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思维二:摒弃干扰,凝聚精力

很多教你怎么工作的人都会告诉你要专注,专注可以让你事半功倍。似乎专注是个技能,是个buff ,你只要点了“专注”这个大招,就可以瞬间翻倍输出了。

我们都承认,专注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能帮助你提升效率,更快更好地完成工作。但你更应该探寻的是:我无法专注,到底是因为什么?

如果专注是一项技能,那么人人都可以通过训练去习得。但专注并不是技能,它其实是对你精力的消耗。

还记得我们前面说的“红条”和“蓝条”吗?我们大多数人都错误地把专注划入了蓝条的管辖范围,但实际上,专注消耗的是红条。

在明白这一点后,你就能意识到为何做不到专注了。我一直在强调精力,这是因为精力是你的上限。训练专注力,本质上是在提高你的精力上限。那么,专注力到底要怎么提升呢?

好的环境,事半功倍

自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开始从农业时代过渡到了工业时代。我们现在所享有的法定节假日、最低工资标准、符合国家标准的工作环境,在当年都是难以想象的。

恩格斯在其经济著作《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说,在监工的监视下,工人们每天都饱受肉体和精神上的双重折磨。他们每一分钟都在重复着同样的工作,从八九岁进入工厂开始,整天就在无聊的重复中不断毁掉全部的体力和精力。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中,流行病十分普遍,肺结核、猩红热、伤寒等疾病使得工人们骨瘦如柴,他们的人均寿命甚至不到30岁。

伴随着一次又一次的工人运动,工会组织开始诞生,工人们争取到了一项项权益,这其中最关键的,就是8小时工作制和受到法律保护、不危害人生命健康的工作环境。

随之提升的便是工作效率,以及工作中不断产生的创造力。因为好的工作环境可以降低精力的消耗,人们便可以将这部分精力用在其他地方。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即便这个上限可以提高,但它还是有限的。

提高精力水平,并不是一朝一夕的过程,它需要长久的训练。长久地改善饮食与睡眠,长久地规律工作,长久地保持思考,长久地学习新知……这最明显的好处是,老了以后不容易得老年痴呆症;此外,在这个过程中,你的精力会被开发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专注力也随之大幅度提升。

但这毕竟是一个长远的过程,我用了很多个“长久”去形容。因此,我们需要找到一些更容易起效果的做法。

比如说,给我们的大脑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好的环境,主要由3个要素组成:

· 适宜的温度与光照。

· 整洁的场所。

· 对的人。

坏的环境,一定会大幅度消耗你的精力,那你能留给“专注”的精力就不多了。所以,你一定要着手去改变你周围的环境。这个效果是立竿见影的。

适宜的温度和光照,一般是我们比较容易获得的。

不过,相当一部分人却很难做到保持一个整洁的工作环境。

人的东西总是越来越多的。最开始干干净净的办公室、书房,随着时间的推移,开始出现了本子、笔、小摆件、鲜花、多肉植物……这些拥挤的物品侵占着你的空间,同时还在蚕食着你的意志力。

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物质过剩的年代,年轻人虽然天天为买房的问题心力交瘁,但我们还是买得起衣服、化妆品、电子产品……此外,这个社会无时无刻不在刺激着你去消费。面对“双11”和“618年中大促”,你会说“好便宜,赶紧囤货呀!”慢慢地,物品越来越多,每一样我们都舍不得扔。而管理东西是需要精力的,东西越多越不好管。当管理物品的烦恼开始大于买东西的快感时,人们就意识到得开始断舍离了。

不仅家里的东西需要断舍离,办公室里的东西同样需要。你的工位的空间可比你的房间要小得多。左上角堆几个摆件,右上角放个抽纸,再放上台式电脑、比巴掌还要大的鼠标垫、插线板、你的充电宝……剩下的空间,你连完整地放下一张A4纸在上面签个字,都显得很吃力。

