并让他练习降妖的法门。

有一天,桓景正在练剑,费长房走过来对他说:“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来害人。你赶紧回乡为民除害,我给你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你家乡父老登高辟祸。”说完,仙人就用手招来一只仙鹤,把桓景载送回了汝南。

农历九月初九那天,桓景带着全村老少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还把茱萸叶子分给每人一片,让瘟魔不敢近前。他又把菊花酒倒出来,让每人喝一口以辟瘟疫。待一切安排妥当后,桓景带着降妖青龙剑回到村中等着斩杀瘟魔。

不一会儿,只见汝河里狂风怒吼,瘟魔果然出水走上岸来。瘟魔四处搜索,发现人们都在山上欢聚,就冲到山下,却被酒气及茱萸的香味吓得不敢上前了。

瘟魔一回头,又看见桓景抽出宝剑与它怒目而视。桓景和瘟魔斗了几个回合,瘟魔斗不过桓景,于是转身就跑。桓景“嗖”的一声抛出宝剑,宝剑闪着寒光,一眨眼就把瘟魔钉死在了地上。

从此,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疫的侵袭了。人们便把农历九月初九登高避祸的习俗,一代代地传了下来,这才逐渐形成了后来的重阳节。

知识点滴

古时菊花酒,是头年重阳节时专为第二年重阳节酿制。农历九月初九这天,采下初开的菊花和一点青翠的枝叶,掺和在准备酿酒的粮食中,然后一齐用来酿酒,第二年农历九月初九饮用。

传说喝了这种酒,可以延年益寿。从医学角度看,菊花 酒可以明目、治头昏、降血压,有减肥、轻身、补肝气、安肠 胃、利血之妙。时逢佳节,清秋气爽,菊花盛开,窗前篱下,片片金黄。除登高插茱萸外,亲友们三五相邀,同饮菊酒,共赏黄花,确实别有一番情趣。尤其是诗人们,赏菊饮酒,吟诗唱酬,给后世留下不少佳句。 cnrlsvbMpvoqQxrG2yw62CwLKOiaOLlE0YicbUv1K8v1fcie2aa3BXr/fBt2sL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