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高脂血的早发现早预防

什么是高脂血症

现代医学认为,高脂血症是指人血浆中胆固醇或甘油三酯含量高于正常,其中可能是一部分升高,也可能是全部成分都升高。正常人血液中胆固醇含量110~230毫克,甘油三酯为20~100毫克。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是血脂的主要成分,这些脂质成分与我们日常食用的油脂一样,都不溶于水。因此,它们必须同某些蛋白质结合成脂蛋白,方能循环于血液之中,故而高脂血症也称为脂蛋白血症。

脂蛋白的种类很多,最主要的有乳糜微粒、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四种。乳糜微粒是一种来自食物的脂肪微粒,主要含一些外源性甘油三酯,出现高脂肪饮食后,食物中的甘油三酯在小肠吸收,正常人餐后12~16小时,血浆中已无乳糜微粒。研究发现,它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无关。极低密度脂蛋白是肝脏合成的,主要含有内源性甘油三酯;而低密度脂蛋白主要含有胆固醇。这两种脂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密切相关。故被称为“致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不但不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相反还能把动脉壁中的胆固醇运载到肝脏去进行代谢,因而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高脂血症有原发性与继发性之分。原发性高脂血症的发病原因尚未搞清楚,大多数病人都有家族史和遗传史,可能由于先天性酶缺陷引起。继发性高脂血症常常是由于未被控制的糖尿病、甲状腺机能减退、肾病综合征、肝内外胆管阻塞和痛风等引起。如果发现血液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增高,就需查一查是否是继发性高脂血症的萌芽。

影响血脂的因素

影响血脂的因素有很多,但常见的有如下几种:

年龄和性别

男性血清胆固醇水平随年龄增长而呈上升趋势,到70岁左右达高峰,而女性50岁以前血清胆固醇水平上升缓慢,直到55~60岁左右才逐渐超过男性,其原因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一般说来,女性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较男性为高。

绝经后雌激素水平

当妇女绝经后,失去了雌激素的保护,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上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下降,而补充雌激素可使高甘油三酯血症妇女的甘油三酯水平明显升高,常达致死性胰腺炎水平。

遗传

医学研究证明,高脂血症患者都存在家族性血脂异常,在各种类型的血脂异常中,遗传因素起了重要的作用。

职业

脑力劳动者血脂水平高于体力劳动者,城市居民血脂异常的发病率高于农民,这主要由于不同职业者的工作性质和生活方式不同所决定的。

饮食

动物性脂肪可使血脂升高,而植物性脂肪(主要是多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血脂下降。另外,进食过多的糖量,可刺激胰岛素分泌增加,出现高胰岛素血症,引起甘油三酯升高。

体力活动

体力活动对血脂代谢有积极的影响,不仅可降低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还可使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这是脑力劳动者血脂含量高于体力劳动者的原因之一。

饮酒

酒精可促进血脂的合成,减慢血脂的分解,中等量以上的饮酒即可引起高甘油三酯血症。

吸烟

每日吸烟超过20支可使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则降低。被动吸烟者血脂同样受到影响。

精神紧张及应激

紧张情绪易使脂血含量升高,增加血小板黏性,促进动脉粥样硬化。

药物

许多药物长期大量服用可影响血脂水平,如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可使血浆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升高,又如噻嗪类利尿剂可增加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浓度,其他一些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对血脂也有一定影响。

季节变化

研究表明血清胆固醇水平在秋季最高,夏季最低,而甘油三酯水平是春季最高,秋季最低。

高脂血的症状

一般来说,高脂血症的各种症状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关节疼痛

患有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时,因为体内胆固醇含量过高,会有关节疼痛的表现。

这是因为过多的胆固醇形成一种叫做“黄色瘤”的肿块,出现在关节里而引起关节疼痛,但这种情况只有在血中胆固醇的含量达到一定程度时才会有。

高脂血症平时没有什么症状,但是若发展为动脉硬化,进而动脉阻塞、破裂,导致出现心脑血管意外时才有明显症状,这时,大部分病人的病情已经很严重了。所以,一旦诊断为高脂血症就应该充分重视,如果因为没有症状而忽视治疗,后果不堪设想。

