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丝不苟严以律己的席格蒙迪

席格蒙迪(1865—1929),奥地利化学家。因在胶体化学研究上有卓越贡献及发明了超显微镜,获得1925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

席格蒙迪出生于奥地利的维也纳。父母爱好音乐,期望自己的孩子都能成为音乐家,可席格蒙迪的弟兄们个个听觉都有严重问题。这使父母非常失望。

中学时期席格蒙迪的听力更差了。人们对他说话必须提高声音。这是他生理上的一大缺陷,但席格蒙迪却使这种缺陷变成了促进他学习的有利条件。他用功沉思时,不管人们在他旁边如何高声说笑,他一点也不受影响。听力缺陷培养出了他很强的专注能力。

席格蒙迪从小就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办事认真,从不敷衍。衣服上稍微有一点污渍,他非脱下来洗掉不可。在学习上,他更是刻苦认真,学习成了他生活中的惟一重要的事。16岁时他就考入了维也纳大学,成为当时年龄最小的学生。

他认真严谨的性格使他在从事化学分析时获益非浅。他特别善于观察,有时他的实验结果,比教授们做得还要准确。在他的谈吐里,从来没有用过“大概”这一类的字眼。他不说模棱两可的话,也从不做似是而非的表示。24岁时,他获得了慕尼黑大学科学博士学位。他先在柏林化学研究院当助理研究员,后来又放弃了柏林的一切,远赴德国东部的耶拿城,当了一名玻璃厂的化验员。玻璃厂的化验设备跟他的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在那里,他发现黄金以极细的颗粒分散在水中形成“胶状金”后,能够制造出光泽像红宝石一样的玻璃。

固体以极微细的颗粒(大小约在几百万分之一米)分散在液体中的分散体系,称为溶胶。席格蒙迪发现可以用电解的方法,分散或提取这些金属的细微颗粒。但是怎样能够直接观察胶体微粒,一直是个困难的课题。席格蒙迪终于研制出一台极精细的超显微镜。利用这台超显微镜,人们可以观察到直径亿分之一米的任何微粒的形状。贝仑用席格蒙迪所发明的仪器做了试验,求证出自然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常数——阿佛加德罗常数。

后来,席格蒙迪又用实验证明,溶液的色泽与溶液的某些量化指标有关。接着他又以电解的方法阐明了怎样保护胶体的稳定,以及怎样破坏胶体,使微粒凝结沉淀出来。由此,他解决了生物化学、细菌学、土壤物理学上许许多多的难题。 V670S4k7cE7E8xO3mnz1PGYSb5d9BwfihHehsQCQP56keqPvn5dFFS4Y+HEqjN+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