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1. 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是由各种致病微生物感染引起的炎症病变。可分为上泌尿系感染和下泌尿系感染。下泌尿系感染指膀胱、尿道炎,上泌尿系感染指肾盂肾炎。

急性膀胱炎可突然出现尿频、尿痛、尿急,甚至血尿,无发烧及腰痛。查体肾区无叩痛,膀胱区可有触痛。

急性肾盂肾炎,除突然出现的上述膀胱炎症状体征外,尚有发冷、发烧、头痛,有时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腰痛。查体,有肾区叩击痛,输尿管压痛。

慢性肾盂肾炎,病程长,可有不规则低热,腰酸、腰痛、尿频、夜尿多,神疲、乏力、浮肿、高血压,重者有肾功能损害。

本病的治疗需对症治疗。

(1)急性膀胱炎:有效的抗菌素3日即可。可选复方新诺明加小苏打口服,或氟哌酸、氟嗪酸、土霉素、羟氨苄青霉素等。

(2)急性肾盂肾炎:根据病情可给退烧、解痉止痛治疗。多饮水勤排尿。可根据细菌学结果选抗菌素;在未获知致病菌种前可选氨苄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头孢菌素类,复方新诺明加苏打,抗菌治疗2周。

慢性肾盂肾炎:积极寻找病因,并力争除去病因,如尿路梗阻、盆腔炎症等。抗菌素治疗多采用长程、联合用药,可轮换选用有效抗菌素治疗,连续2周为1个疗程,停5~7天再进行下1个疗程,总计2~4个月。抗菌素治疗间隔期间可行尿细菌培养,以利选择抗菌素。亦有主张在抗菌素治疗无效时可采用抑菌疗法,每晚睡前排空膀胱后服复方新诺明2片(或呋喃坦丁0.1克,氟哌酸0.2克),连用3~6个月。

尿路感染患者饮食宜清淡富有营养,禁忌辛辣刺激、肥甘厚腻食物。节制或禁止房事。注意休息,多饮水;保持会阴部清洁,妇女应注意妊娠及产后卫生。洗澡以淋浴为宜;感染复发与性生活有关者,事后应排尿,并按常用量内服一个疗程的抗菌药。

2. 尿路结石

尿路结石又称为尿石症,是泌尿系常见的一种疾病,是肾、输尿管、膀胱、尿道结石的统称。虽然部分肾结石有明确的原因,如甲状旁腺机能亢进、肾小管酸中毒、海绵肾、痛风、异物、长期卧床、梗阻和感染等,但大多数结石的形成原因目前尚不清楚。

(1)上尿路结石:即肾和输尿管结石,主要表现是与活动有关的血尿和疼痛。肾结石主要症状为腰痛,常为持续性钝痛。结石引起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或输尿管完全梗阻时,出现肾绞痛。疼痛剧烈难忍,为阵发性,病人辗转不安、大汗、恶心、呕吐。疼痛可放射至同侧的睾丸或阴唇和大腿内侧。肾盂内大结石和肾盏结石可无明显临床症状,仅表现为活动后显微镜下血尿。

如出现上述症状者应去医院诊治。影象学检查(X线片、排泄性尿路造影、B超等)和输尿管肾镜检查,可明确诊断。结石小于1厘米时,可先采取保守疗法。直径小于0.5厘米,且结石光滑者,大多数能自行排出。如果结石较大且症状较重者,可行手术治疗。

(2)膀胱结石:典型症状为排尿突然中断,并感疼痛,放射至阴茎头和远端尿道,拌排尿困难和膀胱症状。经改变姿势后,能缓解和继续排尿。膀胱结石也伴血尿和脓尿。

根据典型症状和X线、B型超声、膀胱镜检查,易于明确诊断,以手术治疗为主。

(3)尿道结石:绝大多数来自肾和膀胱。多见于男性,常与包皮过长、包茎等同时存在。典型表现为急性尿潴留,伴有阴部剧痛,亦可表现为排尿困难,点滴状排尿及尿痛。

前尿道结石可通过扪诊发现,直肠指诊可触及后尿道结石,X线检查能明确诊断,一般经尿道可将结石取出或粉碎后排出。

3. 尿道狭窄

尿道狭窄,即由于尿道的内腔狭窄使尿不易流出,其原因有先天性的和后天性的。先天性的多见于外尿道口,出生时就被发现,通过外尿道口切除手术即可痊愈。在后天性尿道狭窄中,由外伤引起的是在尿道的外伤治愈以后或者手术治愈后几周之内发生。炎症性的大都是因为淋菌性尿道炎的后遗症而引起。其主要症状是排尿困难、尿线细小、排放力弱、滴尿等,此外也有尿失禁和稳性尿闭者。在没有感染时尿很清,也没有尿痛。当并发膀胱炎时,尿混浊、有频尿和尿痛,在男性中,有时引起射精障碍。治疗方法有扩张尿道和将狭窄部切除等。

4. 急性肾功能衰竭

急性肾功能衰竭是由多种病因引起肾功能急骤、进行性减退而出现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肾小球滤过率明显降低所致的氮质潴留,及肾小管重吸收和排泄功能障碍所致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分少尿(无尿)型和非少尿型。

少尿或无尿期:尿量减少,每日少于400毫升为少尿,少于100毫升为无尿,一般持续1~2周;进行性氮质血症;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常,可见高钾、高磷血症,代谢性酸中毒,低钙、低钠、低氯血症;心血管系统见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

多尿期:进行性尿量增多,血氮质逐渐下降,持续约1~3周。

恢复期:血尿素氮和肌酐、尿量逐渐恢复正常,肾小球滤过功能多在3~12个月内正常。

本病的治疗分西医药治疗和中医药治疗。

(1)西医药治疗。

①少尿期:卧床休息,饮食高热量8.4千卡/日,低蛋白质0.5克/千克,重症全静脉营养。

维持水平衡,24小时补液量为显性失液量及不显性失液量之和减去内生水量。

高钾血症予11.2%乳酸钠40~200毫克静注;10%葡萄糖酸钙10毫克静注;25%葡萄糖液200毫克加胰岛素16~20单位静滴;钠型离子交换树脂15~20克加在25%山梨醇溶液100毫克口服,每日3~4次;最有效者为及时透析。

感染时据细菌培养和药敏选用无肾毒性抗菌药。

②多尿期:重点仍为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控制氮质血症,治疗原发病和防止并发症。

③恢复期:无特殊处理,定期复查肾功能,免用肾毒性药物。

(2)中医药治疗。

①肺热气壅:眼睑先肿、继及肢体全身,小便短赤,甚则尿闭,恶心呕吐,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治宜清泄肺热、宣通水道。

方药:麻黄、杏仁、苏叶、陈皮各10克,石膏、大腹皮、茯苓皮、桑白皮、冬瓜皮各20克,赤小豆、白茅根、益母草各30克。

②下焦湿热:小便点滴涩滞,刺痛灼热,口苦而粘,恶心呕吐,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热利湿通闭。

方药:知母、黄柏、扁蓄、瞿麦、滑石、栀子、泽泻各12克,肉桂、通草各10克,茯苓、猪苓、车前子各15克,甘草6克。

③瘀水互结:尿少尿闭,头昏头痛,心悸气短,恶心呕吐,水肿腹胀。治宜活血通络利水。

方药:桃仁、红花、赤芍、枳实、牛膝各12克,车前子、茯苓、泽泻各15克,石决明、益母草、白茅根各30克。

④气营两燔:尿少尿闭,高热烦躁,或神昏谵语,恶心呕吐,舌红绛、苔黄燥,脉实数。治宜清气凉营,解毒通利。

方药:犀角粉5克,黄连、赤芍、丹皮、栀子、大黄各12克,芒硝15克,生地30克,甘草10克。或以大黄煎剂灌肠。口服安宫牛黄丸1丸。

5. 慢性肾功能衰竭

慢性肾功衰竭是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严重阶段,为各种肾脏疾病持续发展的共同转归,其症状为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和全身各系统症状,又称为尿毒症。

