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5.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

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又称格林—巴利综合征,是一种急性起病、进展迅速的炎症性多发性神经病变。本病多见于中青年,一般认为是自身免疫性疾病。以肌肉无力和轻度的远端感觉缺失为特征,以周围神经广泛的炎症性节段性脱髓鞘为主要病变。

本病多在2周内达到最高峰,起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或有肠道感染症状。首发症状为四肢对称性无力伴感觉异常,往往是从下肢向上肢扩展。肌肉无力比感觉症状更为明显,且肢体近端较远端为重,严重者累及肋间肌和膈肌引起呼吸困难甚至呼吸麻痹。瘫痪为弛缓性,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病理反射阴性。病变严重者出现肌肉萎缩。括约肌功能一般保持正常。颅神经受累时出现面肌瘫痪及吞咽发音困难等症状。感觉障碍表现为肢体远端感觉异常或(和)手套、袜子型感觉减退。多数病例有肌肉疼痛。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包括出汗、皮肤潮红、血压波动、心律失常等。

可依据下列病理现象诊断本病:

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病前有感染史,四肢对称性无力伴感觉异常,瘫痪为驰援性;

可有颅神经损害以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实验室检查发现脑脊液蛋白含量增高而细胞数正常,称蛋白—细胞分离现象;

电生理检查显示神经传导速度减慢以及节段性脱髓鞘变化;

急性脊髓灰质炎:小儿易患,表现出流行性及脑脊液细胞增多症,无感觉障碍;

重症肌无力:一般起病缓慢,运动后肌无力加重,晨起轻,夜暮加重。疲劳试验及新斯的明试验阳性。脑脊液正常;

周期性麻痹:四肢发作性瘫痪,无脑神经损害与感觉障碍。发作时血钾降低,心电图有低钾性改变,补钾后症状迅速缓解。脑脊液正常。有反复发作史。

本病的治疗分西医药治疗和中医药治疗。

(1)西医药治疗。

①对病变广泛、进展较快的病人应警惕呼吸肌麻痹的出现。一旦出现呼吸肌麻痹,则应积极进行对症和支持疗法。呼吸道必须保持通畅,必要时施行辅助呼吸甚至气管切开,同时预防和控制肺部感染。保持充分的液体摄入(但应防止发生心衰),延髓麻痹者应及早插鼻饲管。

②血浆置换疗法是急性病例的首选治疗措施。皮质激素在急性期不主张使用,但对慢性型可改善肌无力症状。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每日每千克体重0.4克,连用5日,对急性期病例有一定效果。其他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可适当选用。

(2)中医药治疗。

①肺热伤津:外感发热后,突然出现瘫痪(多先是下肢无力),麻木不仁,皮肤干枯,心烦口渴,呛咳无痰,便秘,小便短赤,舌红少津苔黄,脉细数。治宜清热润肺、甘寒养阴。

方药:桑叶、麦冬各12克,枇杷叶、太子参各10克,沙参20克,石膏(先下)30克,胡麻仁、炒杏仁、甘草各6克。

②湿热浸淫:四肢酸沉无力,渐出现瘫痪(下肢为常见),肌肤麻木微肿,身体重滞,身热不畅,胸闷或口眼斜,大便稀清溏,小便赤痛,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热利湿。

方药:苍术、木瓜、秦艽、黄柏各12克,牛膝、防己、桑枝各15克,苡仁20克,车前子10克。

③脾肾不足,寒湿下注:四肢困重,麻木无力,乃至瘫痪(下肢较重),手足发凉,甚至冷汗频出或胸部束带感,进而吞咽困难,呼吸急促,唇甲青紫,舌质淡苔薄白,或舌质紫苔白腻,脉沉迟或沉伏。治宜温脾肾、祛寒湿。

方药:制附子、麻黄、白术各10克,细辛3克,人参30克,肢冷汗多去麻黄,重用黄芪。

④脾胃虚弱:四肢软瘫,肌肉萎缩,食少腹胀,乏力,少气懒言,面色无华,大便稀溏,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治宜健脾益气。

方药:黄芪30克,党参15克,白术、当归、陈皮各10克,茯苓12克,升麻、柴胡各6克。舌红口干者,去陈皮,加生地30克、麦冬12克、知母10克。

⑤肝肾阴虚:病势较缓,逐渐四肢萎软无用,麻木,腰膝酸软,久则肌肉瘦削,伴头晕耳鸣,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滋阴清热、补益肝肾。

方药:熟地、龟板(先下)、鸡血藤各30克,黄柏、知母、阿胶各10克,当归、赤芍、制首乌各12克,牛膝15克。中成药:虎潜丸。

⑥针刺治疗:取穴肩、曲池、合谷、环跳、阳陵泉、足三里、悬钟、三阴交。 BdxdkCOvneIACAyNSwBWrwycCuat06tWq1M8oKWtUgFBktDsnNxPLkw+tqjpQTy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