背部疼痛

高脂血症通常没有什么自觉症状,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三酰甘油值超过226毫摩尔/升(200毫克/分升)时,可能会于饭后2小时左右出现背部疼痛,这时病情有转化为急性胰腺炎的可能性。

背部疼痛表明了血中中性脂肪含量在不断地升高,它跟饮酒和吃富含脂肪的食物有很大的关系。胰腺在胃的后方,饭后2小时食物到达十二指肠时,胰腺的分泌功能最旺盛,这时若发生胰腺炎则表现为背部疼痛。因此,如果饭后2小时左右出现背部疼痛,应该怀疑为胰腺炎,要及时去做血脂方面的检查。

出现黄色瘤症状

黄色瘤中最常见的是眼睑内侧略呈黄色的小颗粒,称为“眼睑黄色瘤”。应该指出的是,在老年人群中发现黄色瘤并不一定是高脂血症,但如果40岁以下的年轻人出现黄色瘤,就可能患有高脂血症,应该立刻做详细检查。由出现黄色瘤导致高脂血症的具体表现为:

黄色瘤

异常的局限性皮肤隆凸起,其颜色可为黄色、橘黄色或棕红色,多呈结节、斑块或丘疹形状,质地一般柔软。主要是由于真皮内集聚了吞噬脂质的巨噬细胞(泡沫细胞)又名黄色瘤细胞所致。根据黄色瘤的形态、发生部位,一般可分为下列6种:

(1)肌腱黄色瘤

肌腱黄色瘤发生在肌腱部位,常见于跟腱、手或足背伸侧肌腱、膝部股直肌和肩三角肌腱等处。为圆或卵圆形质硬皮下结节,与其上皮肤粘连,边界清楚。这种黄色瘤常是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特征性的表现。

(2)掌皱纹黄色瘤

掌皱纹黄色瘤是一种发生在手掌部的线条状扁平黄色瘤,呈橘黄色轻度凸起,分布于手掌及手指间皱褶处。此种黄色瘤对诊断家族性异常β-脂蛋白血症有一定的价值。

(3)结节性黄色瘤

结节性黄色瘤发展缓慢,好发于身体的伸侧,如肘、膝、指节伸处以及髋、踝、臀等部位。为圆形状结节,其大小不一,边界清楚。早期质地较柔软,后期由于损害纤维化,质地变硬。主要见于家族性异常β-脂蛋白血症或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4)结节疹性黄色瘤

结节疹性黄色瘤好发于肘部四肢伸侧和臀部,皮肤在短期内成批出现结节状、疹状黄色瘤。瘤的皮肤呈橘黄色,并伴有炎性基底。这种黄色瘤主要见于家族性异常β-脂蛋白血症或家族性胆固醇血症。

(5)疹性黄色瘤

疹性黄色瘤表现为针头或火柴头大小丘疹,橘黄或棕黄色伴有炎性基底。有时口腔黏膜也可受累。主要见于高甘油三酯血症。

(6)扁平黄色瘤

扁平黄色瘤见于眼睑周,是较为常见的一种黄色瘤。表现为眼睑周围处发生橘黄色略高出皮面的扁平丘疹状或片状瘤,边界清楚,质地柔软。也可波及面、颈、躯干和肢体,为扁平淡黄色或棕黄色丘疹,几毫米至数厘米大小,边界清楚,表面平滑。此种黄色瘤见各种高脂血症,但也可见于血脂正常者。

上述不同形态的黄色瘤可见于不同类型的高脂血症,而在同一类型的高脂血症者又可出现多种形态的黄色瘤。

角膜弓和高脂血症眼底改变

角膜弓又称老年环,若在40岁以下人出现,多伴有高脂血症,以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为多见。高脂血症眼底改变是由于富含甘油三酯的大颗粒脂蛋白沉积在眼底小动脉上引起光散射所致,常是严重的高甘油三酯血症并伴有乳糜微粒血症的特征表现。