夜尿、无力、疲劳是本病的早期症状。多见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胃炎、口味不良等,晚期常有胃肠道溃疡和出血。心血管症状见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包炎。神经肌肉特有症状包括肌纤维抽搐、末梢神经疾病伴有感觉和运动障碍、肌痉挛和抽搐。皮肤可呈现黄褐色,有时形成尿毒症霜,瘙痒难忍。

本病的治疗分西医药治疗和中医药治疗。

(1)西医药治疗。

①治疗原发疾病和纠正可逆因素。

②饮食治疗:限制蛋白摄入量,一般每天0.6克/千克的优质蛋白,并根据肾小球滤过率(GFR)适当调整。高热量摄入,每日约125.5千卡/公斤。

③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保持血清钙磷乘积在30~40之间,低钙血症时可口服活性维生素D30.25μg/日,碳酸钙2克进餐时服,限制磷的摄入。钠盐摄入随GFR下降而相应地减少,低钠血症和高钠血症时,限制水分或输入水分。

④心血管并发症的治疗:降压药的使用与一般高血压同,利尿剂中以速尿效果较好。尿毒症性心包炎,经积极透析后可望改善,心包填塞时作心包切开引流。心力衰竭的治疗与一般心衰相似,腹透疗效颇满意。

⑤贫血者补充铁剂、叶酸和重组人类红细胞生成素,血红蛋白少于60克/升时予小量多次输血。

⑥药物的使用应避免肾毒性药物。

⑦透析疗法和肾移植透析疗法可代替肾的排泄功能,应用时依据血生化指标、个体差异,结合临床决定。肾移植可恢复肾功能,纠正尿毒症的许多代谢异常,当常规治疗无效时应考虑。

(2)中医药治疗。

①脾肾气(阳)虚:倦怠无力,纳呆腹胀便溏,小便短少,口淡不渴,畏寒肢冷,舌胖大有齿痕,脉沉细。治宜补脾益肾。

方药:党参、黄芪、白术、茯苓各15克,制附片、桂枝各10克,白芍、仙灵脾、菟丝子各12克,炙甘草6克。

②脾肾气阴两虚:面色萎黄,神疲乏力,心慌气短,口干唇燥,手足心热,尿少色黄,舌淡有齿痕,脉沉弱。治宜益气滋阴。

中成药:参芪地黄丸,生脉饮。

③肝肾阴虚:头晕头痛,口苦咽干,五心烦热,腰膝酸软,舌淡红无苔,脉弦细数。治宜滋养肝肾。

中成药:杞菊地黄丸。

④阴阳两虚:腰酸腿软,极度乏力,畏寒肢冷,手足心热,口干欲饮,大便偏溏,小便黄赤,舌淡胖有齿痕,脉沉细。治宜阴阳双补。

中成药:桂附地黄丸。

⑤湿浊:恶心呕吐,头昏嗜睡,面色灰滞,口中尿臭,苔腻。治宜降气化浊。

方药:旋复花15克,代赭石20克,半夏、苏叶、黄连各10克,生姜汁2匙。

⑥水气:全身水肿尿少,胸水腹水,心悸气短,胸闷气喘不能平卧,苔水滑。治宜蠲饮利水。

方药:茯苓30克,白术15克,桂枝12克,炙甘草6克或葶苈子10克,大枣15枚。

⑦血瘀:面色晦暗,唇色发紫,肌肤甲错,舌有瘀斑瘀点。治宜活血化瘀。

中成药:桂枝茯苓丸,血府逐瘀口服液。

6. 肾盂肾炎

肾盂肾炎是由细菌(极少数为真菌、病毒等)直接引起的肾盂肾盏和肾实质的感染性炎症。好发于女性。分为急性和慢性两期。

急性肾盂肾炎起病急,寒战,高热,全身不适,尿频、尿急、尿痛,腰痛,肾区压痛,尿混浊、脓尿或血尿,少数并发败血症、肾脓肿、肾乳头坏死等。

慢性肾盂肾炎的症状与急性期相似,但轻且不典型,可无尿路感染症状或仅有低热、易疲乏,但尿培养阳性,少数进展至慢性肾功能不全。

本病的治疗分西医药治疗和中医药治疗。

(1)西医药治疗。

①急性肾盂肾炎:要注意多休息和多饮水。抗菌药物可选磺胺类,如磺胺甲基异曙唑1克,每日2次;磺胺异曙唑1克,每日4次,增效联磺2片,每日2次。氟喹酮类,如氧氟沙星0.2克,每日2次;环丙沙星0.25克,每日2次。氨基甙类,如庆大霉素0.08~0.12克,每日2次,肌注或静滴。半合成青霉素,如氨苄西林每日4~6克,肌注;卡比西林1~2克,每日4次,肌注。头孢类,如头孢唑啉0.5克,每8小肌注1次。

②慢性肾盂肾炎:去除易感因素,多饮水。抗菌药物选用与急性期相似,但常需两类药物联合应用,疗程适当延长,复发者应换敏感药物。

(2)中医药治疗。

①湿热下注:小便频急,灼热刺痛,尿少色黄赤混浊,或者恶寒发热,舌红苔黄腻,脉数。治宜清热利湿通淋。

方药:大黄、黄柏、扁蓄、瞿麦、滑石、通草各10克,土茯苓、萆薛、车前草各15克。中成药:三金片,分清五淋丸。

②脾肾两虚:小便淋沥不已,时作时止,遇劳即发,腰酸神疲,舌淡脉细弱,或面色潮红,五心烦热,舌红,脉细数。治宜补气益肾。

方药:党参、黄芪、白术、山药、茯苓、杜仲各12克,熟地、菟丝子、金樱子、枸杞子各15克。

7. 急性肾小球肾炎

急性肾小球肾炎通常简称为急性肾炎,是急性起病,以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为主要表现,可产生一过性氮质血症的疾病。多见于链球菌感染后,其他感染也可引起。本病多发生于儿童。前驱感染后有l~3周潜伏期。起病较急,主症有水肿、尿少、血尿、高血压,可见一过性肾功能不全。蛋白尿不重,尿中有管型,血清补体C 3 下降。少数出现严重高血压、急性肾功能衰竭。

本病的治疗分西医药治疗和中医药治疗。

(1)西医药治疗。

以休息及对症治疗为主。不宜用激素及细胞药物。要求低盐饮食,氮质血症时限制蛋白质摄入。存在细菌感染时应用抗菌药。利尿可消肿、降血压。常用双氢氯噻嗪25毫克,每日2~3,必要时速尿20~40毫克,注射或分次口服。血压控制不满意时,加用硝苯吡啶每日20~40毫克分次口服或肼酞嗪25毫克,每日3次。急性肾功能衰竭者予透析。

(2)中医药治疗。

①风水相搏:浮肿头面部为剧,皮肤鲜泽光亮而薄,尿少,恶寒发热,舌苔薄,脉浮。治宜疏风宣肺、利水。

方药:浮萍、麻黄、防己、桂枝、白术各10克,石膏20克,茯苓、泽泻各30克。

②湿毒蕴结:全身水肿,腹胀胸热,口干尿短赤,或疮毒未愈,舌苔黄腻,脉沉数。治宜清热解毒、利湿消肿。

方药:麻黄、木通、大腹皮各10克,银花、连翘、桑白皮各15克,茯苓皮、赤小豆各30克。

③风热伤络:血尿明显,咽痛咽干,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治宜疏风散热、凉血。

方药:银花、蒲公英、麦冬、玄参各20克,益母草、白茅根各30克,桔梗10克,甘草6克。

④阴虚血热:尿血心烦,口干喜饮,舌红苔少,脉细数。治宜养阴清热、凉血。

方药:生地、玄参、白茅根、侧柏叶各30克,丹皮、竹叶、藕节各15克,灯芯、通草各6克。

8. 慢性肾小球肾炎

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是一组由不同病因所致、病情迁延发展,终将进展成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肾小球疾病。以水肿、蛋白尿、血尿、高血压及肾功能损害为基本表现。

