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由误射神鸟引起的张灯习俗

元宵节又称灯火节,在南北朝时,灯火十分盛行。正月十五闹花灯,因其一片光明的寓意和喜气洋洋的气氛,被人们称作良辰美景。每到这一天,无论男女老少,都会成群结队徜徉灯市,来领略“楼台上下火照火,车马往来人看人”的节日氛围。

元宵节张灯是我国人民的传统习俗。关于张灯的由来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消灭它们。

据说当时有一只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玉帝知道以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掉。

玉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于是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

众人听说这个消息后,有如头上打一个响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才有位老人家想出了办法。这位老人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正月十五这天晚上,玉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于是心中大悦。就这样,人们才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

从此,每年到了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燃放烟火,来表达对善良之人的感激之情。

此外,还有一些民俗专家认为,元宵张灯的习俗起源于佛家与道家的斗法。说是东汉明帝的时候,摄摩腾和竺法兰来到我国传教,遇到道家的责难。于是,摄摩腾和竺法兰决定在宫廷与道士比试法力。

摄摩腾和竺法兰用火烧经像,而经像丝毫无损,熠熠生辉。明帝看见后,感到佛法无量,于是敕令正月十五佛祖神变之日燃灯,以表佛法大明。后来,佛教大兴,佛僧积极劝导人们正月十五张灯,认为张灯之举功德无量。如此一来,佛家灯火逐渐遍布于民间,便形成了正月十五张灯的习俗。

自从元宵节张灯之俗形成以后,我国历朝历代都把正月十五张灯、观灯视为一大盛事。梁简文帝曾写过一篇《列灯赋》,描绘了当时宫廷在元宵节张灯的盛况。其中写道:

南油俱满,西漆争燃。

苏征安息,蜡出龙川。

斜晖交映,倒影澄鲜。

到了隋炀帝时期,朝廷每年正月十五都要举行盛大的晚会以招待万国来宾和使节。据《隋书·音乐志》记载:元宵庆典甚为隆重,处处张灯结彩,日夜歌舞奏乐。参加表演的达3万多人,奏乐的人近2万人,戏台有4千米长,游玩观灯的百姓更是不计其数。数万人通宵达旦,尽情欢乐,热闹非常。

到了唐代,元宵庆典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在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5万盏,花灯种类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灯楼达20多间,高约50米,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唐代是实行宵禁的,每当夜晚禁鼓一响就禁止人们出行,犯夜就要受到处罚。唯独在元宵节,皇帝特许开禁3天,称为“放夜”。

据《大唐新语》记载,每逢元宵节之夜,长安城里都要大放花灯3天。到了宋代,张灯由3夜延长到5夜,除灯彩以外还要燃放焰火,表演各种杂耍,情景更加热闹。这时的大街小巷、茶坊酒肆灯烛齐燃,锣鼓声声,鞭炮齐鸣,百里灯火长明不绝。

到了明代,朱元璋在金陵即位后,又规定正月初八上灯,十七落灯,连张10夜,家家户户都要悬挂五色灯彩。彩灯上人物舞姿翩翩,鸟飞花放,龙腾鱼跃,花灯焰火照耀通宵,鼓乐游乐,通宵达旦,这是当时我国最长的灯节。到了清代,花灯种类更多,其中有古朴典雅的宫灯,五彩缤纷的龙灯,结构精巧、借风旋转的走马灯等。

宫灯,是我国驰名世界的手工艺品。宫灯因多为皇宫和历朝历代的张灯、观灯盛事,充分表达了人们祈求五谷丰登、祝福人间太平的美好愿望。

知识点滴

宫灯的制作十分复杂,主要用雕木、雕竹、镂铜做骨架,然后镶上纱绢、玻璃或牛角片,上面彩绘山水、花鸟、鱼虫、人物等各种吉祥喜庆的题材。上品宫灯还嵌有翠玉或白玉。

宫灯的造型十分丰富,有四方、六方、八角、圆珠、花篮、方胜、双鱼、葫芦、盘长、艾叶、眼镜、套环等许多品种,尤以六方宫灯为代表。

1915年,北京宫灯首次被送到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展出,荣获金奖,受到国际好评。其后,宫灯逐渐向实用方向发展,出现各种吊灯、壁灯、台灯和戳灯等。我国的宫灯制作以北京最为著名,宫灯是观赏性花灯主要品种之一。 AWcnxj91yamu+lzYmy6pe8Vh9h1o+uLWfWn+R3FdWnQFesNTjtemxnkjudDs23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