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7.学校管理创新的策略

长期以来,我国学校管理采用的是垂直式的外控管理模式,即从校长到中层到年级组长或教研组长的管理层次。这一管理模式的特点是:注重集权、统一和标准程序。这一管理模式的弊端是:权力过于集中,学校工作缺少活力机制,效能差,且忽略了学校管理的多元影响和需求,教学需求和目标相对一元化,忽略了教师和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此,外控管理的模式已不适合新的形势要求,已不适合国际教育发展的趋势。学校管理的改革或创新势在必行,已不可避免。

学校管理的中心是使教育、教学秩序稳定、正常,核心是提高教育质量。学校管理创新是关系到个人、集体和民族的大事。创新的策略包括管理观念的创新,管理组织的创新,管理方法的创新,管理制度的创新等几个方面。

管理观念的创新

观念包括思维和理念。管理观念的创新主要是指管理思维和管理理念的创新。俗话说:理论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指导实践。因此,管理观念创新对管理决策、管理执行、管理监督、管理实践、管理方式等一系列管理问题起着指导作用。目前,我国的学校管理者在管理观念上要有以下几个转变:

(1)是从“物本管理”向“人本管理”的观念转变。传统的学校管理理念强调的是把“物”作为管理目标,忽略“人本”的管理,把人看成是物的附属物。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时代,强调人是第一位的,人力资源是市场经济、知识经济时代社会财富和发展的首要资源。人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过程中占有主体地位,起着主导的作用。因此,学校管理者应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将人的管理放在首位。

(2)是从“封闭管理”向“开放管理”的观念转变。传统的学校管理是一种封闭守旧、意识落后、手段单一的管理,它严重束缚了人们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制约着教育事业与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面对改革开放的大潮,人们接受教育的机会增多,接受信息的渠道多样化,光靠强硬的“堵”的方式已全然不合时代潮流。因此,学校管理者要树立开放的管理理念,变“堵”为“疏”,变“封闭管理”为“开放管理”,唯有如此,才能放飞心灵,焕发热情,激起学术创新的锐气。

(3)是从“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的观念转变。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日益加强,随着社会经济和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学校管理的问题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如果学校管理者观念落后,一成不变,顽固不化,死守阵地,那必将把学校带向死亡之谷。实际上,学校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学校管理者必须在管理实践中关注随时出现的问题,抓住管理的每一个细节,及时地解决问题,做管理的“有心人”,变“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实施“权变”的科学管理原则。

(4)是从“命令管理”向“服务管理”的观念转变。传统的学校管理是命令式的强制管理。这一管理方式严重压抑着师生个性的发展,妨碍了师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能调动师生的教与学的积极性。变“命令管理”为“服务管理”是人性化管理的体现。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早就指出“教育就是一种服务”。“服务管理”,不仅要求学校管理者在管理实践中为师生的教与学提供良好的硬件和软件设施,提供良好的政策措施,提供舒心的工作和学习的环境,创设和谐的氛围,更要求学校管理者为师生的全面发展、健康发展、充分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养份,为地方建设培养大量的实用型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量多质优的“公共教育产品”。因此,学校管理者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强化服务意识,认真研究师生的个性差异,营造相互激励、教学相长的良好氛围,为具有不同个性、禀赋、潜能、文化背景的教师和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观念的创新就是意识的创新。具体表现为以下三种具体形式。

(1)责任意识:学校管理者对于一定对象的情感或情绪性表达。

(2)机会意识:对创新的可能的认识和把握。它包括创新的趋势预测、主题发现和机会把握三个环节。

(3)创新能力意识:学校管理者关于创新的基本自我意识,表现为能力怀疑、能力自信和能力追求。

管理组织的创新

管理组织是管理实践活动的载体。学校管理组织和其他单位的管理组织相比,也存在着职权和职责划分、管理幅度选择、管理部门设计等问题,所有这些,都影响着管理者管理能力的发挥和管理效率的高低。

传统的学校管理组织结构以垂直控制的金字塔型为主,这一旧式管理组织容易造成组织结构分工过细,管理幅度过小,组织结构层次重叠,工作效率低下的不良局面,导致部门和人员之间产生隔膜,不利于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随着国际、国内教育形势的迅速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这一旧式的管理组织与之已不相适应,它严重制约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影响着人的个性发挥,到了非创新改革不可的地步。