本病多见于青、中年男性。起病隐匿、缓慢。临床表现为:水肿,蛋白尿,尿蛋白量1~3克/日,血尿,管型尿,高血压,慢性进行性肾功能损害。晚期常见贫血。

本病的治疗分西医药治疗和中医药治疗。

(1)西医药治疗。

①饮食限制:氮质血症时,每日每千克体重0.5~0.8克优质蛋白,磷<600~800毫克/日。

②控制高血压:限盐(<3克/日)。氢氯噻嗪25毫克,每日3次;卡托普利25毫克,每日3次,普萘洛尔10毫克,每日3次;硝苯吡啶10毫克,每日3次。

③血小板解聚药:双嘧达莫,每日75~150毫克;阿司匹林,每日40~80毫克。

(2)中医药治疗。

①肺脾气虚:面黄乏力,腹满纳差,气短,易外感,大便稀溏,舌淡齿痕,脉弱。治宜益气健脾。

方药:黄芪30克,党参、白术、山药、茯苓、五味子各10克,当归、丹参各15克,甘草3克。中成药:补中益气丸,参苓白术散,玉屏风散。

②脾肾阳虚:腰痛腰酸,面色白,畏寒肢冷,倦怠便清,舌胖润,脉沉弱。治宜温补脾肾。

方药:制附片、桂枝、白术、山药、仙灵脾各10克,茯苓、泽泻、丹皮各15克,干姜6克。中成药:金匮肾气丸。

③肝肾阴虚:手足心热,腰酸腰痛,头晕头痛,咽干口渴,舌红苔少,脉沉细或弦细。治宜养阴滋肾。

方药:生地、麦冬、白芍各15克,山萸肉、丹皮、枸杞子、菊花、五味子、茯苓各10克。中成药: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

④气阴两虚:腰膝酸软,倦怠乏力,手足心热,舌略红苔薄有齿痕,脉沉细数。治宜气阴两补。

方药:黄芪、地黄各20克,党参、山药、五味子、山萸肉、茯苓、丹皮各10克。中成药:贞芪扶正胶囊,生脉饮。

⑤外感:恶寒发热,头痛身痛,面目浮肿,苔薄,脉浮。治宜疏风宣散。

方药:风寒者:麻黄、桂枝、荆芥各10克,生姜、甘草各6克。风热者:银花、连翘、竹叶各15克,桔梗、芦根各10克,薄荷、甘草各6克。中成药:感冒清热冲剂,银翘解毒丸。

⑥水湿:水肿凹陷,腹胀泛恶,尿短少,苔白腻,脉濡缓。治宜渗利水湿。

方药:桂枝、大腹皮、苍术、陈皮、防己各10克,茯苓皮、泽泻各20克,生姜皮6克。

⑦湿热:胸脘痞闷,口苦口黏,口干不欲饮,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热利湿。

方药:革藓、石韦、滑石各10克,车前子、白茅根、茯苓各15克,灯心草6克。

⑧血淤:面色晦暗,唇色紫暗,舌暗紫或有淤斑淤点。治宜活血化淤。

方药:丹参、益母草、赤芍、当归各15克,川芎、桃仁、红花各10克。中成药:血府逐淤丸。

⑨湿浊:恶心呕吐,头昏嗜睡,面色灰滞,口中尿臭,苔腻。治宜降气化浊。

方药:旋复药15克,代赭石20克,半夏、苏叶、黄连各10克,生姜2汁匙。

9. 隐匿性肾小球疾病

隐匿性肾小球疾病是以无症状蛋白尿和(或)单纯性血尿为临床表现的肾小球疾病。其病理改变较轻,临床无症状蛋白尿,尿蛋白少于1克/日,以白蛋白为主,单纯性血尿,呈持续或镜下血尿,偶见肉眼血尿,性质为肾小球源性。无水肿、血压高及肾功能减退。

依据临床表现,蛋白尿者须除外生理性蛋白尿、其他原发或继发肾小球疾病的早期或恢复期,血尿者除外遗传性进行性肾炎早期、良性家族性血尿及非典型的急性肾炎恢复期等,肾活检可助确诊。

本病的治疗分西医药治疗和中医药治疗。

(1)西医药治疗。

无需特殊治疗,以保养为主,勿用肾毒性药物。定期复查尿常规及肾功能。

(2)中医药治疗。

①脾气虚损:面色淡黄,纳差乏力,便溏,舌淡苔薄,脉弱。治宜健脾益气。

方药:黄芪30克,党参、白术、陈皮各10克,茯苓、薏苡仁各15克,炙甘草6克。中成药:香砂六君子丸,补中益气丸。

②脾肾两虚:除上征表现外,又见夜尿频,舌淡齿痕,脉沉缓。治宜健脾益肾。

方药:党参、白术、茯苓各10克,黄芪30克,菟丝子24克,枸杞子、五味子、覆盆子各15克。中成药:六君子丸合五子衍宗丸。

③肾阴不足:腰酸膝软,手足心热,口干,尿黄赤,舌红少苔,脉沉细。治宜养阴滋肾。

方药:生地、山药各20克,山萸肉、丹皮、茯苓各12克,益母草、白茅根各30克。中成药:六味地黄丸。

④气阴两虚:面色淡黄,腰酸膝软,手足心热,纳差乏力,舌淡苔薄,脉沉细。治宜益气滋肾。

方药:党参、黄芪各15克,生地、山药、益母草、白茅根各20克,丹皮、茯苓、枸杞子各12克。

⑤外感风热:血尿伴口干发热、咽干咽痛,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治宜疏风散热凉血。

方药:金银花、益母草、白茅根各30克,麦冬20克,连翘、淡竹口干、丹皮各12克,甘草、薄荷各6克。

⑥肾阴不足:血尿日久不愈,腰酸口干,手足心热,舌红,脉沉细。治宜滋肾凉血止血。

方药:女贞子、旱莲草各10克,白花蛇舌草、侧柏叶、大小蓟各15克,益母草、白茅根各30克。

10. 肾囊肿

肾囊肿是指肾脏内长出许多囊胞的疾病。囊胞逐渐变大,肾脏组织受其压迫而萎缩。这样的患者,常常还可在其他器官,如肝脏、肺脏等看到囊胞。本病与遗传有关,同一家族内发病较多。

本病在开始时大都没有症状,但逐渐会出现腹部肿瘤、肾脏部疼痛、尿的变化等。腹部肿瘤在一侧或者两侧,肾脏以及肝脏处出现凹凸不平形的肿大,并主有钝痛之感。尿中可见血尿。此外,还引起尿路感染而出现尿量多或尿频症状。病情进一步发展,出现肾机能障碍和高血压等,而引起肾功能不全。也有因高血压而引起脑中风和心功能不全而导致死亡的。

本病没有根治方法,平时要注意对水和食盐的摄取不要过量。当并发尿路感染以后,可使用抗生素。

11. 肾积水

尿液在肾脏形成后排出受阻,即会造成肾内压力升高、肾盂扩张、肾实质萎缩,这种病征即为肾积水。引起肾积水的原因可以是肾输尿管交界处狭窄和结石、肿瘤,也可因输尿管周围血管或纤维束带压迫引起。