这样杂乱的空间,是很影响你的专注力的。试想一下,为什么你对一些复杂的工作束手无策?因为太麻烦了,你不知道从哪儿做起。同样,为什么办公桌上堆满了东西会影响你的专注力?一样的原因——东西太多了,太乱了,没有充足的空间让你安放,这让你感到烦躁不安。

此外,它侵占的不仅仅是你的工作空间,还有空间所代表的“功能”。

公司不是你的家,办公室是用来工作的地方。当你把办公桌变成了一个生活场所时,它就会阻碍你发挥自己的最大效率。哪怕是在家里,你把书房划分成了自己看书、学习和处理工作的地方,那你在书房里面堆积了过多生活化气息的东西,也同样会影响这个区域的功能。

所以,不论有多舍不得,我还是建议你开始扔东西。

那些没什么用的小玩意儿,是最应该被扔掉的;其次,还应该扔掉一些根本用不上的文件、票据;再次,把必要的生活用品(如杯子、小外套等)专门找个抽屉收起来;最后,买个数据线收纳夹子,把一堆数据线理得干干净净。

对于很多“没什么用,但是又舍不得丢的物品”,你大可用这么一句话来形容:可以有,但没必要。

在彻底丢完东西之后,你可以尝试着记录一下自己办公桌上(包括抽屉里)现有的物品总共有多少件。

剩下的件数,应该就是能不耽误你的工作,又不会影响你的专注力的数量。

牢牢记住这个数量,并给自己定个DDL:凡是桌上要多一件与工作无直接关联的东西,那就要从现存的物品里再丢掉一样。

什么叫直接关联?新下发的文件、与客户签的合同、研发部送来的样品模型等等,这些属于直接关联。这些东西如果不能丢,那就要善于收纳。

什么是间接关联?文具就属于间接关联。其实你本不需要那么多支笔,不需要那么多本子、剪刀和订书机。典型的“看起来有用”,实际上不需要。

至于完全无关的那些,不用说你也知道。真舍不得扔,那就带回家吧!办公室里不需要它们。

此外,还有一个好习惯你可以养成:每天下班前收拾完自己的桌子再走。该收的东西收起来,把你的桌子打理得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的。

这既是结束一整天工作的仪式感,也是为第二天的上班带来一个好开端的一部分。你的工作环境如果不能给你带来增益,那至少不要带来精力的损耗。干净清爽的地方,可以让你更专注,更不容易分心。

远离干扰你的人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中精妙地对“人类”做出了总结:“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社会关系中自然包含了与他人的交往,没有人可以完全脱离社交而存在于这个世界上。正是通过与他人之间的交互,我们得以寻找到自身降临于这个世界的“存在感”。也正因为社交在人生中如此重要,你才更应该在意与你长期交往的对象到底是怎样的人。

环境的第三个组成部分,就是“人”。你周围的人也会影响你的工作效率。

有些人是负能量者,他们的生活无时无刻不充满着抱怨,眼睛里的世界是灰色的、悲观的。跟这种人做同事,他们会在你耳边聒噪地埋怨着一切。

在做事情的时候,他们会埋怨:“这么多活都给我一个人做,烦死了,根本做不完。”

在事情没做好的时候,他们习惯于“甩锅”,把错误推给别人:“是那个谁跟我传达错了内容,要不然这种问题才不会发生。”

桌子上的垃圾会影响你的专注力,这些负能量者比杂乱的办公桌还可怕。他们不仅在你的视线里晃悠,还会占据你的听觉,让你“烦不胜烦”。

谁都知道要远离负能量者,但很多时候,大家在一个办公室,抬头不见低头见,真正做到“不见面”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但负能量者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他们其实不是针对你散发负能量,他们对任何人都这样。因此,只要你拒绝成为他们的垃圾桶,不对他们的负能量做出回应,他们自然而然就会去找别人。

