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4.湿邪为病,缓而难知
——吴刊安

湿为长夏的主气,有内湿、外湿之分。外湿多因气候潮湿、涉水淋雨、居处潮湿所致。长夏湿气最盛,故多湿病。内湿是疾病病理变化的产物,多因嗜酒成癖或过食生冷,导致脾阳失运,湿自内生。

中医认为,湿为阴邪,好伤人阳气,尤其是脾阳。由于脾脏喜燥而恶湿,一旦受损,则导致脾气不能正常运化,而使气机不畅。具体表现为消化吸收功能低下,临床可见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口淡无味、胸闷想吐、大便稀溏,以及水肿等病症。

湿邪性质和致病

(1)湿性重浊:湿邪犯表,则令人头重身困,四肢酸楚;若湿滞经络,流注关节,则关节酸痛、沉重、活动不利,痛处不移;若湿流下焦,则小便混浊、不利,大便溏泄,或下利脓血,甚至妇人带下黏稠腥秽等。

(2)湿性黏滞:

这一特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湿病症状多黏腻不爽,如患者表现为小便不畅,大便黏滞不爽等;二是反映在病程上,迁延时日,缠绵难愈,如风湿病、湿温病。

(3)湿为阴邪,阻遏气机,损伤阳气:湿邪黏滞,留滞于脏腑经络,常常阻遏气机,使气机升降无能,出现胸脘痞闷、小便短涩、大便溏而不爽等症状。

长夏当防湿邪侵

对于湿,现代科学用湿度来表示,是指空气中的含水量和物体潮湿的程度。一般来说,对人体适宜的湿度是40%~60%,当气温高于25℃时,适宜的相关湿度为30%。秋天,天气凉爽,湿度适中,人会精神倍增;而夏季三伏时节,由于高温、低压、高湿度的作用,人体汗液不易排出,出汗后不易被蒸发掉,因而会使人烦躁、疲倦、食欲不振,甚至易引发胃肠炎、痢疾等病症。鉴于此,夏季防湿当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1)饮食原则易清淡:中医营养学认为,长夏的饮食原则易清淡,少油腻,要以温食为主,应“温暖,不令大饱,时时进之……其于肥腻当戒”。也就是说,长夏的饮食要稍热一点,不要太寒凉;亦不要吃的大多,但在次数上可稍多一些。在日常生活中,可多食用冬瓜、绿豆芽、小白菜、苦瓜之类的清热食物以及薏苡仁、芡实和赤小豆等膳食。

(2)居住环境忌潮湿:防止湿邪侵袭,在居住环境上就要切忌潮湿。中医认为“湿伤肉”,即感受湿邪易损伤人体肌肉,如常见的风湿关节炎等症。因此,在长夏居室一定要做到通风、防潮、隔热,如果室内过于潮湿,空气污浊,不仅家具、衣物发霉和长毛而损坏,还能损伤人体阳气。有些国家对儿童风湿病的研究证明,50%以上的患儿,是由于住在潮湿的屋内而引起的。

【贴心提示】

在我国南方地区,不少人有食辣椒的习惯,这是因为吃辣可以促使人体排汗,在闷热的环境里增添凉爽舒适感。另外,通过吃辣,可帮助消化,增加食欲,增加体内发热量,从而有助于防止在高温、高湿的时候,人们常有的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弱等现象。所以,为了避免受到湿邪对您的伤害,您可以在进食时,适当吃些辣椒。

【语录链接】

诸痉项强,皆属于湿。

——《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

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

——《黄帝内经·素问·痹论》

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长,软短为拘,弛长为痿。

——《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

伤于湿者,下先受之。

——《黄帝内经·素问·太阴阳明病篇》

身半以下者,湿中之也。

——《黄帝内经·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 6Ek0mEye56FebRP6LoZP+4/1h/XZ/+SnqqEAAvceKYOKlf3/rd48zmDtLaHvDo3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