急性胰腺炎

明显的高甘油三酯血症可引起急性胰腺炎。

高脂血症的发病是一个慢性过程,患病程度较轻时一般没有症状,较重时会出现头晕目眩、头痛、胸闷、气短、胸痛、心悸、乏力、不能说话、口角歪斜、肢体麻木等症状,最终会导致冠心病、脑卒中等严重疾病,有时还会直接威胁到生命,为此,中老年人发现上述症状一定要及时就治,千万不要因麻痹而贻误治疗时机,造成终身遗憾。

高脂血症的易患人群

老年人

老年人是患高脂血症的高发人群,而且该病与其他老年性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糖尿病等症状的发病密切相关。美国的研究成果表明,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水平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国内文献报道,人到老年期(>60岁)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和载脂蛋白B都比中青年时期高,而在80岁以后开始下降,90岁后才下降到中青年水平。而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的高密度脂蛋白和载脂蛋白A,从青年到老年仅略有增加甚至会有降低,80岁以后才下降。上述研究证明,人体内的血脂成分随年龄的变化而变化,老年人抗动脉粥样硬化能力明显没有青年人强。另外,血脂随年龄的变化尚存在性别的差异,人体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男性50岁以前高于女性,50岁以后低于女性,这可能与女性绝经前后体内雌激素水平的变化有关。

血脂水平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的原因主要有:

老年人对胆固醇的合成、降解和转运能力都下降了。55岁以前,血中胆固醇因年龄的增加而增高,而在60~70岁时则逐渐降低。

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糖耐量减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发病增加,体内的糖代谢紊乱使老年人三酰甘油及极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

有高脂血家族史的人

遗传可通过多种机制引起高脂血症,其一方面表现在细胞的质量上——细胞表面脂蛋白受体缺陷以及细胞内某些酶的缺陷(如脂蛋酶的缺陷或缺乏);另一方面表现在脂蛋白或载脂蛋白的分子上,这是因为基因有缺陷。据报道:国内临床上最常见的是Ⅱ型高脂血蛋白血症,仅上海地区已发现了几十位此型病人,他们来自十多个不同的家庭。

肥胖的人

肥胖除生理或病理因素外,还有一个原因是机体内摄取脂肪过多,运动消耗太少,导致的脂肪组织蓄积过多。一般认为超过标准体重的10%为超重,超过20%为肥胖,超过30%为中度肥胖,超过50%为重度肥胖。一般情况下肥胖者的并发症,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外,还有高脂血症。

肥胖的原因是体内脂肪组织的过度增加所致,脂肪组织虽然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之一,但其中含有8%的三酰甘油。肥胖者有时在做血脂分析暂时并无异常改变,但时间久了常常会导致脂质代谢紊乱。

据临床观察研究发现,肥胖症最易引发血液中甘油三酯增高及部分患者血液中胆固醇含量增高,其表现为Ⅳ型高脂血蛋白症和Ⅱb型高脂血蛋白症。

吸烟的人

吸烟对血脂的影响有以下几方面:

(1)升高血清总胆固醇水平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吸烟者比不吸烟者的血清总胆固醇水平高,吸烟者血中一氧化碳血红蛋白浓度高达10%~20%,这可能与血中一氧化碳浓度有关。

(2)降低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研究表明,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呈负与吸烟有关。无论男、女吸烟者,其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比不吸烟者低0.13~0.23毫摩尔/升。国外有人对191例20~40岁的绝经期前妇女的调查发现,吸烟者平均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较不吸烟者低0.18毫摩尔/升,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每日吸烟超过25支者平均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又较每日吸烟1~14支者低,吸烟者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甘油三酯水平呈负相关。但甘油三酯升高改变解释不了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的状况,其原因可能与一氧化碳抑制肝细胞线粒体合成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有关。

