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顾名思义就是收集、保存、珍藏。它是一种对于物品的搜集、储存、分类与维护的癖好。收藏家的收集对象通常是有价值的古董,但也可能是其他的小东西。集邮、火柴盒贴画与明信片是较为主流的收集项目。
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多数人还缺少对收藏意义的真正认识,缺乏对收藏种类的辨识,结果,有人与机遇失之交臂,有人却收藏了国家法令禁藏的种类,受到法律惩处。
本书的宗旨就是指导同学们正确理解收藏的涵义,了解相关的收藏知识,使同学们扩大视野,陶冶情操,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民间究竟有多少收藏种类呢?21世纪初有人作过统计,西方发达国家民间收藏种类已达1019种,估计现在已经超出了这个数字。
据《收藏》杂志统计,我国的收藏品的种类也有上千种之多,主要有文物、瓷器、书法、雕塑、邮票、烟标、国画、算盘、报纸、硬币、毛泽东像章、图书、铜鼎、古代刑具、象牙腰牌、镴质辅币、月光邮资明信片、书法名帖、勋章、流通硬币、流通纪念币、婚书、宋窑瓷器、现代版画、行军粮票、观音佛像、天然文字石,等等。
社会上民间收藏的种类,实际上要更多些。因为,有的藏品当时发表在其他报刊上,没有被收录;有的密藏在室,没有向社会公开,无法收录;还有,当时没有进入藏界后来新增加的种类等。
任何对象都可以成为收藏品,其中有些对象本来是具有实用性的,在特定的条件下转化为收藏品;也有些对象本来就是为收藏而制作的。比如,古代文物在当时是有实用功能的,而流传到今天就只是作为收藏品了。普通邮票就属于前一类,而限量发行的特种邮票就成了后一类。
狭义地说,只有被经济市场接受而有市场价值的藏品才算收藏品。所以,收藏是有选择性的,从实用的物品中有选择地保存一些物品。这些物品,除了其一般的使用价值,通常还拥有反映其时代或地域的文化价值。所以,收藏品不仅仅是商品,更重要的是其承载的文化含义。
收藏品,一般应有如下一种或数种特征:
1.具有历史价值。其中包括有关重大历史事件的物品,重要历史人物或当代名人的笔迹和使用过的物品,稀有的难以复制的纪念品。
2.具有审美价值。艺术品、古董家具、瓷器、工艺品等,能给观赏者带来美的享受。
3.具有情感价值。与个人的经历有关,又能引发怀旧情感的物品。
以上三种特征,收藏品至少必备其一。藏品在市场上获得成功,通常会有以上特征而引出以下实际价值:
4.具有投资价值。预计将来能高价转卖而获利的物品。
5.具有提升收藏者地位的价值。由于许多藏品价格不菲,拥有一件或几件,甚至一批古董珍品,是比任何名车别墅更能彰显其主人的财富和品位,提升收藏者的地位。张大千有两方闲章:敌国之富,穷无立锥之地,可谓收藏家写照。
6.具有学习研究价值。一件艺术品或工艺品,由于其审美价值,而可成为对后世的艺术家有临摹学习的模板。张大千收藏过许多名画,通常是为了学习临摹。同样,一件年代久远的藏品,也可以给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提供信息。
一件收藏品,可能具有以上所有的特征,也可能只具有其中某一两种价值。这些特征,也是互相关联、互相影响的。
对有历史价值的物品,通常需要收藏者有历史和鉴定知识,能大致辨别明显的赝品。
通常,收藏者对其藏品有深厚情感,有的是他所喜欢的艺术,或者与他早年的生活有关。比如许多“文革”时代的纪念品,在当前的收藏市场火热,很多是能勾起怀旧之情。
在现代,一件文物或艺术品,进入市场,就成为收藏品。收藏品,作为一种商品,除了拥有一般商品的应用性外,还通常有以下特性:不可再生性、可持久保存性、具有时代或文化的意义。
1.不可再生性。
收藏品通常都不可再生。其复制品不能完全拥有原作品的全部特性。这个特性也造成其稀缺性。数码音像作品,由于能被完整地复制,所以也不能成为有市场价值的收藏品。数码照片只有通过打印并有作者签名,才有可能成为收藏品。
2.可持久保存性。
收藏品通常都是三维空间的实体物品,适宜长时间保存。所以绘画、雕塑、陶瓷是生来就适合于收藏,而音乐作为声音就不适合,只有音乐家的手稿,或出版的老唱片可能成为藏品。
3.收藏品具有时代或文化的意义,或者说是历史性。
这附带出两个属性:独特性和增值性。收藏品通常都是独特的,不可替代或复制。随着时间的流逝,其历史文化价值愈增,其应用性愈多。这是收藏品区别于普通商品的主要特征,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文化意义在现代艺术中又与新潮时尚相结合。每一个新潮艺术,都紧贴着时代气息。购买现代艺术,已经不是为收藏艺术,而是为证明买家的财力与新潮。所以,当代艺术与时装潮流紧密相关。今天是新潮的艺术,很快就成明日黄花了。所以,现代艺术的文化价值在短期内有可能因过时而贬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