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是一组由不同病因所致、病情迁延发展,终将进展成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肾小球疾病。以水肿、蛋白尿、血尿、高血压及肾功能损害为基本表现。
本病多见于青、中年男性。起病隐匿、缓慢。临床表现为:水肿,蛋白尿,尿蛋白量1~3克/日,血尿,管型尿,高血压,慢性进行性肾功能损害。晚期常见贫血。
本病的治疗分西医药治疗和中医药治疗。
(1)西医药治疗。
①饮食限制:氮质血症时,每日每千克体重0.5~0.8克优质蛋白,磷<600~800毫克/日。
②控制高血压:限盐(<3克/日)。氢氯噻嗪25毫克,每日3次;卡托普利25毫克,每日3次,普萘洛尔10毫克,每日3次;硝苯吡啶10毫克,每日3次。
③血小板解聚药:双嘧达莫,每日75~150毫克;阿司匹林,每日40~80毫克。
(2)中医药治疗。
①肺脾气虚:面黄乏力,腹满纳差,气短,易外感,大便稀溏,舌淡齿痕,脉弱。治宜益气健脾。
方药:黄芪30克,党参、白术、山药、茯苓、五味子各10克,当归、丹参各15克,甘草3克。中成药:补中益气丸,参苓白术散,玉屏风散。
②脾肾阳虚:腰痛腰酸,面色㿠白,畏寒肢冷,倦怠便清,舌胖润,脉沉弱。治宜温补脾肾。
方药:制附片、桂枝、白术、山药、仙灵脾各10克,茯苓、泽泻、丹皮各15克,干姜6克。中成药:金匮肾气丸。
③肝肾阴虚:手足心热,腰酸腰痛,头晕头痛,咽干口渴,舌红苔少,脉沉细或弦细。治宜养阴滋肾。
方药:生地、麦冬、白芍各15克,山萸肉、丹皮、枸杞子、菊花、五味子、茯苓各10克。中成药: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
④气阴两虚:腰膝酸软,倦怠乏力,手足心热,舌略红苔薄有齿痕,脉沉细数。治宜气阴两补。
方药:黄芪、地黄各20克,党参、山药、五味子、山萸肉、茯苓、丹皮各10克。中成药:贞芪扶正胶囊,生脉饮。
⑤外感:恶寒发热,头痛身痛,面目浮肿,苔薄,脉浮。治宜疏风宣散。
方药:风寒者:麻黄、桂枝、荆芥各10克,生姜、甘草各6克。风热者:银花、连翘、竹叶各15克,桔梗、芦根各10克,薄荷、甘草各6克。中成药:感冒清热冲剂,银翘解毒丸。
⑥水湿:水肿凹陷,腹胀泛恶,尿短少,苔白腻,脉濡缓。治宜渗利水湿。
方药:桂枝、大腹皮、苍术、陈皮、防己各10克,茯苓皮、泽泻各20克,生姜皮6克。
⑦湿热:胸脘痞闷,口苦口黏,口干不欲饮,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热利湿。
方药:革藓、石韦、滑石各10克,车前子、白茅根、茯苓各15克,灯心草6克。
⑧血淤:面色晦暗,唇色紫暗,舌暗紫或有淤斑淤点。治宜活血化淤。
方药:丹参、益母草、赤芍、当归各15克,川芎、桃仁、红花各10克。中成药:血府逐淤丸。
⑨湿浊:恶心呕吐,头昏嗜睡,面色灰滞,口中尿臭,苔腻。治宜降气化浊。
方药:旋复药15克,代赭石20克,半夏、苏叶、黄连各10克,生姜2汁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