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中医理论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体的生理变化规律,尤其是阴阳的调节转化,要与天地、四时和万物的变化规律相一致,才能达到养生的目的。
养阳、养阴的原因
春夏时,气候由寒变热,万物从冬眠中复苏,阳气升发旺盛;人体也是如此。但同时,阳气的升发易导致阴精随之外泄,所以此时,要注意养阳,不要令其升发太过,引起阴精不足,阴阳失调。而秋冬是阴长阳消的阶段,顺应阴长的气化趋势养阴,效果就会比其他时候要好,所以秋冬要养阴。
养阳、养阴的做法
(1)春夏养阳,首要的就是春夏不要贪凉。因为热为阳,凉为阴。人在秋冬养阴时,毛孔闭合,身体在积聚能量的同时,也积聚了一些污垢、毒素,到了春天和夏天,毛孔张开,人体的能量要向外宣发,因此体内的污垢和毒素要借助这个宣发之势而排出。春天,收敛了一冬的身体尚有余寒,寒则温之,而后方利于宣发,所以,春天需要多穿点衣服,把汗捂出来,这就是“春捂秋冻”中的“春捂”。夏天就不用捂也能出汗了。
《黄帝内经》说,夏三月,当“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夏日绵长,晚上可以睡晚一点,早晨要尽量早起,切勿生倦怠之感,连午睡都要尽量避免。
(2)秋天主燥,其特点是干,所以秋季养阴首先需要的是多喝水,尤其是地下水对养阴有好处。同时,冬天室温一般不超过24℃,以可穿一件毛衣为宜;冬天要多吃养阴之品。另外,冬天还要多喝井水、地下水,吃体温偏低的动物如水鸭和鱼等养阴。
【贴心提示】
您在“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过程中,还应注意,阳气与阴精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所以,无论何时,都不能只顾养阳,而忘了滋阴,更不能顾了养阴,却忽视补阳。阴阳双方,忽略一方,都可能造成身体痼疾。
【语录链接】
阳谓春夏,阴谓秋冬。
——薛 瑄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
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
——张介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