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是一个集体,家庭也是一个集体,孩子从小生活在家庭中,长大后又生活在社会中,所以从小就应培养孩子的集体主义精神。
集体的好坏,对一个人世界观的形成及道德品质的培养影响极大。因此,每个集体都要创造团结友爱奋发向上的氛围,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最佳的环境。
家长在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集体主义精神教育时应怎样去做呢?
遵守纪律、团结友爱、关心他人、助人为乐都是热爱集体的表现,个人的利益要服从集体的利益。个人的事再大,在集体利益面前也是小事,集体的事再小,在个人利益面前也是大事。摆正个人与集体的位置是至关重要的。
集体主义精神对一个人形成高尚情操起着极大的作用,它使孩子豁达开朗,从小有集体荣誉感,有责任心、义务感。这对克服“以我为中心”的自私心理等不良道德倾向,培养道德意志、习惯、自制力、自我评价能力等都有极大的好处。学校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集体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开展丰富多彩的、适合青少年学生年龄特点的活动,学校教师要鼓励学生参加这些活动。如:体育运动会、文艺会演、诗歌朗诵会等。教师要了解活动要求,协助做些准备工作。活动后了解活动情况,听听学生的反映,给予必要的引导,以巩固集体教育的效果。
很多教师在这方面为学生做出了榜样。如带着学生为灾区、为希望工程捐款和捐物、指导学生背诵台词、帮助学生制造演出道具、双休日带领学生到花坛捡拾废弃物……这些行动无声地教育着学生,对学生自尊心和荣誉感的形成都起着促进作用。
雷锋有句名言:“荣誉从集体来”。集体获得表彰奖励,每个成员都会感到光荣。因此,学校教师和家长都应该支持孩子为集体贡献力量。学生在为集体做贡献的过程中,他们的心灵得到净化,他们的能力得到施展,他们的本领得到增长,他们的友谊得到发展。他们会尝到成功的喜悦,会在挫折面前经受考验。在人生的道路上最初的体验,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
1.正确认识班集体的概念
班集体是由一个个学生组成的,每一个学生都是集体的一员,都不能脱离集体,都要努力为班集体增光添彩。学生对班集体有了正确的认识,才能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要在工作中,十分注重培养学生对班集体的感情,不失时机地进行教育。
2.要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
正确的集体荣誉感是良好道德行为支柱,它将在学生中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3.从点滴小事抓起
培养学生关心集体,关心别人的品德,还要从平日的小事做起。有些事虽小,却能反映出一个人思想深处的东西。
总之,学生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不可能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只要我们锲而不舍,坚持不懈,耐心教导,就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