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大师传奇

亨德里克·威廉·房龙是世界闻名的作家,在历史、文化、文明、科学等方面都有著作,而且读者众多,被誉为伟大的文化普及者。他1882年出生于荷兰鹿特丹市一个珠宝商家庭里。在他幼年时,鹿特丹已开始成为“欧洲的枢纽”——世界上最大、最繁忙的人工港,悬挂各种旗帜的船只就停泊在他的家门口。房龙常常和他的舅舅到港口看那些货船,当他开始在纸片上涂鸦时,首先学会画的就是那些轮船。他画的轮船后来“航行”到了客房的留言簿上、桌布上和菜单的背面,最终成为《船舶及它们如何在海上航行》——这本书介绍了有关船的专门知识。海上的繁忙景象使他对地理学也有了基本的印象,他开始精心绘制地图。绝大多数孩子都是画到一定程度就去找别的娱乐了,但房龙把对绘画的兴趣保持了一生。

在一次参观过一个名为“大地和人类知识以及航海事务”的博物馆后,展品中的异国服饰、鸟的标本、船舶模型、印尼巴厘岛民的面具、拉普兰的玩偶……这一切一下子就激起了房龙探索整个世界的欲望。当他与“可能是生活在距今三万年的史前人类的头颅”不期而遇时,房龙受到了历史的震撼。他后来说过:“我10岁起……想成为非常有名的历史学家的愿望就胜过了一切。”

由于数学成绩的影响曾留过一级,当房龙转到海牙的古达中学念书时,已经15岁了。两年后,他到佛尔斯乔顿一所名叫努尔塞伊的中学就读。他从小学时就开始学习的一项技能——拉小提琴使他成了学校娱乐活动的主角。而那迅速反击的口才和寥寥几笔就能画出一幅漫画的本领,也使同学们发现他真想让别人出丑是多么轻而易举。房龙在新学校所看重的科目(拉丁语和希腊语)的成绩在班里也是名列前茅。

1900年,对房龙一直相当溺爱的母亲突然病逝,给他留下了大约3万美元的遗产。与父亲相处得不太愉快的房龙只有一个愿望,那就是逃离。房龙的舅妈萨莉是个美国人,她为房龙引荐了康奈尔大学的乔治·伯尔教授。在后者的帮助下,1902年7月,20岁的房龙乘船驶向大洋彼岸的美国,进了康奈尔大学念书。房龙和伯尔教授保持了持久的友谊,在1939年写的《我认识的一位圣人》中,房龙认真地追述对伯尔的敬意。

房龙大学二年级时进了法律学院。但是在他看来,他最想从事的是新闻业,学习法律只是开阔自己眼界的一种途径。康奈尔单调的校园生活很快就让房龙感到难以忍受,他在同学中以行为古怪而出名。当他认定自己在康奈尔再也忍受不下去了的时候,便揣着伯尔教授给他写的推荐信,来到哈佛学院重读二年级。可他几乎马上就对康奈尔大学产生了怀念,原因是哈佛不承认他在努尔塞伊中学的学分。于是他又打算返回康奈尔。1904年夏天,他决定先回一趟荷兰。在回国的船上,他结识了后来的第一任妻子、来自波士顿鲍迪奇家族的名媛伊莱扎。

1905年6月,房龙从康奈尔毕业。他很快在美联社谋到了一个职位,被调往华盛顿。这年俄国发生了圣彼得堡冬宫前对工人的“一月大屠杀”后,又发生了全国大罢工,动乱的俄国变成具有新闻价值的地方。美联社决定派年轻的房龙到俄国去。1906年6月18日,房龙与伊莱扎结婚。第二天,新婚夫妇便乘船经欧洲赴俄国。

对记者房龙而言,俄国是个让他悲观的新环境。房龙只在圣彼得堡待了一个周末,就被派往莫斯科,在那里等待包括莫斯科、敖德萨和华沙在内的定点采访任务。那年夏季,莫斯科的上流人士都逃到了黑海或法国,莫斯科只有教堂、博物馆有一些稀稀拉拉的参观者,克里姆林宫里空空荡荡,戏剧和歌剧都停演了。对于一个急于证明自己的年轻记者来说,这种状况特别能挫伤他的积极性。

不久,房龙受命到华沙为美联社设点。后又重新被调到圣彼得堡,但此时他已认定,对他来说,从事新闻工作是在浪费时间。于是他去慕尼黑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假期里,房龙到荷兰为他的博士论文收集研究资料。这篇论文是关于“革命前夜的荷兰:对18世纪人们心理的影响”。他用荷兰文列出提纲,在伊莱扎的帮助下译成德文,然后再度在伊莱扎的帮助下用英文重写一次。

1911年10月,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的房龙携妻子回到了美国。他在慕尼黑写的博士论文也改名为《荷兰共和国的衰亡》于1913年出版了,并且颇受舆论界的好评。但这本书销出不足700本,其中不少还是房龙自己买的。之后,房龙渐渐把目光转向了他以往忽视的纽约文艺界,并开始写书评。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在历经从事教师等职业失败后,房龙一直致力于写作,当一位出版商有了同样的先见之明,房龙一生的转折点便到来了。这位出版商名叫霍雷斯·利弗奈特,房龙先后和他签约写了《文明的开端》、《人类的故事》、《圣经的故事》、《宽容》等。他们的合作历时10个年头。《文明的开端》的意外热销已经表明霍雷斯·利弗奈特独具慧眼,而《人类的故事》不仅引来书评界的一片欢呼,就连给这本书挑错儿的历史教授也不禁发出感叹:在房龙的笔下,历史上死气沉沉的人物都成了活生生的人。作为美国20世纪20至40年代的著名作家,房龙的作品文笔优美,知识广博,其中不乏真知灼见。枯燥无味的科学常识,经他的手笔,无论大人小孩,读他的书的人,都觉得娓娓忘倦了。他为世人留下了30多部作品,对后人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对世界科学发展史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1944年3月11日,早晨起来后,房龙把报纸拿在手里,上楼去他的浴室。正当他面对镜子时,他的心脏瓣膜突然收缩,使他一阵阵透不过气来。他撞开了浴室的门。家人听到声响跑进来时,他已瘫倒在地板上,停止了呼吸。

自1913年出版第一部作品直至去世,房龙这个名字总是和历史联系在一起。在他去世的当天,美国《星期日快报》刊登讣告时用了这样的标题:“历史成就了他的名声——房龙逝世。”房龙把历史通俗化、个人化,将深奥晦涩的历史内容描述得令一般读者乐于接受,他使读历史成为读者的一大乐趣。 5jL3QgRDGOZYM7+0KpxwIwh2lHNmhF6Q4InOx4NlZ1E2DDNh3qtsI2TonhjB3wM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