那些干扰你的人,或悲观厌世,负能量满满,或嫉妒心作祟,背地里给你“挖坑”。这就是为什么你必须要远离他们。

远离干扰你的人,不是一句空谈。一定要学会让自己“没那么好说话”。不要成为别人的垃圾桶,也不要因为别人针对自己就进行自我否定。在意识到自己被有不良情绪的人干扰时,你首先要做的,就是想办法避免跟他们产生不必要的交集。

当他们找你倾诉非工作相关的问题时,选择回绝;当发现自己莫名其妙被针对的时候,选择调岗或者跳槽。尤其不要因此而感到生气,因为影响自身的情绪是很不值得的。

在爱这个世界之前,要先学会爱自己。生命是有限的,把时间留给更重要的人和事情。把爱留给亲人、至交以及你所热爱的工作,而不是因为“不忍心拒绝”,或者被他人针对导致的自我怀疑,最终陷入一种负面情绪。负面的人际关系所导致的负面情绪,是对你自身专注力的不必要消耗。

还是那句话:提升阈值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但减少消耗要比提升阈值简单得多。

与自律者为伴

坏的环境会对你造成负面影响,好的环境则会对你产生正向反馈。

人是可以主动选择自己的伙伴的。主动选择好的伙伴,就是主动选择好的环境。很多人在交友的时候,都希望向上兼容,和厉害的人当朋友,但厉害的人为何要与你为伴呢?

与其费尽心思去接触和自己不处于同一层级的人,不如在自己的社交圈里做好分辨。而其中最值得选择的朋友,就是自律者。

自律的人,往往都不会过得太差。他们从内到外地散发出一种自信的气质,而这种气质便来源于他们对生活的掌控感。

我的一位闺蜜每天都要去健身房锻炼。她报了私教,几乎每节课结束都会喊疼。这可不是在抒发负面情绪——她是真的“被虐”得很疼,一碰就痛。即便如此,她依旧每天开开心心地去锻炼。

我问她:“为什么身上都青一块紫一块了,你还是要去上私教课?”

她回答说:“你不知道吗,运动是可以分泌多巴胺的呀!”

脑内分泌的多巴胺影响人的情绪,传递着兴奋、开心、幸福的讯号。人类的很多行为都是被多巴胺所控制的,就连自律也是。我们在真实社会中,每天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每一次选择都由大脑完成,而当其中一个选择符合我们的欲望时,多巴胺就会分泌出来。

就好像讨厌香菜、喜欢茄子的人,面对一盘香菜拌牛肉和一盘肉末茄子,自然是选择后者了,而在做出这个选择的时候,他脑内会分泌多巴胺,从而感到愉悦。

同样,在面对自律与欲望的选择时,你也会因为多巴胺而变得不自律。

自律,也就是控制自己这件事,之所以让你感到艰难,是因为它让你感到不愉悦。你必须战胜自己所分泌的多巴胺,去选择不快乐的那一件。这就是人类会懒惰、会拖延的生理原因。

说回我那位健身的朋友:为什么在她的身上,多巴胺对自律的抗性无效了呢?

我深入地和她讨论了一下她能持续运动下去的原因。后来我发现,运动是能产生多巴胺没错,但真正让她感到愉悦的,其实是对自我的掌控。

运动所产生的多巴胺,是在运动这个行为进行到一定程度之后的。在最开始做出“我要去健身房”这个选择的时候,她不仅没有产生多巴胺,反而是在战胜多巴胺——因为太痛苦了,浑身上下的肌肉都感到酸疼。但在这样的行为持续了一周、两周,乃至一个月、两个月后,她开始意识到自己战胜了欲望。

不是形成了习惯让她感到开心,而是“持续战胜欲望”这一点,让她越来越自信。因为她感受到了自己对身体的掌控,她能控制自己行为和选择,这一点让她特别兴奋。

渐渐地,去健身房(自律)和在家懒着(欲望)这两者的优先级似乎掉颠倒了过来,反而是前者能给她带来多巴胺分泌了。因为选择前者,其实是选择了掌控自我;而选择后者,让她感到自己不受控制。这个时候,欲望就转变成了“掌控自我”。由此,去健身房这件事本身让她感受到了愉悦。

