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6.婴幼儿预防接种

急性传染病是儿童时期常见的疾病,是造成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由于儿童时期主动免疫没有形成,机体对许多传染病缺乏抵抗力,加之小儿接触外界环境越来越广泛,传染病很容易在儿童中传播。我国法定传染病25种,其中8种是儿童传染病,其余17种是儿童和成人均可染患的传染病。传染病的特点是发病急、症状重、传播快,而且有些传染病留有后遗症或造成终生残废,因此,传染病对人类的危害性极大。如患小儿麻痹后可造成肢体瘫痪;乙型脑炎引起痴呆和智力低下;腮腺炎可引起脑炎和睾丸炎,可造成智力障碍和不育症;暴发性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在几小时之内即可致死。

现代医学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预防措施。许多菌苗、疫苗、类毒素接种后可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增强对相应传染病的免疫能力,而本身并不发病。如果接触了某些传染病,还可以给儿童注射丙种球蛋白进行被动免疫,增强儿童抵抗力,暂时性地保护儿童避免发病或发病较轻。人们都知道,过去天花是一种很严重的传染病,轻者、幸存者面部留下麻子,重者死亡。自从发明了牛痘苗后,广泛地进行了人群接种。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全世界彻底消灭了天花。现在牛痘已不再接种。有些传染病如麻疹、白喉、小儿麻痹由于采取相应的接种措施,发病率也已大大下降。

婴儿在出生后,自母体传递的抗体逐渐消失,对各种传染病皆易感染。即使是接受过预防接种的儿童,经过一段时间,抗体在体内的水平也会下降,需要复种和加强。

为了使易感人群获得牢固的免疫力,需科学地安排接种对象与时间,开展计划接种。对接种对象和被种项目要做到准确、及时、不遗漏、不重复,并建立预防接种卡片或手册。保健人员要全面管理自己辖区内儿童的免疫情况。预防接种是一项群众性的工作,不但医务人员要掌握,而且要培训基层卫生人员和家长,使群众都能了解预防接种的意义,取得他们的合作与支持。只有这样,接种计划才能落实。

(1)接种卡介苗

小儿出生24小时后即可接种,7岁、12岁各复种一次。卡介苗是无毒牛型结核杆菌液,为活菌苗,用于预防结核病。有明显结核接触史或是3个月以上的小儿和成年人,以及已接种过卡介苗者,接种前皆做结核菌素试验,剂量为1:2000,0.1毫升皮内注射。注射部位硬块直径平均在5毫米以上者为阳性,表示过去接种过卡介苗或受过结核菌感染,对核已有免疫力,故不再需要接种卡介苗。卡介苗接种后2~3周局部形成脓疱,可自行破溃,经2~3个月可愈合结痂,脱痂后形成疤痕。接种后注意卫生,不包扎,排脓时要拭净,用75%酒精棉涂擦脓疱周围皮肤。如果接种6个月不结痂愈合,局部反应超过10毫米、腋下淋巴结肿大超过1厘米为异常反应,要去医院处理。

(2)接种百白破混合制剂

出生后3个月初种,吸附制剂全程注射2针(非吸附制剂全程注射3针),每针间隔最短不少于1个月,最长不超过3个月,第二年加强一次,以后可以根据情况用百日咳菌苗、白喉类毒素混合制剂或吸附精制白喉、破伤风二联毒素进行加强免疫,主要供婴幼儿预防百日咳、白喉及破伤风。

(3)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

初生8个月到12个月初种,1.5岁、6~7岁各复种一次。疫苗为桔红色透明液体,如发现颜色变黄、变紫、混浊、有状物即不能使用。接种疫苗12天左右即可产生抗体。若发现麻疹流行,可为易感儿应急接种麻疹疫苗,当接种率达80%以上时,即可控制流行。接种麻疹疫苗不能过早,因其体内尚有母体抗体残留。

