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先民们崇拜火神以祈福求寿

传说在上古时期的农耕社会,每年农历的九月,农事已经基本完毕,这时的华夏先民往往把丰年庆典和祭神祀祖等活动安排在这个月进行。

据我国最早的古代百科全书《吕氏春秋·季秋纪》记载,在农历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先民们有飨天帝、祭恩祖的活动。这一习俗发展到战国时期,逐渐被条令化和典章化。

由于这是一种丰年庆祝活动,所以农历九月庆典习俗明显带有饮酒狂欢的色彩和特点,有着大量娱乐内容,如祭神、飨帝、田猎、野宴等。

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对火和火神非常崇拜,因为有了火,才使人类与动物界彻底区分开。火在促进人类的发展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人类的社会生产活动有着重大的影响。

火的应用,使先民们较早地认识了它的功用以及和自身的利害关系,从而对火产生了敬畏之心,并当作神灵加以崇拜。

为了表达对火神的尊敬和爱戴,人们把天上最亮的心宿二星看做是火神的化身,称其为 “大火星”,并把它当作热冷季节转换的标志。后来,人们通过观察大火星出没的位置,来确定季节的转换。

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颛顼时代,专门设立了“火正”的官职,掌管民事并观测大火星的运行规律。

颛顼去世后,帝喾即位,任命重黎任火正一职。重黎用火来教化民众,德被四方,对改善民众生活做出了巨大贡献,重黎被称为能够“光融天下”。重黎去世后,帝喾封他为火官之神,后来民间称他为“火神祝融”。

祝融居住在南方的尽头衡山,他传下火种,教人们用火的方法,祝融指挥自己的子孙刀耕火种,点燃火把,驱散了漫长黑夜,烧熟食物,结束了茹毛饮血的时代。

祝融还是一个音乐家,他经常在高山上奏起悠扬动听、感人肺腑的乐曲,名为《九天》,乐曲使黎民百姓精神振奋,情绪高昂,对生活充满热爱。

祝融以后,火正一职就专门负责观测大火星。通过观察人们发现,每年的农历九月,大火星逐渐隐退,寒冷逐渐来临,此时妖魔横行,且食物不足,许多人都会在严寒中死去,所以古人称之为“阳九之厄”。所以,东晋葛洪所著的《西京杂记》云:“三月上巳,九月重阳,仕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

在巫术盛行的时代,人们习惯于创造一些带有象征性的习俗,以达到避邪消厄的目的。其中,最便于流传的是佩俗和食俗,而这正是后世重阳节诸多食俗和佩俗的源头。这些祭祀活动,成为我国社会农耕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知识点滴

我国最早的农事历书《夏小正》称“九月内火”,意即农历九月时大火星要休眠。大火星的退隐,不仅使一向以大火星为季节生产与季节生活标志的古人失去了时间的参照,同时使那些视大火奉若神明的先人们产生了莫名的恐惧,他们认为火神的休眠意味着漫漫长冬的到来。

为了表达对火神的喜爱、尊敬,并祈求火神早日重回人间,驱走长冬的寒冷,给人们带来光明和热量,先人们在农历九月“内火”时举办各种仪式来祭奠火神,辟邪消厄,祈求保佑。参加祭祀的人们用敲打木棒、石块和吟诵悼念之词等多种 古老的方式来祭祀火神。

这种火神崇拜与祭祀仪式,成为后来求长生、辟灾邪等习俗的主要来源。因此,有人把重阳节也称作死亡节,把它和三月三复活节联系在一起,相互之间存在着对应的关系,构成了一组特定的节日系统。 SFvLXUdDT+06ozdoBxA9NevjVCHcHKzIIT8NIijRO5Xv2S/x/2YeUIHDCyXDFrk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