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裂是由肛管皮肤深及全层的裂开,形成梭形溃疡的一种病变。
肛裂大多发生在肛管后壁正中部,少数在前壁正中部。一般仅发生一处,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患者多见于30~40岁中年人。本病常可伴发皮赘和肛乳头肥大,严重时引起肛管狭窄,形成肛裂三联征。致病原因,多认为与肛门括约肌的分布、痉挛以及血管因素有关。大便干燥、秘结,常是本病的伴随因素。
肛裂以疼痛、出血、便秘、瘙痒为主要症状。
疼痛:周期性疼痛是肛裂的主要症状,初有便意时即感到轻微的不适和疼痛,排便时产生撕裂样的疼痛,便后稍有缓解。再次排便时疼痛周而复始,使患者对排便产生畏惧心理而忍便。
出血:肛裂出血不多,有时手纸带血,有时粪便表面带血,有时则为便后滴血。
便秘:即是病因又是忍便的结果。患者刻意减少排便次数,延迟排便时间,使粪便更加秘结,加重了对肛管的损伤,形成恶性循环。
瘙痒:是肛裂溃疡面分泌物对皮肤刺激形成湿疹所致。
本病的治疗分西医药治疗和中医药治疗。
(1)西医药治疗。
①保守治疗:适于急性肛裂。主要服用缓泻药物软化粪便,配合温水坐浴,促使括约肌松驰,外敷10%的卡因软膏,创面可用20%硝酸银涂抹以利愈合。
②扩肛术治疗:适于急慢性肛裂。局麻下手指扩肛,从2指至6指,持续5~10分钟。
(2)中医药治疗。
①阳热燥结,大便不通者,宜泻热通便。
方药:生大黄、厚朴、枳实各10克,芒硝5克。煎服。
②老年或久病习惯性便秘者,可以番泻叶代茶饮。
③中药薰洗:苦参、黄柏各30克,川椒10克,明矾6克,龙胆草20克,煎水薰洗。每日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