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天文学史的第一页,便是发现小行星。1801年1月1日,意大利天文学家皮亚齐找到了第一颗小行星——“谷神星”,从而揭开了发现小行星带的序幕。
在整个太阳系中,火星轨道与木星轨道之间存在特别大的空隙,这使各行星在太阳周围的排列显得不太协调。这促使人们猜测在这一区域内可能有一颗尚未被观测到的行星。于是,整个欧洲大陆掀起了寻找这颗行星的热湖:在巴黎,天文台建议请24位天文学家分工,每人负责15度区域反复搜索;在德国,更是有6位天文学家成立了“天空搜索队”,用高质量的望远镜对这一行星进行系统追踪。但令人振奋的消息却首先从意大利传来。
1801年1月1日夜,西西里岛天文台台长皮亚齐在对金牛座进行通常的巡天观测时,发现了一颗从未见过的星体。此后,皮亚齐对此星连续跟踪41个夜晚,初步认定这是一颗彗星。他将这一发现告诉了德国柏林天文台台长波德,但波德肯定地指出:这不是什么彗星,而是多年来人们苦若寻找的、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的行星。后来进一步的观测证实,这确是一颗行星,人们将之命名为“谷神星”。由于它太小了,直径仅为地球的1/16,于是人们相信:在它的附近应该还有其他的行星。这样,随着搜索范围的扩大,众多小行星相继被发现,它们一起组成了火星与木星间的小行星带。现在,人们发现的小行星已达数千颗之多,并且这一数字仍在不断增长。在对小行星的发现和研究中,我国的天文学家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