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突围技能一:摆脱焦虑

很少有人思考过焦虑到底从何而来,曾获得“心理学杰出贡献奖”的美国心理学家克里斯多夫·柯特曼这样定义它:焦虑=关切+威胁。

只有你关心的事情,才会影响到你。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的朋友跟你诉苦,说公司倒闭了,他突然失业,那你可能会很同情他,甚至考虑到关系的远近而伸出援手,但你不会为此感到焦虑;可若面临失业的人是你,焦虑感便会袭来,你开始失去安全感,内心焦急不堪,甚至坐立难安。

焦虑感是一种心理现象,更是一个大的话题,很难在简短的篇幅里进行完整的剖析。但如果我们缩小这个话题,仅仅考虑工作中产生的焦虑,希望通过一些方法减少焦虑感、重新变得专注,那还是有很多方法能够践行的。

工作中的焦虑有两个典型来源:

· 事情做不完。

· 事情做不好。

这两种是我们90%以上的工作焦虑源头,而它们是可以通过一些训练和技巧被切实解决的。

事情做不完

事情做不完,指的是有限的时间内难以完成规定的内容。

如果每天的工作都完不成,你就得思考到底是不是工作效率的问题了。但有的时候,我们会面对突然增加的压力,一时间感到难以应对。

我的朋友因为“略懂Excel”,入职后,被领导安排接手了整理表格的工作——因为其他人都不像他那样可以活用函数。一开始他还是很有干劲的,甚至产生了一种“这个事只有我能高效率搞定”的小小成就感。直到有一天,上级领导突然说要抽检,需准备好近3年的数据。

接到任务后,朋友差点交辞职报告。首先,之前的数据资料至少有3个人经手过,想要找齐全本身就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其次,这些数据的格式还不统一,甚至十分混乱,难以处理;此外,距离领导来抽检只剩下一个星期了,时间怎么算也来不及啊!

但是他挺住了。在头疼了半个小时后,他逐渐冷静了下来,然后干了这么几件事:先去找直属上司说明实际情况,并请上司要求过往接触过数据的同事把经手的数据全部打包发过来,且附文说明具体的日期区间和缺少的内容;接着,他又请上司临时借调3个人来,帮他一起整理数据;再次,他把怎么使用数据透视表和vlookup函数专门写了一个教程,用来教这些过来帮忙的同事;最后,带着人把活儿干完。

他这件事做得十分聪明,主要在于3点:

· 其一,他把责任和风险都解释清楚了,缺什么材料不是他的错,而且时间紧迫,能否完成任务不是他能绝对控制的。

· 其二,他让领导替他推动事情的解决,因为他自己去找同事帮忙,效率是很低的。别人会拖延,甚至根本不买他的账,但领导开口,效率就会立刻变高。

· 其三,他采用“快速培训”的方式,把“1个人,1周时间”变成了“4个人,1周时间”,虽然从培训到上手花了1天左右的时间,但后续的效率却直接提升了4倍。

最终,这次抽检,他有惊无险地度过了。

这就是一个很成功的推动问题解决的方案。其实你会发现,他这套方案最核心的地方就在于最后一部分:找人来一起做。时间不够,就从别处借调人手;新人效率不高,就优化方案,增加培训环节。这其实是一种时间管理的思维,而这种思维是在面对“多到做不完”的事情时必须要具备的。

事情没做好

面对没做好的事情,其实我们心里都很清楚,要改进,要避免下次犯同样的错误。但如果仅仅是因为这样的事情,我们还真不一定会产生长久的焦虑感。如果你长期因为“我觉得我没有做好事情”而感到焦虑,那你就得认真评估一下:自己是不是有完美主义倾向?

有完美主义倾向的人,往往具备这样几个特征:

· 对自己的要求特别高,特别苛刻,稍有纰漏都会感到浑身难受。

· 为了把事情做好,不自觉地拖延时间。这并非拖延症那种拖延,而是迟迟无法把工作做到满意,所以没有及时完成。

· 非常在意上级的反馈,很难接受失败,惧怕上级的批判。

如果你中了其中两条,那你就有完美主义倾向了。这种焦虑感,表面看上去是事情没做好引发的焦虑,但实际上是来源于对自我的不接受。

凡是人在做事情,就注定会有不好的地方,会有出错的可能,但完美主义者对于这种显而易见的事实难以接受。这可能来源于他们成长过程中的一些经历,但不得不说,这会切切实实影响到他们的工作。

程度稍微轻一点的,是对工作效率的影响。我认识一位有完美主义倾向的记者,他每次写稿子都要磨好久。虽然业务素养很高,但他的出稿速度特别慢,但凡他觉得这个选题自己写得不好,他干脆不交给当班的编辑同事;就算他觉得写得还行,还得再检查个三五遍措辞和错别字才肯交上去。

当时他在一家晚报当记者,晚报的截稿时间是上午11点。有一天上午,市里发生了一起重大的恶性伤人案件,随即便在微博热搜上引起广泛关注,这种事情在当天晚上是一定要见报的。他倒是第一时间出去采写了,但由于时间过于紧张,信息源不够,最后稿子里大部分内容都是来自网上的信息,他觉得这样不行,便没有按时给编辑交稿子。

主编为这个事特别生气,会上当着大家的面批评了他,说他“不分轻重缓急”。当晚出稿是专业素养的体现,主编觉得根本没必要强调;记者本人则很委屈,他觉得就这么报道根本没意义,而被主编批评,他更焦虑了……

他的同事劝他说:“如果是我,我好歹先交一篇上去,晚报怎么也快不过微博啊,没必要跟微博比信息的新鲜度。但没有报道就不对了。”

他怎么也拐不过这个弯来。

后来这位记者倒是找到了解决方法,他跳槽去了另一家月刊,做深度报道了。没有了当天必须要出稿的压力,他心里舒服多了。

但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我们想快速跳槽并且恰好跳到一个符合自己习惯的地方,难度是很高的。大多数的完美主义者,都在自我折磨中度过每一天。他们对自己太过苛刻,导致了不必要的拖延,结果自己不得不面对他们最讨厌的事情:被领导指责、批评。

完美主义的害处还远不止在个人的工作上,它还会影响你的同事关系。所在的公司越大,手上的项目越重,就越是需要一个团队通力合作。完美主义者不仅对自己很苛刻,对同事也很苛刻,对下属更加苛刻……最后同事都不乐意跟你一起合作了,下属递交辞职报告走人了,项目由此无法运转,这才是更让人头疼的事情。

完美主义这种东西,归根结底,就是过于苛刻导致的不必要矛盾。它轻则影响你处理某一件事的工作效率,重则影响你周围的人际关系。一个人越想做到完美,越容易搞砸,自己也就越承受不了。如果你发现自己有完美主义的倾向,那你就要警惕了。可能你做不好事情的根源,就是你在工作上太苛待自己了。

你能找到前文那位记者那样的解决办法,固然很好。但他的情况很特殊,因为出稿子是他自己一个人就能搞定的事,他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是“单打独斗”的。而更多人的工作是要在与他人的互相配合中共同完成,完美主义倾向就可能会带来更为严重的后果。 CwwFqNz5rU5ComMbykyRxyCZeSzC5t0Pe/Apj/4n2NBpyP6QFVM/TKZGlpU3wqW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