(3)升高血清甘油三酯

香烟中含有大量的尼古丁和一氧化碳,刺激交感神经而释放儿茶酚胺,儿茶酚胺不但使血清游离脂肪酸增加,导致游离脂肪酸最终被脂肪组织摄取而形成甘油三酯,还能促进脂质从脂肪组织中释放,从而升高甘油三酯水平。

(4)促进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

暴露于烟雾中的低密度脂蛋白易被氧化修饰形成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这可能是因为一氧化碳使低密度脂蛋白被氧化修饰的敏感性增强了。氧化修饰形成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是直接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物质。

甲状腺功能减退的人

当血清中甲状腺激素含量不足时,肝脏中胆固醇合成就会增加。甲状腺功能减退时,肝细胞膜上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活性降低,这样就造成体内低密度脂蛋白依赖受体的降解途径受损,因而引起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载脂蛋白B水平升高。另有研究成果显示,在甲状腺机能减退时,体内低密度脂蛋白生成速率增加,这也可造成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

血清甘油三酯浓度在甲状腺功能减退时可增加、正常或减少。这可能是由于甲状腺机能减退患者的病情轻重程度的不同的原因。在病情较重的患者中常有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升高,这可能是因为患者体内的甘油三酯合成增加了,但也可能是由于甘油三酯的降解障碍所致。甲状腺机能减退时,脂蛋白脂酶活性下降,内源性和外源性脂肪清除受到抑制,甘油三酯部分分解代谢率下降到反为正常人的一半。

患糖尿病的人

在人体内,糖代谢与脂肪代谢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临床研究发现,可继发引起高脂血症的糖尿病患者达40%。

一般情况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血液中最常出现乳糜微粒和极低密度脂蛋白的代谢紊乱。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不同,严重胰岛素缺乏特别是伴有酮症酸中毒患者,上述两种脂蛋白均显著增高,不伴酮症的轻型患者,血中可无乳糜微粒,极低密度脂蛋白正常或仅轻度增高。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发生脂蛋白代谢异常者更为多见,可能是由于此类患者最常合并肥胖症有关。

高脂血的危害性

高脂血症是由于脂肪代谢或运转异常使血浆中一种或多种脂质高于正常的病症。

高脂血与许多疾病密切相关,它最重要的是可以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对人体产生严重危害,被人们视为心脑血管疾病的“凶手”。

心脑血管疾病的“凶手”

高脂血患者,由于血脂含量高,故使动脉内壁脂肪斑块沉积速度加快,当斑块将血管内壁阻塞到一定程度而使血液供应发生不足时,就会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及疾病。高脂血症的最大危害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如脂肪斑块阻塞致支配心脏血液的动脉支时,即发生冠心病;当脂肪斑块阻塞致脑动脉或其分支时,则会出现脑血管病。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每年高达200万人以上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居各类死亡原因之首,占病死人数的40%,高脂血症最严重的后果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损害心脑血管,导致冠心病、心肌梗死、高血压病、脑梗死、脑萎缩等严重疾病。高脂血症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是人类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主要“杀手”。

值得注意的是,男人和女人受血脂高低影响程度不是完全一样。大量研究资料表明,女性对胆固醇的耐受性优于男性,而男性对三酰甘油的耐受性却优于女性。所以,三酰甘油升高的女性可能发生冠心病,胆固醇升高的男性可能发生冠心病。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就是指动脉管壁增厚变硬,从而使动脉血管弹性减退,管腔缩小。动脉粥样硬化主要累及大动脉(主动脉)和中等管径的动脉(心脏冠状动脉、脑动脉以及肾动脉),严重地影响了人体健康。动脉粥样硬化是由于血液中的胆固醇、胆固醇脂、磷脂和甘油三酯等在动脉内膜下的沉积而造成的。动脉粥样硬化与高脂血症有非常密切的关系,高脂血症的发病率较高,动脉粥样硬化也多,心血管疾病相应地增多。换句话,高脂血症可起到加重与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高脂血症的人固然会较早地出现动脉粥样硬化,但是血脂正常的人也要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胆固醇升高