肾积水后会引起局部胀痛,积水严重时可在腹部扪及肿块,如为肿瘤或结石引起的积水则会产生相应的症状,如绞痛、血尿等。

诊断此病可利用尿路造影,可经静脉肾盂造影或逆行造影,以了解引起积水的原因。另外,需作肾功能检查,以了解肾功能损害的程度。如为继发引起的肾积水,病因明确后可作病因治疗,但先天性肾输尿管交界处狭窄则可作狭窄段切除再吻合,重建漏斗形的连接部。如为血管或纤维束带引起,则解除梗阻原因后理论上应可治愈,但是由于长期压迫会造成压迫部的萎缩,因此,大多也主张切除狭窄段重建尿路。当梗阻原因不能解除时肾造瘘则作为永久性的治疗措施。在肾积水严重、剩余肾实质过少或伴有严重感染形成脓肾时,对侧肾功能良好时可考虑切除患肾。

12. 肾肿瘤

90%肾肿瘤都是恶性的,良性的很少见。恶性的肾肿瘤依据发病年龄和病理解剖学的特点,可分为幼儿肾肿瘤和成人肾肿瘤两个类型。幼儿的肾肿瘤多称为肾胚胎瘤,大多发生在3岁以前。据统计,这种肾脏肿瘤占幼儿恶性肿瘤的20%;成人的肾肿瘤常见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发生于肾实质的癌肿称为肾实质癌,发生于肾盂的癌肿称为肾盂癌。肿瘤累及肾盂时,可发生血尿,可以在还没有发生泌尿道症状前,已先有血行或淋巴道转移,肿瘤可累及淋巴结或肺、肝、骨胳等。

血尿、腹内肿块和腰部疼痛是本病的三个主要症状。在成人,血尿是比较早期和常见的症状。血尿多为肉眼可见的全血尿,也有的血尿只能在显微镜下才能见到。一般在血尿时病人无痛感。血尿多是间歇性的,常可自行停止。所以一个成年人出现无痛性血尿时就需注意是不是患上了肾肿瘤,应予密切观察,必要时作进一步检查。腹部肿块在成人肾肿瘤中较晚出现,但却是幼儿肾胚胎瘤的首发症状,所以幼儿有腹块就需及早诊查。腰痛往往也不是早期症状。

除上述症状外,肾盂的X线摄片是确诊本病的主要方法。放射性核素肾扫描检查是辅助诊断的一个新方法。膀胱镜检查有助于鉴别其他疾病引起的血尿。肾肿瘤诊断确定后,手术切除病肾为主要的治疗方法。幼儿肾胚胎瘤在肾切除术后,还需要照射深度X线,以消灭残留或已转移的肿瘤细胞。肾盂癌除切除病肾外,同时需切除同侧全部输尿管与部分膀胱,以防肿瘤的复发。

13. 肾病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是肾小球疾病中表现的一组症候群,以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对血浆蛋白的通透性明显增高为主要特点,病理检查可发现尿蛋白多于3.5%/日;血浆白蛋白低于30克/升;水肿;血脂升高。该病起病可急可缓。全身性、体位性、可凹性水肿,重者胸、腹腔积液,纵隔水肿,尿少。高血压或体位性低血压。脉压小、脉搏细弱、口喝。尿蛋白>3.5克/日,可达数十克。尿中见颗粒管型和肾小管上皮细胞、红细胞,重者C 3 和巨球蛋白阳性。血浆蛋白显著降低,白蛋白最明显,低于30克/升,血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常并发(呼吸道、泌尿系统、皮肤及腹腔也可引致)感染、血栓及栓塞(肾静脉、肢体、静脉、下腔静脉及肺血管)、急性肾功能衰竭、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

本病的治疗分西医药治疗和中医药治疗两种。

(1)西医药治疗。

①对症治疗:利尿消肿用氢氯噻嗪25毫克,每日3次;氨苯喋啶50毫克,每日3次;速尿20~120毫克或丁尿胺1~3毫克,分次口服或静注;低分子右旋糖或706代血浆静滴;血浆或血浆白蛋白输注。

减少尿蛋白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常用卡托普利每日6.25~25毫克,每日3次。

②抑制免疫与炎症治疗:

糖皮质激素:起始量要足,如泼尼松每日40~60毫克,共服8~12周;减撤药要慢,有效病例每2~3周减原用量的10%;维持用药要久,以最小有效量(每日10~15毫克)维持半年至一年或更久。泼尼松疗效不佳时,可更换为泼尼松龙。

细胞毒药物:环磷酰胺每日每千克体重2毫克,分1~2次口服,或200毫克隔日静脉注射,累积达6~8克后停药;无效时可选用盐酸氮芥,但副作用极大,施用时要慎重。

环孢素A:试用于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每日每千克体重5毫克,分2次口服,2~3个月后缓慢减量,共服半年左右。依据肾小球疾病病理类型选择相应的药物,可提高疗效。

③并发症治疗:

感染:选用敏感、强效及无肾毒性抗生素。

血栓及栓塞:血液高凝时给予抗凝剂,肝素12.5~25毫克皮下注射,或口服华法令、双嘧达莫。一旦出现血栓、栓塞予尿激酶或链激酶溶栓,配合抗凝药。

急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积极治疗原发病,予袢利尿剂、碳酸氢钠。

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降脂药洛伐他汀、普伐他汀均20毫克,每日2次;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

(2)中医药治疗。

①脾虚:全身水肿,面色淡白,纳少腹胀,大便稀溏,舌淡而润,脉细弱治宜健脾利水。

方药:黄芪、茯苓各30克,防己20克,白术、桂枝各15克,炙甘草6克。脾阳虚者加制附片、椒目各12克。

②肾虚:阳虚者见水肿而面色白,畏寒肢冷,腰冷痛,舌胖嫩润,脉沉缓。阴虚见手足心热,口干喜饮,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补肾利水。

方药:制附片、桂枝、白术、山药、仙灵脾、巴戟天各12克,茯苓、泽泻、车前子各15克。阴虚者予地黄、山药、山萸肉各12克,茯苓、猪苓、泽泻各15克,丹皮、阿胶、丹参各10克。

③水湿:见高度水肿而正虚尚能攻下者。治宜攻泻逐水。

方药:牵牛子、木香、茴香各10克,生姜汁5克。

④气滞:胸胁胀满,腹胀而痛。治宜行气化滞。

方药:木香、青陈皮、槟榔、大腹皮各10克,沉香粉2克。

⑤淤血:面色晦暗,唇暗舌紫,舌有淤斑淤点。治宜活血化淤。

方药:赤芍、当归、牛膝、王不留行、丹参各12克。

⑥湿热:胸脘痞闷,口苦口黏,苔黄腻。治宜清利湿热。

方药:苍术、黄柏、萆薛、防己各12克,薏苡仁、白茅根各30克,菖蒲10克。

14. 排尿困难、 尿潴留

排尿困难的表现:有的排尿缓慢,尿流变细,需要用力屏;有的开始时候不易排出,要等一会才能解出;有的尿流射不远;有的甚至膀胱胀满了尿,但没有要小便的感觉。排尿困难往往引起残余尿(指排尿后残留在膀胱内的尿液)和尿潴留(指膀胱内积有大量尿液而不能排出)。这些症状的发生,与排尿困难的程度和时间有一定的关系。产生排尿困难的原因,可分为阻塞性和非阻塞性两类。

(1)阻塞性。这种情况比较多见,如膀胱内、膀胱颈或尿道里有器质性疾病,影响尿的排出,就会产生排尿困难。这类疾病有:尿道狭窄,由于受伤或发炎的尿道组织在愈合过程中产生瘢痕所致。排尿困难一般是逐渐发展的;前列腺肥大,大都发生在老年男性病人,肥大的前列腺可堵塞和压迫后尿道或膀胱颈。开始是小便次数多,逐渐感到排尿困难,最后可产生尿潴留;膀胱或尿道结石和肿瘤,可堵塞膀胱颈或尿道而产生排尿困难。如果并发大量血块,那就容易出现这种现象;其他,患有包茎的婴儿和儿童,包皮开口如果很小就会发生排尿困难,有的要将包皮背部切开或作包皮环切手术。

