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消化道通常指回盲部、结肠、直肠和肛门。广义地说,还包含十二指肠悬韧带以下的空肠和回肠。便血一般是下消化道出血的表现。在上消化道出血较大时,除一部分病人发生呕血,更多则积血向下运送,同样表现为便血。积血停留在肠腔内8小时以上,血液由鲜红、紫红色转变为黑色,故出现黑粪。
观察血便的颜色十分重要,便血的颜色因胃肠内出血部位的高低、出血量的多少、出血的速度及血液在肠管内停留的时间久暂而各不相同。出血部位邻近肛管、直肠,或出血量大、出血速度快,血液较快地排出体外,则血便呈鲜红颜色;反之,出血部位愈邻近上消化道,积血在肠内停留时间久,血便往往为黑粪或柏油样便。有时上消化道大量出血后,血液迅速进入小肠和结肠,加上肠蠕动增加,排出血便除柏油样便外,也可呈紫红色,甚至是鲜血。
造成便血的原因主要有:
(1)肛门和直肠疾病。表现为鲜血或粪块外面鲜血,如痔疮、肛裂、直肠外伤、息肉等较为多见;类癌和非特异性直肠炎等较为少见。直肠癌在老年人发病率高,有增多趋势,应加强警惕。
(2)结肠疾病。系下消化道出血疾病最多见的部位,范围较广,包括升结肠、横结肠和降结肠。疾病有如各种病因(菌痢、阿米巴痢、血吸虫病等)引起的急慢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缺血性结肠炎等,此外还有憩室炎、息肉病等。结肠癌是老年人多发病,亦是防治的重点。
(3)小肠(包括空肠、回肠)病。如急性出血坏死性小肠炎、食物中毒、小肠息肉症、肿瘤和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等。
(4)全身性疾病。便血是全身疾病的一部分,其中有的是急性感染和传染病,如败血症、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暴发性肝炎等。有的为血液病和血管性疾病,如白血病、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有的为代谢、中毒性疾病,如尿毒症、食物中毒、维生素C和K缺乏症等。
老年人消化道出血有90%来自壶腹以上的上消化道;胃、十二指肠消化性溃疡出血占老年人消化道出血的50%,10%为呕血,其余均为黑粪和柏油样大便;老年人服药机会多,药品种类复杂,不少可引起胃粘膜糜烂、出血,尤其是阿司匹林和非类固醇(甾体)抗炎药(治疗骨、关节痛)。以上几点说明,在老年人消化道出血除注意下消化道出血(尤应注意结、直肠癌出血)外,不应忽视更多见的上消化道出血。
下消化道出血的治疗基本与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相同,主要为药物止血和手术止血,手术必须由经过专门训练的医师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