人体中的脂类主要分两大类。一是脂肪,主要含有三酰甘油,是人体内主要的热能来源;另一类是类脂,除少部分磷脂、糖脂外,主要是胆固醇,约占体重的5%,是组成生物膜的基本成分,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但如果含量过高却会直接对健康形成威胁。体内胆固醇含量超高通常是由于不注意饮食,而摄取了过多的高脂肪食物所致,也有少数情况与遗传疾病有关。胆固醇也有好坏之分。低密度脂蛋白的主要功能是将胆固醇转运到肝外组织细胞,满足它们对胆固醇的需要。低密度脂蛋白颗粒相对较小,且富含胆固醇脂和载脂蛋白B,能很快穿过动脉管壁。在血浆中低密度脂蛋白的浓度增高时,就会引起动脉血管疾病,它使胆固醇附着在动脉血管内壁,构成坚硬且厚密的“胆固醇斑块”,就造成动脉内壁增厚、变窄及动脉粥样硬化,因此它被认为是“坏”胆固醇。而能帮助人体排除大量有害胆固醇,从而防止形成“胆固醇斑块”的高密度脂蛋白被称为“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主要由肝脏和小肠合成,是脂蛋白中体积最小的。它可自由进出动脉壁细胞,因此,可清除积存于动脉血管壁内的胆固醇而又不向组织释放胆固醇,还可将组织中胆固醇转移出来从而防止形成动脉粥样硬化。

因此,为预防血管壁斑块的形成,最佳的各项血脂含量应为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都较低,而高密度脂蛋白应较高。对于胆固醇含量过高的患者来说,最为重要的莫过于改变饮食习惯,将每天的油脂食品控制在300克以下。血液中胆固醇减少8%~20%,意味着使心脏病发病率降低20%~40%。

高脂血对不同患者的影响

对儿童的影响

高脂血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少年儿童照样有可能患高脂血症。

儿童血脂代谢与正常成年人有所不同,小儿的血脂代谢紊乱有其特点。原发性小儿血脂代谢紊乱主要是由先天性基因缺损所致。尽管部分家族性高脂血症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并不会明显表现出来,但严重性缺陷所引起的脂蛋白代谢紊乱在儿童时期是可以被检测出的。

比如,I型高脂血症(高乳糜微粒血症),是染色体隐性遗传,患者中约有65%以上是在10岁以前发病,血浆三酰甘油含量可升至11.3毫摩/升以上,甚至高达113毫摩/升,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可高达3.9~10.4毫摩/升,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可降至0.2~0.5毫摩/升。有的患儿的新鲜血清外观呈乳白色混浊,在4℃冷藏过夜后血清外观明显分层,上层呈乳糜状,下层清亮透明。

Ⅱ型高脂血症(高β脂蛋白血症),是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染色体显性遗传,杂合子型患者会在10岁前就有高胆固醇血症,而纯合子型患者,出生时就有高胆固醇血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就是其主要特征,4岁就可以出现角膜环及肌腱黄色瘤。

上述为原发性小儿血脂代谢紊乱,继发性高脂血症在儿童中发生的可能性相对而言更大。如果儿童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大于3.4毫摩/升(130毫克),就已经排除了继发性高脂蛋白血症的可能性。临床上可引起继发性高脂蛋白血症的原因并不单一,如糖尿病、肾病综合征、肝脏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肥胖症等,都可继发高脂蛋白血症,肥胖和肾脏疾病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致病原因。

以上情况说明,儿童高脂血症不仅存在,而且相当普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高脂血症更应受到社会的特别关注,对这些患者进行有效的饮食调整和必要的血脂监测。