(4)接种脊髓灰质炎活疫苗

出生8~12个月初种,先服Ⅰ型,间隔1个月服Ⅱ、Ⅲ型,1岁、2岁、7岁各复服一次。将糖丸用冷水溶开后喂服,亦可咬碎咽下。服后可饮少许冷开水,0.5~1小时内不能喝热水或吃热食物,以免疫苗失效。

(5)接种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多糖菌苗

满1周岁儿童,开始基础免疫一针,2岁儿童加强一针,均为皮下注射,剂量每次0.5毫升。此菌苗不能与麻疹疫苗同时接种。

(6)接种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

1岁初免,2岁、4岁、7岁、13岁各加强一次。流行地区10岁以下儿童为本疫苗接种的主要对象。疫苗内含甲醛,注射时会引起疼痛。在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按规定剂量皮下注射。基础免疫2针,间隔7~10天。

预防接种的反应

生物制品对人体都是一种异物,接种后不仅在局部,而且在全身都会引起一系列的反应,这一生理和病理反应所表现的症状都叫做预防接种反应。一般反应是正常的,无需处理,但异常反应则要认真加以对待。

一般反应分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局部反应在接种后几小时至24小时内,局部红、肿、热、痛,有时伴有淋巴结肿大,个别人波及范围稍大。局部反应一般持续2~3天。接种活菌(疫)苗后,局部反应出现晚或持续时间较长。个别儿童接种麻疹疫苗后在一周内可出现皮疹。全身反应于接种后5~6小时或一天内出现体温升高,持续1~2天,但接种活疫苗需经过一段潜伏期才有体温升高,如接种麻疹疫苗后5~7天可出现短时发烧。全身不良反应表现为疲倦、头昏、全身不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局部反应可用干净毛巾热敷,抬高肢体;全身反应则要注意休息,多饮水、如果全身症状重、高热不退,要到医院就诊。

异常反应,具体指过敏性休克、晕针、过敏性皮疹和全身感染等反应。

过敏性休克:在注射后数分钟或0.5~2小时内出现不安、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四肢凉、出冷汗、呼吸困难、脉弱、恶心、呕吐、大小便失禁,严重的引起昏迷,遇到上述情况要立即抢救。保持头低位、注意保温、皮下注射1:1000肾上腺素0.5~1毫升,必要时重复注射,吸氧、给地塞米松静脉滴流等急救措施,并尽快去有条件的医院抢救。

晕针:个别儿童因紧张、疲劳、饥饿等原因,注射后出现头晕、心慌、面色苍白、出冷汗、手足凉、心跳快,遇到这种情况时让儿童平卧、头低位、保持安静,给少量热糖水口服,短时间内可恢复正常。注意要与过敏性休克鉴别,切不可大意。

过敏性皮疹:最常见的是荨麻疹,一般接种后几小时或几天内出现,服用抗过敏药如息斯敏等即可痊愈。

全身感染:多见于免疫缺乏或免疫防御机能遭受破坏的病人(如放射病,用免疫抑制剂、艾滋病等),接种活菌(疫)苗引起。故在接种前要详细询问有关病史,如遇到上述病例,不要进行预防接种。

预防接种的禁忌症

一般禁忌症:急性传染病、活动性肺结核、活动性风湿病、严重心脏病、高血压、肝脏病、肾炎、哮喘、荨麻疹、孕妇、哺乳期妇女、有过敏史者要仔细询问。

特殊禁忌症:免疫缺乏、白血病、恶性肿瘤、免疫抑制剂、有过敏史、癫痫、抽风史、严重高血压、心脏代偿不全的病人。

正确地掌握禁忌症,对防止严重反应事故的发生非常重要。一般说来,对特殊禁忌症应从严掌握,慎之又慎。 WhcZf3LwzQx+4Uubo+b17hT4s2K/4D4W/E65zDs/To1ixi3TzzPUDlSOVtp1PEJ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