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从“破坏王”到小发明家的转变

赵念从小就对身边的一切充满好奇。四五岁的时候,她拿着闹钟,睁大了眼睛问妈妈:“为什么这个东西会动会响呢?我可不可以看看它里面是怎么回事呀?”妈妈递给她一把小起子,不一会儿,闹钟在赵念的野蛮“摧残”下被拆得七零八落。

她家里的小玩具、洋娃娃全都难逃“噩运”,不是被她大卸八块,就是被她“开膛破肚”,统统面目全非。赵念在干完“破坏工作”之后,总会大声宣布:“这个太简单了,我以后要做一个更好的!”就这样,赵念成了家里的“破坏王”。

值得庆幸的是,赵念的爸爸妈妈对女儿的破坏行为不仅“放纵”,甚至常常还扮演“帮凶”的角色。遇到女儿好奇的问题,他们总是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去探个究竟。

赵念的爸爸从事技术工作,常常在家里摆弄一些复杂的线路。赵念总是着迷地看着爸爸工作,不时地问上一些问题,爸爸也都耐心解答。渐渐地,简单的问答已经满足不了赵念的求知欲,她央求爸爸给她一些动手的机会。

焊电路板是她的第一件差事。当赵念兴致勃勃地把焊好的电路板拿到爸爸面前“邀功”时,爸爸哭笑不得——焊锡一大团一大团地粘在了一起,电路多处短路。赵念并不气馁,虚心地向爸爸请教焊接的要领,在废弃的电路板上反复练习。当她再次得意洋洋地展示焊接“成果”时,爸爸已经挑不出毛病了。

上初中了,在物理课上学了电学原理之后,每次遇上保险丝“罢工”,赵念都会抢先卷起袖子,关掉电闸,三下五除二地左拧右拧,就让家里恢复光明。

赵念是个沉默内秀的女孩子,平时比较喜欢思考,她的一些发明创造的小点子也都源自对日常生活的观察与思考。

曾经一段时间,电视、报纸上频繁出现有关汽车追尾事故的报告。于是,赵念设想着要在汽车上加一种装置,以避免事故的发生。她了解到:追尾事故的发生多是因为前车紧急刹车,后车来不及做出相应的反应。她脑海中灵光一闪:何不让紧急刹车发出比正常刹车更为强烈的警报信号。

然而,这样的警报设施虽可以起到提醒作用,却不能在两车相撞时起到安全保护作用。于是,赵念又开始思索着,要给汽车加个“防撞衣”。那天,她乘坐公汽,偶然目睹了一辆小货车与的士相撞的惊险一幕,庆幸的是前面那辆小货车后面载的一张席梦思床垫,竟将后面迎头撞上的的士给“弹”了回去,一场车祸被奇妙地化解了!而赵念的“可识别快慢刹车的汽车安全保护系统”也受此启发,得以进一步完善。

拿了三个国家专利,而且保持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在这些成功的背后,赵念可吃了不少苦头。

赵念的学习很紧张,绝大部分课余时间都得花在功课上,发明制作只能见缝插针地利用间隙时间。发明设计考验人,动手制作更锻炼人。尽管精力、体力都很有限,赵念捋起袖子干起活来,可毫不含糊。

为了制作“可识别快慢刹车的汽车安全保护系统”的汽车模型,赵念从街上捡回人家装修剩下的废木板,用锯条切割成块。别看这项工作没什么科技含量,干起来还真不容易——木板比看上去的更硬,锯条比想象中的更难使。尽管不知用断了多少锯条;尽管双手被锯子磨得伤痕累累,痛得连工具都握不住;尽管最后成型的汽车模型十分简陋,甚至车轮还是个六边形……但最终,赵念还是如期完成了模型的制作。

看着一堆杂乱无章的原材料在自己的手中变成有模有样的小发明,这种欢欣无法言语。实践的过程中,赵念感受很多。她说这世界上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她说很多事情说来容易做起来难,只有“又说又练才是真把式”;她说书本上看似枯燥的知识,运用于实际之后原来那么有趣;她说这个世界远比自己想象的要广阔…… 2cz5XfeRNSvzkpwxB9B6ZHPX14/qYc+d6SbLSR9lZHpshM/YCkWpNDr8Pc9VyLd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