对中老年高的影响

据有关资料显示:90%的人血脂升高与饮食有关。即摄入的食物总量,尤其是其中的脂肪量过多。90%以外的高脂血症的原因有:原发性高脂蛋白血症,是由于基因突变,家族性的脂肪代谢缺陷病,具有血脂升高显著、发病早、家族中多人患病等特点;继发性高脂蛋白血症,就是说某些疾病可以引起血脂升高,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低、肾病综合征、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胆管梗阻、肝病、酗酒和口服避孕药引起的继发血脂升高。

中老年人高脂血症者偏多,主要有以下几种因素:

血脂水平与年龄有关,有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

中老年人生活相对稳定,生活水平较高,很易饮食过量。

中老年体力活动明显减少,尤其是那些青壮年时有过锻炼,到中老年后停下来的人,就更易出现肥胖和高脂血症。

青少年时代许多不良生活习惯的积累,到中老年时极容易引发病症。

高脂血的早发现与早治疗

高脂血症不象高血压发病时常头痛、头晕、头昏等,其本身并不引起任何症状,此外,确诊高脂血还需要抽血测量,化验结果还要等上几天才能知晓,过程很复杂,致使人们对高脂血症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对其不够重视。但是,高脂血症是心脑血管病的重要诱发因素,心脑血管病严重地危害着人们的健康。所以,为了自己的健康,要积极防治高脂血症,建议具体措施如下所述。

制定降脂方案宜因人而异

血胆固醇水平越高,冠心病发病越早;血胆固醇每降低1%,冠心病的危险性可减少2%。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的作用相反,随着低密度脂蛋白的增加,冠心病的危险性也会随之增加;如果高密度脂蛋白增加,冠心病的危险性会随之减少。因此,当首次出血脂增高,要尽早看医生。

高脂血症的危险性不仅取决于血脂升高的程度,还取决于是否存在动脉粥样硬化病或其他危险因素,治疗时不仅要顾及到血脂的升高数值,也要顾及到其他危险因素。

由于存在这些危险因素,所以对每个高脂血症患者而言,开始饮食疗法及服用降脂药的血脂情况有所不同,达到治疗目标的血脂水平也不相同。一般而言,有动脉粥样硬化病或其他危险因素者,血脂在相对较低的水平就应开始治疗。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降脂治疗的最佳时机和方案。

及早检查血脂

高脂血症恶化到中期才易被患者发现,为防范于未然,有高脂血症家族史、肥胖、高血压、皮肤黄色瘤、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肾脏疾病的人以及中老年人、绝经后妇女、长期高糖饮食者,一定要及早检查血脂。青年人每2年检查一次血脂;中老年人每年检查1次血脂;高危人群和高脂血症病人应听从医生指导,定期复查血脂。

如果您有头晕、头痛、失眠、胸闷气短、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健忘、体形偏胖、四肢沉重或肢体麻木等症状,那么紧随其后的可能就是高脂血症。此时,绝不可掉以轻心。有以上症状的人应采取防治措施。还有属于下面情形之一的人需要进行血脂检查:

中老年男性和绝经后的女性,这部分人也属于冠心病或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人群。

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肥胖者、吸烟者。

已患冠心病、脑卒中或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病人。

有冠心病或动脉粥样硬化家族史者,特别是直系亲属中有早发病或早病死者,家族中有高脂血症、有黄瘤或黄疣的人。

儿童高脂血症。

正常人,每隔3~5年应检查一次血脂。

心脑血管疾病是由高脂血症经过相当缓慢的过程而导致的。一般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从青、壮年时期血管就开始被侵袭。早期的患者几乎没有任何不良反应与不适感,所以人们时常忽视。实际上,定期检查血脂应成为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事情。

在血脂检查前,应注意以下事项:

