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大禹得河图后始见清明

传说在远古时期,混沌初开,天地还未完全分离。我国的黄河流域洪水为患,人们因此失去了家园和土地,生活在洪水横流之中。

人们深受洪灾之害,当时有一个名叫舜的部落首领,就命令禹来治理洪水。提起大禹治水的故事,还要从一个美丽的传说说起。

那时候,在华阴潼乡有个叫冯夷的人,他不安心耕种劳作,一心想得道成仙。他听别人说,只要喝上100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以化为仙体,于是他就到处寻找水仙花。

而在大禹治理黄河之前,黄河水已经涌流到了中原,而且没有固定河道。河水到处漫流,泛滥成灾。冯夷东奔西跑找水仙花,需要经常渡黄河。

转眼过了99天,冯夷只要再找到一棵水仙花,吮吸一天汁液,就可以成仙了。冯夷想到这,心里很是得意,便又跨过黄河去一个小村庄找水仙花。

这里的水并不深,冯夷很容易就蹚水过了河。然而,奇怪的是,他刚到河中间,河水就突然涨了起来。他一慌神,跌倒在黄河里,竟被水淹死了。

冯夷死后,一肚子的冤屈怨气,他恨透了黄河,就来到玉帝面前告黄河的状。

玉帝听说黄河没人管教,到处横流撒野,危害百姓,很是恼火。他知道冯夷已吮吸了99天水仙花的汁液,便任命冯夷当黄河水神,治理黄河。

冯夷想,这样既可了却自己成仙的心愿,又可报被淹死之仇,真是两全其美。从此,冯夷就当了黄河水神,人称河伯。

他从来没有治理过洪水,突然担当起治理黄河的大任,一时间束手无策。这可怎么办呢?自己道行浅,又无法宝仙术,冯夷只好又到玉帝那儿讨教办法。

玉帝告诉冯夷,要想治理黄河,先要摸清黄河的水情,画幅河图,有了黄河的水情河图为依据,就可以治理黄河了。

河伯按照玉帝的指点,一心要画幅河图。他找到村里的后老汉,讲了他治理黄河的大志。后老汉见他如今成了仙,要给百姓们办点好事,就答应一定帮忙。

从此,河伯和后老汉风里来雨里去,跋山涉水,察看黄河水情。经多年劳累,后老汉病倒了,只得回家去,分手时,后老汉再三嘱咐河伯,不要中途而废,画好图就着手治理黄河。

河伯继续沿黄河察看水情。查看水情并画河图是个苦差事。河伯把河图画好后已经年老体弱。河伯看着河图,叹气自己没有气力去治理黄河,很是伤心。

河伯想,总有一天会有能人来治理黄河的,到那时,再把河图授给能治理黄河之人,自己也就了却心愿了。

河伯从此就在黄河底下安度晚年,再没有露面。然而,黄河连连涨水,屡屡泛滥。百姓们知道玉帝派河伯来治水,却终日不见他的面,都怨声载道,埋怨河伯不尽职责。

后老汉听说此事后,对治理黄河的事不放心,便要去找河伯。后老汉有个儿子叫后羿,射箭百发百中,他劝父亲别去找河伯。

后老汉不听劝阻,结果遇上黄河决口,被冲得无影无踪。后羿心恨河伯,便决心射死他。

有一天,河伯听说大禹带着开山斧、避水剑来到黄河边,就带着河图从水底出来,寻找大禹。

河伯走了半天,看见河对岸有个年轻人。

这年轻人英武雄伟,河伯心想此人或许正是大禹,就问道:“喂,你是谁?”

对岸的年轻人不是大禹,是后羿。他抬头一看,河对岸一个仙风道骨的老人在喊,就问道:“你是谁?”

河伯高声说:“我是河伯。你是大禹吗?”

后羿一听是河伯,顿时怒冲心头,冷笑一声,说:“我就是大禹。”说着张弓搭箭,“嗖”的一箭,射中了河伯的左眼。

河伯拔箭捂眼,疼得直流虚汗。心里骂道:“混账大禹,好不讲道理!”他越想越气,就去撕那幅水情图。

这时,猛地传来一声大喊:“不要撕图。”

河伯忍痛一看,对岸一个头戴斗笠的人,拦住了后羿。这个人就是大禹,他知道河伯画了一幅黄河河图,正要找河伯求教呢!

后羿推开大禹,又要搭箭张弓。大禹赶紧拦住他,把河伯画图的艰辛讲给他,后羿听后对自己的莽撞行事后悔不迭。

后羿向河伯承认了过错,当河伯得知后羿是后老汉的儿子,也没多怪罪。

大禹对河伯说:“我是大禹,特地来找您求教治理黄河的办法。”

河伯说:“我的心血和治河办法都在这张图上,现在授给你吧!”

大禹展开图一看,图上圈圈点点,把黄河的水情画得一清二楚。大禹得了黄河水情图,日夜不停地工作,三过家门而不入。

黄河的水患解除了,瞬间天清地明,百姓们欢呼雀跃,齐声叫好:“清明啦,清明啦!清明啦!”

为了纪念这一有着重大意义的日子,人们把水患除去的一天定为清明节。此后,人们就用“清明”之语来庆贺水患已除,天下太平。

后人为了纪念大禹的功绩,建造了禹王宫、禹王庙、大禹陵等以示纪念。每年农历的三月二十八,周边数万的人们都会赶到山顶,向禹王朝拜。

知识点滴

关于河图的来历,我国民间还有一种说法。传说,伏羲是通过龙马身上的图案,与自己的观察,画出了“八卦”,而龙马身上的图案就叫作“河图”。

八卦源于阴阳概念一分为二,文王八卦源于天文历法,但它的“根”是《河图》。《河图》过去被人认为很神秘,实际上它只是数学中一个分支,通常叫它为幻方或魔方。

《河图》问世以后被古人加以神化,后又在历史过程中,被《易》学家们加入了五行、阴阳、四时和方位之说,更进一步说明节气、阴阳与万物生、壮、荣、衰的相互关系。 v0n/LgEabT0PqF4hfmvlT/CVNItZByA9kBnYyCgZud/EqOAdfSt59OHkf6PNMkO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