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8.肝硬化

肝硬化是多种肝脏损伤的终末期,并以肝纤维化为其最初特征。任何破坏肝脏内环境稳定的过程,尤其是炎症、毒性损害、肝血流改变、肝脏感染(病毒、细菌、螺旋体、寄生虫),先天性代谢异常的物质累积疾病,化学物质和药物如酒精、异烟肼、甲基多巴、乙胺磺呋酮,长期胆汁阻塞和营养不良,均为本病发病原因。其中慢性肝炎及长期酗酒是发病的最常见病因。

肝硬化患者常有肝区不适、疼痛、全身虚弱、厌食、倦怠和体重减轻等症状,也可以多年没有症状。若胆流受阻可出现黄疸、瘙痒、黄斑瘤等。营养不良常继发于厌食、脂肪吸收不良和脂溶性维生素缺乏。更常见症状是门静脉高压引起痔、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导致消化道出血,亦有表现为肝细胞衰竭,出现腹水或门体分流性脑病。

早期肝硬化在一定意义上可以逆转,肝硬化的晚期通常不可逆转,多以对症治疗为主。治疗分西医药治疗和中医药治疗。

(1)西医药治疗。

①一般治疗:停用毒性药物,禁酒,注意营养(包括维生素的补充),处理并发症。适当补充血白蛋白,可用量20~40毫升,以5%葡萄糖稀释为5%溶液静点,每周2次。

②药物治疗:

抗脂肪肝药物:胆碱、甲硫氨基酸、肌醇或维生素B 6 。其它葡萄糖醛酸内酯有解毒作用;维丙胺有促使肝细胞新生的作用。

抗肝硬化或肝纤维化药物:皮质类固醇激素,具有降低前胶原MRNA水平和抗炎作用。可用强的松20毫克/日或强的松龙10~15毫克/日。

对于肝功能严重障碍,一般情况较差者,可用促进代谢的药物,如用ATP20毫克、辅酶A50单位、胰岛素12单位及10%氯化钾10毫克共同加入10%葡萄糖液500毫克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2~4周为1个疗程。

(2)中医药治疗。

①肝郁脾虚:胁痛走窜,胁下痞块,胸脘痞闷,体倦乏力,纳呆,面色苍白,便溏,舌淡苔薄,脉弦缓。治宜舒肝健脾、益气和中。

中成药:加味逍遥丸,肝脾康胶囊,和络舒肝胶囊。

②湿热困脾:胁痛,肢体困呆,乏力纳呆,粘腻口苦,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化湿热,渗湿解毒。

方药:厚朴、甘草各6克,猪苓、泽泻各15克,茯苓、龙胆草、鸡骨草、苍白术、陈皮各10克。

③气滞血瘀:胸胁胀满,走窜疼痛,右胁痞块,刺痛拒按,舌紫暗有瘀斑,脉细涩。治宜活血化瘀、理气散结。

中成药:大黄 虫丸。

④寒湿困脾:腹大胀满,如囊裹水,胸腹满闷,神倦乏力,溲短便溏,口干不欲饮,苔白,脉缓滑。治宜温中运脾、化湿和中。

方药:厚朴、白术、车前子、木瓜、木香、大腹皮、制附子、泽泻、干姜各10克,茯苓15克,甘草6克。

⑤湿热蕴结:腹大坚满,烦热口苦,尿赤而短,大便秘结,或面目身悉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治宜清热利湿、解毒退黄。

方药:厚朴、枳实、黑白丑、泽泻、白术、生薏仁、赤芍各10克,茯苓、猪苓、茵陈各15克,栀子、大黄、黄连各6克。

⑥脾肾阳虚:腹部胀满,脘闷纳呆,神疲怯寒,尿少肢肿,腰膝酸软,舌淡体胖有齿痕,脉沉细。治宜温补脾肾、化气行水。

中成药:附子理中丸,人参健脾丸,参苓白术丸。 I4L+d9AfqfEZzXTLOYByV9CK5y6j9Gu7WZl8iutiOugk4OrLcegbHOfsGcdGyVT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