学校管理组织创新的目的在于优化教育教学的资源配置、整合机构、精简人员、提高效率,重点是重新界定学校管理系统内部各种机构的职责和权限,以平面式、网络型组织模式替代垂直式金字塔型的等级管理模式。在这点上,上海北郊中学进行了有效的尝试,取得丰富的经验,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学校管理组织创新的一个方向是创建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是21世纪组织设计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最突出的特点是激发人们不断学习、超越自我、崇尚创新。具体说,它有以下几个重要特征:

(1)组织结构扁平化和网络化;

(2)把协调和服务作为组织的核心工作;

(3)组织成员相互平等,相互尊重,形成学习、创新、共享、互动、共赢的组织氛围;

(4)具有不断学习、不断创新的理念、机制和动力;

(5)力求“整体效应”,不断改善“心智模式”,各部门之间相互沟通和配合,为实现“共同愿望”而共同努力。采用学习型组织结构,管理人员的积极性能得到充分调动,管理人员之间的协调配合会更加默契,基层管理人员的发展和创造的空间会更大,管理层次会大大减少,信息传递会更加快速,机构的活力会增强,工作效率会大幅度提高。

因此,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管理引进学习型组织理论,对于探索和落实学校管理组织的创新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管理方法的创新

管理方法直接联系着管理实践,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和科学性。学校管理方法主要包括行政方法、经济方法、法律方法、思想教育方法、社会心理方法等几个方面。学校管理方法是管理者行使管理职能、实现管理目标,使管理工作落到实处的重要环节。

管理方法的创新方式主要有:

(1)“迁移”或“移植”,即引用其他管理领域的现成方法;

(2)“嫁接”或“杂交”,即用先进的科学理论与本系统的老办法进行融合,创造出适合学校管理的新方法;

(3)“原创”或“首创”,即用先进的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直接产生新的管理方法。

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新的学校管理方法。ISO9000认准中有这么一段话:“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而达到长期成功的途径,其目的在于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这段话向我们传递了一个重要信息,即质量管理的核心是:第一以消费者为中心;第二质量的持续提高。借用这段话的理念,学校管理应该视学生、学生家长为学校教育的主要“消费者”,“尊重消费者的利益和要求,并置消费者于整个管理体系的重要位置”,应该让学生及学生家长这样的顾客“满意”并“受益”。将全面质量管理引入学校管理领域,有利于形成师生及生生之间良好的相互合作关系,有利于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目标管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强化目标管理,实施目标管理责任制,充分下放管理权力,降低管理的重心,逐步建立科学的合乎教育规律的评价机制和评价方法,这有利于调动内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工作主动性,焕发他们的创造欲望,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

项目管理是一种可操作较强的管理方法。此管理方法运用系统理论和通过项目负责人的努力,对项目及其资源进行计划、组织、控制、实施,以实现项目的目标。实施项目管理,需要确立专业的项目组织和具体的项目负责人、责任人。学校管理引进项目管理是一种管理方法的创新,是提高管理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

校本管理是一种切合教育实际高效的管理方法,校本管理是指学校决策权威的分散化,它提供了从区域中心到个别学校,通过分权控制改善学校管理的一种方法。由于学校目标是随着形势的发展和学校办学实际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而且学校目标是多元的,因此,校本管理提倡分权,提倡教师、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学校管理。参与学校决策不仅给教师提供了重要的学习和发展的机会,而且是鼓励教师、家长和学生投入学校的过程。校本管理不仅能够凝集人心,激起师生爱校的主人翁意识,体现师生在学校管理中的价值、信念、期望,指引校内成员的教育活动和工作方向。而且能改善学校效能,优化权力、信息、知识与技能,基于表现的奖励这些校本管理资源,能促进学校管理的民主化,为师生的共同发展创设一个能施展才华的平台,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管理制度的创新

管理制度创新指的是管理者根据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制定出新的管理制度,以保障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管理制度创新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推陈出新,对过去的规章制度进行完善、修订;二是根据新情况、新要求和新的需要制定出新的管理制度。

学校管理制度的创新,主要涉及教学管理制度创新、学生管理制度创新、科研管理制度创新、人事管理制度创新、财务制度创新、后勤管理制度创新、内保安全管理制度创新等方面的内容。

学校管理制度的创新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1)是要完善学校管理的机构的设置制度。要综合考虑教育事业的特点,结合学校实际,对包括教育行政制度、人事制度、招生制度、福利制度、社保制度、财务监督制度、后勤制度、内保制度、预警制度等的整个管理制度系统作出新的安排,使机构的设置更加科学化、专业化和高效化。

