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中老年人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

1.心衰症状和体征在所有病人均相似,但不典型的临床表现在中老年人中更常见,容易漏诊或误诊。例如:左心衰时心排血量减少,导致脑供血不足,神经细胞缺血缺氧,加之脑动脉硬化,可出现精神神经症状,如神志淡漠、反应迟钝、烦躁不安、嗜睡或昏迷等,易误诊为脑血管病;右心衰时静脉回心血量减少,胃肠道淤血明显,可出现消化系统症状,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右上腹痛、肝大等,易误诊为肝脏疾病。

2.中老年人常与多种疾病并存,同时还因其他系统器官的中老年退行性变,相互影响,使病情复杂多样,掩盖或加重心脏病的症状和体征,给诊断带来困难。例如:心衰时的肺部体征与肺部感染两者鉴别较难,在原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基础上发生呼吸困难加重,可能为呼吸衰竭,也可能为心功能恶化,且心衰时肺淤血、肺水肿的X线表现与严重肺炎经常不易鉴别或者相互掩盖。

3.中老年人心衰时常导致心外器官衰竭和功能障碍。如肾前性肾功能不全、心律失常、脑供血不足、代谢性酸中毒、电解质紊乱、低氧血症等。相互影响,恶性循环,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

4.评价中老年人心衰程度比较困难,需结合病史、体征、辅助检查资料综合分析和判断。中老年人须定期做心脏超声,对照比较自己的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在医生指导下来评价自己的心功能状况,指导用药。 f2+GVa4m6s4o/xLtblDiWXZA+0CnjJrZ875g1UFbXp0MaiNrBAS4p5UVQgUuoLst



中老年人心力衰竭的预防

中老年心力衰竭病人的预后取决于基础病因以及是否存在相关疾病。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病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共同结局,对于顽固性、难治性心衰患者,虽经积极治疗可暂时渡过危险期,使心功能恢复到相对稳定阶段,但患者心脏的病理损害依然存在,如果遇到某种诱因,有可能仍难免因心力衰竭而致残或死亡,所以治疗中老年人心衰的最终目的应该是改善生活质量而不是延长生存。综上所述,需要患者及其家属尽量做到下列几方面:

1.掌握患者心功能损害的程度,不仅对临床治疗、康复有帮助,对预后估计也有重要意义。

2.患有高血压病、冠心病、肺心病及慢性心衰等疾病的患者,应遵照医嘱按时、规律、长期服药,熟悉常用药物的用法及常见的毒副作用,如洋地黄、利尿剂、血管扩张剂、β受体阻滞剂等。但不可自行停药,以免停药后症状加剧,带来不必要的后果。需定期到医院复查,调整用药。

3.根据患者心功能状况合理安排休息与活动,生活起居规律,应保证良好的睡眠,每日保持8小时左右的睡眠为宜,若失眠,睡前可酌情服用安眠药;每日坚持适当活动或散步,但不要过度疲劳,增加机体抵抗力,提高生活质量。

4.调节情绪,避免过度激动、生气,减轻心理及精神负担。

5.在保证营养平衡的基础上,应予低盐、低热量、易消化的、富有营养的食物,适当补充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品种多样化;食量必须适当控制,少食多餐,避免过饱及暴饮暴食,也应适当控制盐和水的摄入,防止身体过胖或超重;养成按时排便的习惯,保持大便通畅,以免便秘、腹胀,避免排便时过度用力,加重心脏负担。

6.防止受凉、预防感冒,冬季要特别注意保暖,防止发生肺炎,诱发心衰加重。

7.若稍事活动即感心悸、胸闷、气促者,特别是短时间内出现尿量减少、浮肿加重,夜间突然憋醒伴喘息或不能平卧者,说明病人有心衰症状加重或恶化趋势,应尽快就医,以免酿成不良后果。 f2+GVa4m6s4o/xLtblDiWXZA+0CnjJrZ875g1UFbXp0MaiNrBAS4p5UVQgUuoLs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