(2)非阻塞性。主要有神经系统疾病或损伤和功能性疾病导致。神经系统疾病或损伤,比较常见。正常的排尿是由一个健全的排尿结构和完整的神经系统来完成的,受意志的控制。如果控制膀胱的神经有了疾病或损伤,膀胱的排尿功能就会受到影响而产生排尿困难和尿潴留等。常见的疾病有脑肿瘤、脑损伤、脊髓肿瘤、脊髓损伤、周围神经疾病等;功能性疾病导致的排尿困难有时见于腹部手术或麻醉后(尤其是盆腔手术和会阴部手术后),或者会阴处有剧烈疼痛或炎症(如坐骨直肠窝脓肿、血栓形成的痔疮等),通常在发病原因解除后,排尿即恢复正常。排尿困难如果发展到尿潴留时,需要用导尿管将尿从膀胱中放出来。由神经系统所引起的尿潴留一般需要把导尿管留置在尿道内。有的时候,根据原发疾病处理情况,要作耻骨上膀胱造口术,即在下腹部切开膀胱,将一根导尿管插入膀胱内,从导尿管引流小便。

排尿困难时容易引起尿路感染和肾功能减退。积存在膀胱内的残余尿是细菌生长的有利条件,不但可引起膀胱炎,也可导致上行感染,使肾脏发炎。此外,由于排尿困难和尿潴留的缘故,膀胱内压增高,使输尿管和肾盂产生积水,逐渐压迫肾实质使之萎缩。如病变影响到两侧肾脏而且严重时,可引起肾功能衰竭。因此,对排尿困难的症状应重视,及早进行检查和治疗。

15. 血尿

尿内红细胞增多,就叫做血尿。眼睛能见到的血色尿,叫做内眼血尿;在显微镜下才能查出来的血尿,叫做显微镜下血尿或微血尿。

血尿是很重要的症状,它表示泌尿、男性生殖系统或身体其他部分(主要是血液系统)有病变,必须进行检查,寻找产生血尿的原因。临床上观察血尿的颜色和在排尿过程中血尿出现的时间,对于确定出血器官有协助诊断的价值。鲜红的血尿大都表示膀胱和尿道,或者肾和输尿管有大量出血。棕黄或黑褐色的血尿,说明来自肾脏,存留了一定时间后才排出。

血尿按照排尿时的出现时间,可分为初血尿、终血尿和全血尿。初血尿指血尿出现在排尿的开始阶段,而终末部分相当清晰。这种血尿大多来自前尿道;终血尿是血尿出现在尿程终末部分或在最后的几滴,最常见于后尿道、膀胱颈部或者前列腺的病变;全血尿是排尿全过程中都有血液,说明血和尿混合后排出,所以出血部位应在膀胱、输尿管或肾脏。

血尿可与其他症状同时或先后出现,但有时血尿是惟一的症状,血尿可以时有时无,或者经常出现,这与产生血尿的疾病有关。

产生血尿的原因很多,但大致可以归结为两类:一类是全身性疾病,如紫癜、白血病等。一类是泌尿、男性生殖系统疾病。后者在临床上比较多见。

泌尿系统感染、结石、肿瘤引起的血尿最为多见。引起血尿的几种常见疾病可根据下列情况加以鉴别:

(1)血尿、腰痛与体位及日常活动有明显关系者:如这类症状在卧床休息后好转,体力活动增加后即加重,则肾下垂可能性较大。

(2)一般年龄在40岁以上的病人,无其他症状的血尿(即无痛性血尿):可能有泌尿系统肿瘤。

(3)血尿伴疼痛症状者:血尿伴腰痛症状者(有时可有剧烈的阵发性腰痛———肾绞痛),可能有肾或输尿管结石。终血尿伴严重的尿末痛及尿流中断等症状者,可能有膀胱结石。

(4)血尿伴慢性膀胱炎症状:血尿同时伴有较长期的尿频、尿急、尿痛者,以肾结核的可能性较大。

(5)血尿伴剧烈的膀胱刺激症状:如血尿伴剧烈的尿频、尿急、尿痛者,大多由普通病菌所引起的急性膀胱炎所产生。严重时血尿如同鲜红的血液一样。此类病人常伴有发热,大多为成年女性。尿液检查可发现尿中红细胞及蛋白均增加。

(6)如血尿病人过去有乳糜尿的病史,则是乳糜血尿,尿中蛋白显著增加,可能为丝虫病。

(7)如血尿伴眼睑、面部或全身浮肿、血压增高及发热等症状,可能是急性肾炎所致。病人尿中蛋白、红白细胞及管型均有增加。此类病人多数是儿童。

(8)如血尿伴全身其他部位(如皮下组织、鼻腔、齿龈、胃肠道等)出血者,可能由血液病引起。血液检查有助于诊断。

血尿的防治应注意以下几点:

(1)如一旦发现血尿,无论是哪处原因导致的血尿,原则上都要立即去医院请医生诊治。家庭处理措施是出血较多时,需卧床休息,给予止血药。

(2)平时注意运动,提高自身免疫力。养成多饮水的好习惯可减少泌尿系感染及结石的发病。

(3)泌尿系肿瘤引起的血尿需手术治疗,术后配合放疗和化疗可提高术后生存率。

(4)泌尿生殖系感染引起的血尿需应用抗菌药物治疗,可选氨苄青霉素静脉或肌肉注射,也可口服氟哌酸、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美满霉素及头孢菌素等。

(5)泌尿系结石引起的血尿需大量饮水,口服排石剂或体外冲击波碎石,或手术治疗。

16. 脓尿

尿内有一定数量的脓细胞,叫做脓尿。脓尿表示尿路有炎症,如肾脓肿、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等。尿路结核、结石、肿瘤继发感染时,都可有脓尿。除脓细胞外,尿内可有蛋白和红细胞,但量不多。脓尿是尿混浊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但尿混浊也可因其他原因所产生(如尿盐沉淀),这需要通过尿检查加以鉴别。

脓尿和血尿一样,可分为初脓尿、终末脓尿和全脓尿。从体格检查,肾区(肋脊角)有无叩击痛,下腹部有无压痛,有无其他排尿症状,如尿频、尿急等,可协助确定产生脓尿的部位。泌尿系统感染不少是继发于尿路阻塞或其他疾病的,所以有些病人经过药物治疗后,脓尿得到短时期的改善,但不久又会复发。因此,对尿路感染的病人如经抗炎药物治疗无效或多次反复发作时,应作全尿路检查(包括膀胱镜检查、肾盂造影术)寻找发病原因,但这些检查在急性感染时不宜进行。

抗生素治疗本病往往能取得满意的效果,但对无效者或复发者,应在病情稳定后做详细检查,以求对因治疗。

17. 尿毒症

尿毒症是肾功能衰竭的终末阶段。它是由多种肾脏疾病引起的肾小球进行性不可逆损害的最终结局。尿毒症多由于高血压肾动脉硬化、糖尿病、肾病、梗阻性肾病、慢性肾盂肾炎、慢性肾炎所致。由于尿毒症的出现是一个慢性渐进性过程,所以开始表现较轻,如乏力、纳差、虚弱、夜尿多、轻度贫血,以后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头晕、头痛、失眠、嗜睡、抽搐、昏迷、血压高、气短、皮肤尿霜、呼吸尿臭味,甚至呕血等。尿毒症的诊断主要靠肾功能检查,可化验血肌酐、肌酐清除率、尿素氮等。

