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吃苦的生活给了她创造力

正就读于湖北省枝江市第一中学高二年级、年仅17岁的李玲玲发明的高竿喷雾器获亿利达青少年发明奖。李玲玲小时候的家庭条件只能用一个字来概括:穷。为了养育李玲玲姐弟俩,为了给瘫痪在床的玲玲奶奶治病,务农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玲玲姐弟俩几岁起就自己独立生活,做饭、洗衣服、照顾大小便不能自理的奶奶。冬天洗衣服特别冷,要敲开池塘里的冰。玲玲家住在江心,去城里要坐渡船。因为出门太早回来太晚,99%的情况下,渡船上只有父亲一个乘客,父母亲的操劳程度可想而知。李玲玲吃苦勤奋的精神受益于家庭的熏陶。眼见家人通过自己努力从一穷二白到现在的样子,李玲玲对改善自己的生存环境信心十足。她坚信:凡事只要肯付出,就一定会有收获。

李玲玲从小就对科学小发明有着浓厚的兴趣,特别喜欢看一些关于科技方面的书籍,这为以后的小发明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是受父亲的影响。玲玲还很小的时候,她的父亲曾发明了沼气自动跳闸开关,被全国数十家报纸报道过。全国各地很多人不远千里到玲玲家学习、取经,玲玲父亲收到的感谢信装了满满一抽屉。玲玲从懂事起,目睹父亲鼓捣这个,研究那个,对新事物的好奇之心让玲玲深受感染。父亲在武汉打工时,看到防盗门,就自己学着做。玲玲还记得父亲亲手做的第一扇门是用板车拉回来的,不很美观,但特别结实耐用。

农村每到夏季,蚊虫成群,不时在人的身上叮咬一口,吸血不说,还让被叮咬的人奇痒难忍。好在有“灭蚊剂”,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那些小东西总是躲得高高的,让当时身高不足1.6米的李玲玲望“蚊”兴叹。不得已,玲玲只好站在凳子上进行“杀蚊”行动,但年幼的弟弟此时却总是出来捣蛋,他要么摇晃着凳子取乐,要么做些他觉得好玩却十分危险的动作。李玲玲不得不动一番脑筋,与狡猾的蚊子和顽皮的弟弟“智斗”。增加灭蚊剂的长度成为最佳选择,李玲玲最初是用一根竹竿扎在药瓶上用线拉,但每次只能拉一下,很费事。经过多次改造,加上父亲的帮忙,一个高秆喷雾器的小发明终于成功了!

高竿喷雾器的发明问世,让李玲玲捧回了一个“亿利达青少年发明奖”。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亲自为李玲玲颁奖。杨振宁握着李玲玲的手说:“以后我们中国人得诺贝尔奖的希望就在你们身上。”李玲玲傻乎乎地连连点头:“好好好,我一定努力!” hQbNbrrPlGaR/JINnbYG6+DhxLoO3xBOcV6k3NmnQNM4HKZm6KQeMdmNHJTD8om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