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苏州旧民宅的建筑特色

自伍子胥建城以来,苏州一直拥有襟三江而带五湖的地理优势。“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小港水桥多。”脍炙人口的唐朝杜荀鹤的诗句形象地道出了苏州民宅建筑的第一个特色:依水筑室,美观便利。过去苏州城内纵横交叉着数百条河道,市民的住宅都建造在陡峭的河岸上,室内有石阶通向河里。这种在苏州最为普遍的建筑,也最富于历史文化色彩。在交通不发达的过去,船是主要的运载工具,经济的发达与否和有无水道交通有着直接的联系。白居易曾以“处处楼前飘管吹,家家门外泊舟航”来描写当时盛况。以船代步成为最便利的交通形式,而两岸居民临窗观闹也是乐在其中。在河水未受污染的古代依水筑室,还为居民用水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苏州旧民宅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义,集中地反映了古人平和、含蓄、淡雅、实用的审美追求。中国的诗讲究有尽而意无穷,中国的画有意到笔不到之说,中国园林的代表——苏州园林有那么多花窗、回廊、曲径通幽,让人随之低回婉转,回味无穷。苏州的民宅亦复如此。这里过去曾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红楼梦》语),明清时期文人官僚在这里聚资积产,颐养天年者不计其数,他们造下一批批房屋,至今还有很大部分存在。然而,那些朱门大户却叫人难以发现。难道他们都没有几间房子吗?不!在那些普普通通的石窑门里,常常有环环相连,一进接一进的曲折幽深的住宅群。有时在里面走过一个小门,顿觉豁然开朗,竟是一个厅亭相对,池石相映的小花园。这种建筑风格正是中国传统的与世无争、恬静淡泊、注重自身完善的人生观、道德观的物化表现。

苏州的民宅,无论是不谋而合的沿街沿河房屋,还是自给自足的封闭式大宅,都体现了虚实相生,平衡中求律动、整齐中求变化的特色。且看沿街的那些小民房,它们建造时间各不相同,工匠也并非一人,然而好像有一个总工程师在指挥似的,很少有毗连的几幢房子深浅高低完全一样,左单檐砌墙,右则重檐开窗;左楼室外伸,右则略微内缩,而墙基又整齐划一,一排房屋之前街道自然形成。大户宅中更加讲究,往往前有天井,后则小院;前用月洞门,后开落地窗,重檐、单檐、软脊、硬脊,船形顶、歇山顶、轩阁厅堂,既相呼应,又各有别。各屋之间,又有长廊相连。两室室内互不相碍,登高可揽远山之胜,俯下可汲九壤之泉,曲折洞达,虚虚实实。历代丹青妙手亦常愿垂青于此。 abBsGgLFFI1mtf14wDR4BQneUFEJzZSyh2NYWjqYgSKTmswNUqJ8YCobm+MQO3O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