(1)禁食

空腹12小时以上晨间取血最佳。因此,采血的前一天晚上9~10时开始禁食,次日早上10时左右采集静脉血。

(2)切忌服用某药物时做血脂检查

避孕药、噻嗪类利尿剂(如氢氯噻嗪、氯噻酮)、激素类药物等会直接影响血脂水平,导致检查结果的误差。

(3)取血检验前忌用高脂食物和饮酒

高脂食物可以直接使检验结果受到影响,至于饮酒,则会明显升高血浆中的三酰甘油的脂蛋白及高密度脂蛋白浓度,从而导致检验结果有误差。

(4)化验应当在生理和病理状态比较稳定的情况下进行

血脂水平可随生理及病理状态而变化,比如创伤、急性感染、发热、心肌梗塞、妇女月经和妊娠等都很容易造成影响。血脂检查很容易受到许多外在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医院检查前务必做好准备,以确保化验结果的准确无误。

在这些家族史、长期吃糖过多、体形肥胖、长期吸烟、酗酒、习惯静坐、生活无规律、情绪易激动、精神常处于紧张状态者以及那些已经患有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脑血栓及已患有高脂血症的病人,就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定期检查血脂。

患高脂血症的应对措施

高脂血症患者应采取什么措施呢?如下所述:

判断血脂水平及类型

血脂测定项目一般采用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等4项。检查结果会告诉你,是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还是混合型高脂血症。医生会根据临床上是否已有冠心病或其他部位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及有无危险因素,结合血脂水平,全面评价。根据系统检查,分清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高脂血症,如果是其他疾病引起继发性高脂血症,在治疗高脂血同时着重治疗其原发病。医生会根据情况决定是否需要药物治疗,怎样选择药物。

高脂血症须注意

(1)调整饮食结构

影响血清总胆固醇升高主要营养成分是饱和脂肪酸及膳食胆固醇,以及因膳食热量的摄入与消耗不平衡而导致超重和肥胖。因此膳食治疗主要是降低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量,控制总热量,可以增加体力活动来达到热量平衡,同时还应减少食盐摄入量。这是治疗血清胆固醇升高的第一步,同时也要贯穿在降脂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的全过程。

(2)改善生活方式

肥胖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有效减肥可以改善血脂异常。

烟草中的尼古丁、一氧化碳易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戒烟有百利而无一害。

酒少饮有利,多饮有害。因为酒的热量高,多喝可加重肥胖。

有氧运动可增强肺活量,控制高血压(可降低收缩血压约10毫米汞柱),消耗过多的脂肪,防止动脉硬化。训练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兴趣来选择,一些中小强度运动,如跑步、步行、登山、跳绳等。

(3)调整心态

心理健康,乐观豁达,可以使身体保持健康状态。

如果发现自己血脂增高,不必精神紧张,整日忧心忡忡,也不能采取不在乎、无所谓的态度。那么,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心态对待高脂血症呢?

坚定战胜高脂血症的信心:认识到高脂血症对机体有许多危害,但不能给自己加重心理负担,甚至被它吓倒。高脂血症对机体的危害都是慢性过程,所以,对它的防治是艰苦的持久战,每一位病人都必须有足够的信心和决心。

通过请教医生或自己多读一些有关的科普文章和书籍,从理论上了解高脂血症是怎样发生的,以及带来的危害,从而能够自觉而又有的放矢地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灵活调整饮食结构,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工作习惯,加强体育锻炼,戒除不良嗜好等,从多方面注意防止高脂血症的发生,并为进行有效的综合治疗打好基础。

据有关资料表明:当情绪紧张、争吵、激动、悲伤时均可增加儿萘酚胺的分泌,游离脂肪酸增多,促使血清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升高,抑郁还会使高密度的脂蛋白降低。所以对付高脂血症患者伴有心理疾病时有必要采用心理治疗。

应该特别强调的是,经过治疗,绝大多数病人的血脂可以很快下降。但治疗必须持之以恒,尤其要坚持饮食疗法和体育锻炼才能将血脂保持在正常水平。 yT7v9Zlm7pnRmDYGtLhHDJA6Jqvjbo6i/+cPkdaReGNPnzIAvh3zaEPSNbExDLx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