因为尿毒症是一个渐进的不可逆过程,目前所有的中、西药对尿毒症来说仅在于改善症状,延长寿命,不可能从根本上逆转,所以对尿毒症应重视提前预防。

预防尿毒症首先要提高对肾脏损害的警惕性。如对高血压、糖尿病、前列腺增生等等可能导致肾损害的疾病积极治疗并定期进行尿液及肾功能化验。平时尽量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必须使用时应在医生指导下应用。如果发现有肾功能受损,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饮食控制和药物使用以保护肾功能。饮食控制包括低蛋白、优质蛋白饮食,鱼肉、瘦肉、牛奶、鸡蛋蛋白均属优质蛋白,尽量少进植物蛋白如豆制品。蛋白量由医生据患者肾功情况而定。必要时可口服肾灵片,或静滴肾必氨基酸。已有肾损害者禁用肾毒性药物。避免滥用其它药物。可口服大黄粉每日1~3克,或服大黄苏打片。但如真的患了尿毒症,应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饮食治疗,可给予口服肾灵片、尿毒清冲剂等。寻找并去除引起尿毒症的可逆因素如心衰、感染、高血压等,对症治疗,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纠正酸中毒,积极治疗原发病,条件许可时可采用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及肾移植。

18. 膀胱炎

膀胱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大多在抵抗力较差的情况下由细菌侵入而引起。细菌可从血液或淋巴进入膀胱,但较常见的是从尿道上行(如尿道炎)或从肾脏下行(如肾盂肾炎)进入膀胱。如膀胱排尿不畅或者本身已有其他疾病(如结石、结核、肿瘤等),这就更容易引起发炎。

急性发炎时,膀胱粘膜和粘膜下层组织水肿,有时产生表浅溃疡,在严重感染时,肌肉组织也有同样的变化。炎症消失后,膀胱各层组织大多恢复正常,排尿功能也恢复正常。

急性膀胱炎起病突然,常见症状有:尿频。排尿次数增多,多数病人在半小时到2小时排尿一次,偶尔几分钟就要小便一次,非常急,好像控制不住一样;尿痛。在小便时和排尿以后,尿道有烧灼或疼痛感觉,有的在会阴部或下腹部也有疼痛;脓尿。感染严重时,尿色混浊,显微镜下看到大量的脓细胞。血尿一般不明显,但有时也可有出现。单纯的急性膀胱炎不引起发热、寒战、胃肠道不适等全身症状。如有发热等症状,就表示肾脏有感染(肾盂肾炎)。急性膀胱炎的病程一般较短,经及时处理后,在7~10天内症状就可消失。

膀胱炎的诊断,除排尿症状和下腹部可有压痛外,主要是尿检查。尿标本一定要新鲜并避免污染,一般收集中段尿(排尿时取当中一段的尿)。取尿前,男性病人先观察尿道口有无脓性分泌物或有无阴茎头包皮炎,女性病人需先清洗外阴。尿检查包括脓细胞、红细胞检查,在有条件时,可作尿沉渣涂片染色和细菌培养,以确定致病菌的类型,可能时作药物敏感试验。患急性膀胱炎时,尿中可找到多数脓细胞和致病菌。但禁忌作膀胱镜检查。

急性发炎时,病人应注意适当休息,多饮开水。为了减轻膀胱的刺激,除碱性药物(小苏打)外,可服用解痉药物如普鲁本辛等。必要时加用镇静剂或止痛片。

中医治疗则以清热利湿为主。膀胱炎多因革兰染色阴性杆菌(如大肠杆菌)所引起,可选用抗生素和磺胺药进行治疗。

慢性膀胱炎的病理变化较急性时轻微,膀胱肌肉组织有时有纤维增生,可能影响其正常的膨胀性,以致膀胱容量稍有缩小。病人有轻度尿频,在治疗方法上,与治疗急性膀胱炎基本相同。当治疗效果不明显时,往往需要作进一步检查(如肾盂造影术、尿流动力学检查或膀胱镜检查),明确有无下尿路梗阻等原发疾病并作有关处理,才能彻底消除炎症。慢性膀胱炎经治疗后有时出现反复发作,因此需要重复各种疗法。

19. 前列腺炎

前列腺炎有急性与慢性之分。慢性前列腺炎可继发于急性前列腺炎或慢性后尿道炎,也可能继发于全身其他部位的感染。诱发因素可以是过度饮酒、会阴部损伤、前列腺肥大、房事过度等引起的前列腺长期充血,大多数病例都伴发精囊炎。

本病的主要症状是,尿道口时有白色粘液溢出,尤以大便之后;排尿频繁,下腹部、会阴或阴囊部疼痛。有时也可有血尿,严重的患者可伴有阳痿、早泄、血精及遗精等。大多数病人伴有头痛、头晕、乏力等神经衰弱症状。

目前前列腺炎的治疗主要是用多种抗生素交替应用,加下理疗,但治疗效果并不很理想,常需一个较长期的治疗。

20. 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增生又称前列腺肥大,为老年男性的常见病、多发病。本病是良性疾病,发病缓慢,尿路感染、结石、肾积水、输尿管积水是本病常见合并症,严重时可并发肾功能衰竭而危及生命。

本病的发病原因目前还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与老年人性腺内分泌紊乱有关。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病人有无临床症状及症状轻重,与前列腺的大小无直接关系,而与前列腺增生发生的部位、尿路梗阻的程度、病变发展的速度和有无并发症等因素有关。其最常见的症状有尿频和夜尿增多、排尿困难、尿失禁和尿潴留等。排尿次数增多是前列腺增生的常见早期症状,首先表现为夜尿次数增多,随之白天排尿次数也增加,进行性排尿困难是前列腺增生病人的重要症状,主要表现为排尿踌躇、排尿费力和排尿不畅。排尿踌躇是指解小便时通常要等片刻排出,短的数秒钟,多的数分钟;排尿费力是指排尿时常需用力增加腹压,甚至要用手按压下腹部才有尿液排出;排尿不畅是指尿线细而乏力、射程短,严重者尿流不成线而呈点滴状。当尿路梗阻到一定程度,病人不能排尽全部尿液,残余尿逐渐增多,膀胱内压增加,咳嗽或下蹲时从尿道溢出尿液,即尿失禁;在某种诱因下,突然出现尿道的完全梗阻,不能排出尿液,而出现膀胱胀满和疼痛,即尿潴留。尿潴留可使膀胱内压升高,引起膀胱扩大、膀胱憩室,甚至可导致尿液返流,造成肾盂积水。

本病的治疗分西医药治疗、中医药治疗和饮食疗法。

(1)西医药治疗。

目前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常用的药物有激素类、α受体阻滞剂类和植物类3种。

①激素类药物:最常用的是保列治,该药对降低前列腺内双氢睾酮的含量,使前列腺体积缩小,症状缓解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②α受体阻滞剂类药物:最常用的有哌唑嗪、桑塔前列泰和特拉唑嗪等,这些药物通过阻断膀胱颈部和前列腺体内平滑肌的α受体的激活,从而使平滑肌松弛,尿道扩张,症状缓解。

③植物类药物:常用的有护前列、前列康、五子衍宗丸和爱活尿通等,这些药物是从植物或其花粉中提取的有效成分,改善尿道梗阻症状,作用不如前两类药物,但价格便宜,副作用小。另外,平时可用微波、射频、热疗及气囊扩张术治疗,有尿潴留时应请医务人员导尿,经保守治疗无效,有手术指征时应行手术治疗。