至于她最初所说的,运动本身所产生的多巴胺,更像是她得到的额外反馈和激励:虽然很累,但大脑依旧在运动结束时传达给她一种快乐的情绪。

这种额外反馈和激励,不仅仅体现在运动中。如果你高度自律地去完成工作,最终取得成绩,得到了奖励,那你的大脑也会产生额外的多巴胺。

现在,你发现自律的魅力了吗?

自律者和负能量者是完全相反的,因为自律者浑身散发着正能量。他们从掌控自我中得到了快乐,每天向朋友输出的也都是快乐。

一个平时不自律的人想要立刻变得自律,是很困难的。被多巴胺所控制的我们,一时半会儿没有办法感受到自律带来的快乐,因此很有可能因为痛苦而坚持不下去。

但自律的朋友会告诉你,痛苦只是暂时的,你只要肯坚持下去,你就能拥有对自己的掌控感,你会成为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人,打从心眼里感受到愉悦。

你明白这不是谎话,因为你的朋友们给你做了亲身示范。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与自律者为伴。

在工作上自律的人,不是被DDL追着跑的,而是他们主动控制工作进度;在生活管理上自律的人,会拥有好精神和气色,所以精力也比常人要高;在学习上自律的人,会不断掌握新知,很快地跟上时代的步伐。和这些人成为朋友,你想继续拖延也不容易。

拒绝无效社交

很多人参加各种各样的社交,逼自己去广交朋友,就是为了人脉。你舍不得扔一件东西,是想着“万一有一天用上了呢”;你不停地参加饭局,也是想着“万一哪天这些人可以帮上我呢”。

其实最后这些东西你都没有用上,一层一层地积灰;这些人你也没有用上,或者到了有需要的时候,人家还是不肯帮你。

真正的人脉,不是吃饭吃出来的。

你大可不必鄙视“人脉”这个词,也不用太过热衷。人脉这种东西,你努力提升自己后,自然而然就来了。优秀的人之间,是有一种相互吸引的磁场的,当别人觉得你为人靠谱、值得交往的时候,你们根本不需要依靠定期社交来联络感情。

但你为了追求人脉而不断周旋在社交场合中,甚至因此感到疲惫不堪,这就属于无效社交了。

如果说追求人脉是主动进行无效社交,那还有一种无效社交,则是被动的,即强求合群。

不是所有的同事聚会你都需要去,也不是所有的部门活动你都要参加。这些事情都不决定你的成绩。有些人天生善于社交,也乐于社交,他们会在这些场合中感到愉快,那自然很好;但还有一些人,并不喜欢和同事们吵吵闹闹的,更愿意在下班时间里待在自己的舒适区,那这个时候就要学会拒绝不必要的社交。

有一个新的词语,叫作“外向的孤独症患者”,指的就是那些生活中嘻嘻哈哈,和大家都处得不错,脾气也很好,但从来不会主动联系别人,往往一个人住,很少能跟他人产生共鸣,深夜里醒来倍感孤独的人。

我始终觉得,外向的孤独症患者是在强求自己。他们收起了自己的情绪,换来了一个看似友好的人际关系,但实际上没有什么深交的朋友,也找不到社交的乐趣。

其实,你根本不必害怕自己不合群,也不必害怕自己被抛下。因为害怕而强求,也是对自身的消耗。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如果社交让你感到疲惫,那就失去了社交的意义。人是社会动物,社交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当你觉得被打扰了的时候,这件事就不再是你的需要了。 mI0MWf5Ghj7oun/L2HCCZxD2oN5+zhdpVY95pyPmLRrkgaULV6efbtJ7ApNXV1n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