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数学教学中的爱国教育指导

新课标也指出,要“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但数学学科其德育功能相对于一些文科来讲是隐性的,潜在的,因此,我们要想在数学教学中做好爱国主义教育,确实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我们数学教师去努力钻研和探究,需要从多方面入手。

利用数学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在我们现行的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中,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在教学中适时地、自然地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在指导学生阅读《有关几何的一些知识》、《中国最早使用负数》、《勾股定理》、《关于圆周率》、《我国古代有关三角的一些研究》、《我国古代的一元二次方程》等阅读教材后,告诉学生,我国自古在数学研究应用方面就有辉煌的成就。

如祖氏公理的发现早于世界其他国家1100多年,杨辉三角的发现先于其他国家400多年;祖冲之对圆周率π值的计算、负数的使用、方程组的解法都比欧洲早1000多年,我国古代的科学成就令世人瞩目。

但是,我们也要告诉学生,不能停留在感叹我国古代数学的辉煌上,因为从明代开始,我国数学就逐渐落后于西方了,导致勾股定理在世界大多数国家被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

直到20世纪初,中国数学家踏上了学习并赶超西方先进数学的艰苦历程,如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发起、推广的优选法,被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和科学试验,创造了很大的经济价值。陈景润成功地证明了数论中“(1+2)”定理,被誉为“陈氏定理”。

美籍华裔科学家杨振宁、李政道、吴健雄因在科学上的巨大成就而荣获诺贝尔奖等,这些真实典型的数学史实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和民族自豪感,而且也激励起学生学习的进取精神,同时也可使学生认识到闭关自守的无益,切实感受到我国改革开放的意义。

利用教材内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通过教材中的有关内容编拟既联系实际又有思想性的数学题目,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和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等有关内容,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教育;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国情,激发他们为四化建设、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不断努力。

利用古代数学题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我国是数学题最早的发源地之一,在国内外的许多数学游戏、趣味书里,都可看到它的影子与原形。在讲平面图时,引入我国古代人民创造的益智游戏“七巧板”,让学生通过拼图得到各种美丽的图案;讲解方程组时,可以收集一些古算题、古算诗,让同学依次吟读古诗、讲解古诗,寻求解题的方法。

利用数学教学活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例如,了解国旗,可以从国旗颜色、图形的所表达含义入手,再进一步让学生计算五角星各角的度数,长和宽的比;又如,让学生去查找世界文化遗产长城总长约为多少米?再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出来,通过让学生计算,从中可更深刻提升爱国主义教育。

又如,在抗洪救灾中,我国把数学运用在卫生遥感技术上,精确测定了长江大堤。几厘米的倾斜度,为抗洪救灾提供了重要保证。利用这些事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另外要根据学生的爱好开展各种活动,比如,开展知识竞赛,讲一讲数学家小故事等,相信这样一定会起到多重作用的。

祖国在进步,家乡在发展,明天也将更辉煌,而创造明天的劳动是艰辛的,我们的青少年一代肩上任务繁重,这就要求我们学生要有强烈的自豪感、责任感。为此,我们教师必须教育学生好好学习,为建设美好的中国打好扎实的基础。 8xwC4GcgXWqtxoXey70S+K93ClP5nr2OKlSWo/Jua/et3YLV/BC2f4VugyMZD1g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