(2)中医药治疗。

①湿热下注:尿频尿急、热赤不爽、尿道灼痛或尿闭不通、小腹胀、排便不畅。可用八正散加减。

②肺气郁闭:尿突然艰涩不畅、尿频数,或有眼睑水肿、四肢酸重乏力、高热、咳嗽喘促、咽痛。可用麻杏石甘汤加减。

③肝气郁滞:情志抑郁、多烦易怒、排尿不爽或不通、胁腹胀满、少尿、腹胀痛。可用六郁丸加减。

④气滞血淤:起病缓慢、小腹坠胀、排尿费力、尿如细线或点滴不畅、尿道滴白。可用抵当丸加减。

⑤肾元虚损型:排尿点滴不爽、排出无力、腰膝酸软、反复发作、劳累后加重;偏阳虚者,形寒肢冷、小腹冷痛、面色苍白;偏阴虚者,排尿滴沥灼热、颜面潮红、口干咽燥、五心烦热。偏阳虚者,可用济生肾气丸加减;偏阴虚者可用知柏地黄丸加减。

⑥中虚气陷:小腹坠胀、时欲排尿而不得出或量少不畅,有时肛坠、似欲排便、精神不振、气短无力、纳食减少。可用补中益气汤合春泽汤加减。

(3)饮食疗法。

前列腺增生病人要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高脂肪和辛辣刺激性食物。要多吃含锌丰富的食物,如南瓜子、芝麻、杏仁、紫菜、核桃、栗子、牛奶、花生、豆制品、贝壳类和瘦肉等。要多饮白开水,每日保证在1000毫升以上。

前列腺增生病人要积极进行体育锻炼,可选择步行、慢跑、跳绳,还可选择游泳、爬山和打太极拳等;另外,按摩腹股沟也有助于此病康复,方法为伸直手指,用双手小鱼际侧按摩两侧腹股沟50~100次,以局部发热为标准,同时进行提肛运动,每日3次。按摩足底对此病也极有好处,方法为睡前先用温热水泡脚,5分钟后擦干,然后用拇指的指腹从跟骨内侧(前列腺在足底的反射区)、过足底中心涌泉穴,再到足底第3跖趾关节(肾脏在足底的反射区),如此反复25~50次,以局部发热为标准。上述康复措施可促进前列腺的静脉血液回流,有助于缩小前列腺体积,缓解尿路梗阻症状。

前列腺增生病人应避免久坐久卧,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增强机体抵抗力。要节制性生活,排尿涩痛不利或点滴不通者应忌房事。要禁饮烈酒、咖啡,不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少吃柑橘、酸梅、木瓜、糖、精制面粉、甜菜类食物。老年男性每年应坚持做1次直肠指检、前列腺B超、尿流量测定和前列腺特异抗原测定等检查,及时了解有无前列腺增生的情况,以便及时对症处理。

21. 老年尿失禁

尿失禁就是不能控制排尿,但可自觉尿液排出。好发于老年人,患病率高达30%,其中女性多于男性,其发病与老年人泌尿器官退化、某些疾病和社会等因素有关。根据病因,尿失禁可分为压迫、冲动、溢出、不适当排尿4种类型。

压迫型尿失禁:与各种原因引起的骨盆底肌肉松弛、膀胱尿道口关闭不全、尿道括约肌力量减弱等因素有关,常在咳嗽或打喷嚏等引起腹压增高的情况下发生,尽管每次失控的尿量不多,但其病程较长,且病情随年龄增长而加重。

冲动型尿失禁:多由感染或其他病变刺激膀胱神经末梢而引起,大脑额叶受损时,也可出现本型表现,常有很强的尿意,但不能很好地控制,往往未到厕所,尿液就已流出。

溢出型尿失禁:常在尿道阻塞、尿道狭窄和膀胱无力等情况下发生,由于膀胱不能完全排空,经常处于充盈状态,故当膀胱内压力增加时,可导致尿液溢出。

不适当排尿型尿失禁:在认知功能障碍、行动严重受限、时间和环境不允许排尿等情况下发生。

本病的治疗分西医药治疗、中医药治疗、饮食疗法、针灸疗法和康复锻炼。

(1)西医药治疗。

首先,要解除尿失禁病人的自卑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由前列腺增生症引起的尿失禁,可通过药物和手术治疗前列腺增生来使尿失禁症状好转;老年萎缩性阴道炎引起的尿失禁,可采取局部使用或口服雌激素来治疗;尿路感染引起的尿失禁,则可选用有效的抗生素来治疗。

(2)中药治疗。

①下元虚冷:尿清长不禁、随时自溢、腰膝酸软、两足无力、畏寒背冷,可用金匮肾气丸或缩泉丸。

②肺脾气虚:尿频、滴沥不禁、面色苍白、气短乏力、肢体倦怠,甚则咳嗽、谈笑均可致尿自出、小腹时有坠胀,可用补中益气汤加减。

③肝肾阴虚:尿短赤不禁、尿道灼热、头晕耳鸣、胁肋隐痛、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可用大补阴丸加减,也可用中成药六味地黄丸或右归丸。

④心肾不足:尿不禁、精神不振、失眠多梦、形体消瘦、遇惊吓而尿失禁、心烦、尿频数、淋漓不尽,可用桑螵蛸散加减。

⑤膀胱湿热:尿不禁、尿热频数、尿赤而臭、尿滴沥淋痛、腰痛发热,可用八正散加减。

⑥下焦蓄血:排尿滴沥不畅、时有尿自溢、小腹胀满疼痛,可触及包块,用少腹逐淤汤加减,也可用中成药大黄虫丸或抵当丸。

(3)针灸疗法。

①下元虚冷可针灸关元、中极、三阴交、膀胱俞、肾俞等穴。

②肺脾气虚可针灸百会、长强、脾俞、气海等穴。

③肝肾阴虚可针刺肾俞、肝俞、太溪、太冲、涌泉等穴。

④心肾不足可针刺神门、三阴交、心俞、肾俞、关元、内关等穴。

⑤膀胱湿热可针刺膀胱俞、中极、阴陵泉、行间、太溪等穴。

⑥下焦蓄血可针刺中极、合谷、血海、三阴交、行间等穴。

(4)饮食疗法。

尿失禁病人饮食,一忌食油腻及刺激性食物,二忌饮烈性酒。要力求清淡,可多食用补肾固精、缩尿的食物,如糯米、薏米、黑芝麻、山药、芡实、莲子、桑螵蛸、豆腐、绿豆、赤豆、银耳、桂圆肉等。

(5)康复锻炼。

老年男性尿失禁病人要坚持锻炼,增强体质,保持心境平和,忌恼怒。体育锻炼项目中,跳绳有助于防治尿失禁,坚持跳绳可促进盆腔器官和肌肉的血液循环,有助于增强骨盆底肌,恢复膀胱逼尿肌和尿道括约肌的弹性,十分有益于尿失禁病人康复。跳绳的次数和频率可因人而异,循序渐进。在刚开始进行跳绳训练时,由于膀胱不可能绝对排空,加上膀胱逼尿肌和尿道括约肌松弛,可有少量尿液溢出,一般在坚持l~2周后,即使在膀胱充盈时跳绳,尿液也不会流出。

另外,尿失禁病人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过度,适当保暖,防止受凉。要勤洗内裤,勤换勤晒被褥。保持阴部清洁干燥,防止皮肤感染。避免憋尿和忍尿时过性生活。平时多吃蔬菜、水果,以保持大便通畅。

22. 睾丸炎

睾丸炎有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睾丸炎是在患伤寒、副伤寒、腮腺炎、白喉等之后所继发。慢性者有梅毒性睾丸炎和结核性睾丸炎等。

最有代表性的是腮腺炎性睾丸炎,这是由腮腺病毒的血行感染引起的,多见于成年人。虽然是在腮腺炎痊愈之后发病,但也有在腮腺炎之前发病。一般仅一侧受到侵害。

睾丸炎的主要症状有发冷、高烧、恶心、呕吐等,同时睾丸有压痛和肿胀,阴囊红肿,可见白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增加。高烧在几天后下降,睾丸的肿胀也会消退,在2周左右可痊愈。但作为后遗症,有时会引起睾丸萎缩。