(2)是要完善管理行为的监督制约制度。因为学校管理创新的日益深化对建立一个体系完备、监管有力的监督制约制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且完善监督制约制度对搞好学校管理,防止教育的腐败,提高社会效益,具有重大意义,其本身又是管理创新的一个重要范畴。

(3)是要完善管理资源的优化配置制度。这种管理资源可以是学校内部的,也可以是学校外部的。整合各种管理资源,提高资源优化配置的效率,是挖潜增效的重要一环。

学校管理制度创新之所以重要,原因有:

(1)教育的形势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现有的一套管理机制已不适应或滞后于教育的发展。教育的更高要求已向教育的行政管理者提高了新的挑战。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由原来的单一趋向于多样,办学的模式日趋丰富,教育经费的获得渠道多种,学生获得信息的手段复杂,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也已变得层次各不相同,等等。所有这些,都要求学校管理制度要创新;否则,不利于激发学校管理系统自身的活力,不利于调动学校人员的教与学的积极性,不利于人才的培养,不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

(2)制度的创新是其他创新的基础。管理制度是一个学校的管理法则,有“法”才可“依”。只有抓好了管理制度的创新,方法创新才有了依托,目标创新才有了方向,观念创新才有了准则。因此,管理制度的创新是提高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是管理法制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加强管理制度的创新,对于学校迎接知识经济、市场经济时代的挑战,构建全新的学校管理体系,意义重大。

在新的课改背景下,学校管理应该紧随形势,根据学校目标多元化的特点,创新管理策略,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实现学校管理职能的转变,提高学校管理的效能,为全面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也为学校成员的全面发展、充分发展和健康发展创设良好的平台。

加强对创新的领导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对创新的定义:“创造一种衡量绩效新维度的变革。”他认为,领导者就是那些造就环境,赋予人们创新工具、乃至于创新能量的人,他们是那种善于引导人们设立期望目标、并使创新成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的人。也就是说,他们是处于创新前沿的时代领袖,是那种具有化腐朽为神奇力量的人。

领导力不仅是一种技术革新或能力,还是一种个人风格、一种思维方式和一种行为模式。杰出的领导能力能够让全体团队成员拥有共同的目标,成为一个强大的整体,充分合作,不断从经验中学习。领导者的创新品质:要以一种开放的姿态去面对创新观念、创新方法和创新系统。

创设新文化环境

创新文化包括环境制度建设、领导行为、价值导向、创新氛围等方面的内容。

(1)学校应制订明确的鼓励创新的政策,建立管理创新决策、推进、评价、奖励的机制,并且坚决地贯彻实施。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对支持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有一段十分精彩的论述:“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材、尊重创造的方针,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激发各行各业人们的创造活力,坚决破除各种障碍,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把支持和鼓励创新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提出来,既反映了时代的要求,也体现了全党全民的共同意志。

案例:英国籍奥地利学者维特根斯坦是英国著名学者罗素的学生,后来与罗素在学术观点上有很大分歧。一次,由罗素负责对他的研究项目开题报告进行评审,给出了如下意见:“维特根斯坦的这部新作所包含的一些理论是新颖的、极有创见的,而且无疑是重要的。它们是不是正确,我不知道。作为一个喜爱简单性的逻辑学家,我本来愿意认为它们是不正确的,但从我已读过的东西来看,我深信他应当有一个机会来把它们完成,因为当其完成时,将不难判明它们是否建立了一种全新的哲学。”从这段意见可以看出罗素并未把正确与否看得很重,而是对其创新的性给予了积极评价。是否与自己观点一致也未作为判断依据,而是要在完成后再下结论。

(2)克服传统文化的制约和阻碍。《破除创新的障碍》提出首先要克服思想观念上的障碍。该文指出:墨守成规、屈从权威、怕担责任、不敢冒尖等思维观念和思想方法是扼杀创造愿望与热情的无形杀手。在一些人看来,现有的知识和权威的结论就是“圣经”,就是金科玉律,是不容怀疑的。囿于这样的认识,哪里还能有什么创新可谈呢?其次,避免对创新求全责备、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第三,既要肯定成功、也能容忍失败。 gcdM8qpQ6+tbdmVAoDsBvgAvGZz6sBp/wV1Ct42vhL1F1FAoiG0jpgqtQEmk0c4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