在患腮腺炎时,要保持安静,并将睾丸吊起来。在恢复期可使用患者血清和r球蛋白,以预防发生睾丸炎。但是,如果经上述处理仍然发生了睾丸炎时,可进行化学疗法和激素疗法(肾上腺皮质激素和ACTH)。

23. 副睾炎

副睾炎是副睾因炎症而肿胀的疾病。根据症状经过可分为急性症和慢性症。

(1)急性副睾炎:过去叫做淋菌性副睾炎,大都是由于不卫生的性交首先引起淋菌性尿道炎,然后通过精路而引起副睾炎。目前,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化学疗法的发展,这种副睾炎已经很少。最近,在泌尿科的手术之后,因向尿道插入导管和膀胱镜等引起者较多。

这种炎症在发冷、寒颤、高烧等的同时,一侧或者两侧的副睾肿胀,并有疼痛,这种疼痛具有沿精索向腰部扩散的性质。患部一侧的阴囊肿胀、变红,并发烧,精索也有肿胀。睾丸在开始时没有异常,但随着炎症的发展,也可肿大。

发病后2~3天达到高潮,2~3周后急性症状消失,但这个期间里偶尔也可发生脓肿。急性症状消失以后,有时在副睾特别是在其尾部留下硬疙瘩。淋菌炎的副睾炎痊愈后有时留下精路变窄或者男子不育的后遗症。

医治本病不一定非住院不可,但要在保持全身安静的同时将阴囊吊起来。避免酒类和刺激性食物,还要警惕便秘和腹泻对本病的不利影响。可进行局部冷敷,并根据医生的指示进行强力化学疗法。待急性症状减轻以后,要及早改用温敷法。有脓肿时可切开引流。

(2)慢性副睾炎:大都是由于急性副睾炎的局部症状没有完全消失而转变成慢性的。也有一开始就是慢性的,或者为潜在性而引起。

副睾只有肿胀,基本上没有疼痛。因此,只出现局部的不快感。由于慢性副睾炎几乎没有恶化的,所以除了结核性的以外,只要观察其经过也就可以,没有必要进行治疗。不过,当不能与结核性者相区别或患者存在着强烈的疾病意识时,可行手术将副睾摘除。

(3)结核性副睾炎: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特异性副睾炎,并作为尿路生殖器结核的部分现象而发病。除了睾丸以外,往往会侵害整个生殖器,而且也常常并发尿路结核。多发病于20~40岁的人,左、右副睾的发病率基本相当,两侧的副睾同时发病的或者先后发病的约占30%~40%。两侧受到侵害的,就是男子不育症的基础。大部分在没有自觉症状的情况下发病。慢性经过是该病的特征。

治疗上主要采取外科疗法,有只将副睾摘除的,也有连精管、精囊和前列腺一道摘除的,但同时要并用化学疗法。

24. 肾脏损伤

肾脏位于腹膜之后,前有腹壁及腹腔脏器,后有脊柱、肋骨和坚厚的腰肌等的良好保护,故受伤的机会较少。但直接的暴力撞击、剧烈的震动和枪弹、刀刺等亦可使肾脏遭受损伤。

肾脏损伤根据病理可分为4种:

(1)肾挫伤。肾脏组织损伤较轻,仅有瘀血和水肿,肾包膜和肾盂均完整,一般都能自行愈合,不造成严重的后果。

(2)肾部分裂伤。除肾脏实质有破裂外,同时合并有部分肾包膜或部分肾盂的裂伤,并有不同程度的血液渗入肾盂或肾周围组织。损伤程度轻者仍可自行愈合,重者则需手术治疗。

(3)肾全层裂伤。损伤严重,除肾脏实质有广泛裂伤外,肾包膜和肾盂肾盏均有破裂,有大量的血液及尿液流入肾周围组织,同时流入肾盂的血液亦多,需及时手术治疗。

(4)肾蒂(肾动静脉)裂伤:肾蒂血管损伤后,有严重的出血,必须立刻进行手术抢救。

肾脏损伤的症状,可依损伤的程度和有无其他内脏器官合并损伤而有明显的不同。血尿症状,绝大多数的病人都有些,血尿量的多少与肾脏损伤的程度和范围成正比。大多为损伤后立刻出现,但亦可在损伤初期血尿停止后2~3周内再度出现继发性血尿;休克与损伤的程度和出血量的多少有关。多数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休克表现。有内脏器官合并损伤时,更易发生休克;局部疼痛是由于组织创伤所引起,在腰部或腹部出现疼痛和肌肉痉挛。如有尿外渗时则疼痛更为严重。血块经过输尿管排出时可发生剧烈的绞痛;血液及尿液流入肾周围组织可在腰部形成肿块。

肾脏损伤的诊断个体并不困难,可根据损伤史、血尿、局部疼痛、压痛和腰部肿块等体征即可确定。诊断有困难时,可进行X线检查,尿路平片可见肾脏阴影消失,腰大肌阴影模糊,肾盂造影更能显示损伤的部位和程度,可观察到肾盂肾盏变形,造影剂外渗、输尿管移位等,并可了解对侧肾脏的情况。

肾脏损伤的治疗应根据病人的一般情况、肾脏损伤的范围和程度,以及有无其他内脏器官合并损伤而定。如出血不多而无休克者,应予密切观察,卧床休息,并服用止痛、止血及消炎药物,以解除疼痛、控制出血和预防感染。对有严重休克的病人,应给予输血及输液,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探查手术。若血尿持续不止或腰部迅速增大者,需手术治疗。根据手术探查时的发现,选用肾区引流、肾脏修补缝合术、部分肾切除术或全肾切除术等。

25. 膀胱损伤

膀胱损伤大多发生于男性,因女性在膀胱后有子宫可起缓冲作用,故损伤机会较男性要低,但在难产时亦可使膀胱受伤。常见的原因为下腹部受到外界压力或骨盆骨折的碎骨直接穿破膀胱,其他如弹片、刀刺、手术等亦可造成损伤。膀胱损伤大多发生于膀胱膨胀时。其中以膀胱破裂最为常见,可分为腹膜外型与腹膜内型两型。

膀胱损伤的症状与受伤部位、时间及程度有关,常见的症状有:休克。轻重不一,视创伤后出血量多少而定。轻度挫伤可无休克,严重破裂者常有休克发生;疼痛。腹膜外型膀胱破裂的症状主要为下腹部膨胀疼痛、肌肉强直等。腹膜内型膀胱破裂,可出现急性腹膜炎症状;排尿障碍。由于膀胱颈部发生痉挛,故有排尿困难,甚至不能排尿,尿液有外渗现象;血尿。有时可从尿道排出少量血尿或血块;脓毒血症症状。尿液及血液外渗,常伴有细菌感染而引起膀胱周围蜂窝织炎或腹膜炎,病人出现高热、寒战等脓毒血症症状;尿瘘。穿通性膀胱损伤,常有尿液经创口流出。若膀胱与肠道相通则尿液可从肛门口排出或在尿液中混有粪便。

膀胱损伤的治疗首先应注意有无休克以及其他脏器的损伤。对有休克的病人,应予输血输液。在休克纠正后立即进行手术治疗。其他脏器的伴发损伤亦需同时处理。如有膀胱破裂,应采用手术治疗,主要为缝合膀胱的裂口并作耻骨上膀胱造口术。若为腹膜内型膀胱破裂,则需将腹腔内尿液吸出,分别修补腹膜及膀胱的裂口。腹膜外型膀胱破裂时,膀胱周围受尿液浸润的组织必须充分引流。合并尿瘘的患者,必须经常保持膀胱引流畅通,早期尿瘘常可自愈,晚期需要进行瘘管修补手术。 Ny4TL9a6cxLS1YUKSY+8H7WrX+hSCyT8eOgBFGCDresyhnhtYvMMlSiSUizmjQ0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