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鱼雷艇

鱼雷艇是以鱼雷为主要武器的小型高速水面战斗舰艇,主要用于近岸海域协同其他兵力作战,以编队方式对敌人大、中型舰艇实施鱼雷攻击;也可以反潜,布雷,施放烟幕及遣送侦察兵力上陆。

诞生

鱼雷艇诞生于美国南北战争(1861-1865年)时的水雷艇。当时还没有鱼雷,水雷艇艏部突出一根长长的撑杆,撑着水雷向敌舰猛烈撞击,将敌舰炸毁。

1864年,北军的水雷艇就靠这种办法炸沉了南军的“阿尔比马尔”号装甲舰。以鱼雷为主要武器的小型高速水面战斗舰艇。

1866年,在奥匈帝国工作的英国工程师R·怀特黑德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条能够自动航行的水雷。由于它能象鱼一样在水中运动,因而被称为鱼雷。后来制造了专门用来发射鱼雷的舰艇便是鱼雷艇。

发展

世界上第一条鱼雷艇是英国于1877年建造的“闪电”号,几乎与英国同时,俄国建造的“切什梅”号和“锡诺普”号水雷艇也可看作是最早的原型鱼雷艇。

1887年1月13日,“切什梅”号和“锡诺普”号第一次用鱼雷击沉了土耳其海军的“国蒂巴赫”号通信船。

此后,欧洲各国海军都相继制造和装备了鱼雷艇,鱼雷艇的性能也不断得到改善。在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鱼雷艇都取得了较大战果。如1917年奥地利巡洋舰“维也那”号、俄国巡洋舰“阿柳格”号都是分别被意、英鱼雷艇击沉的。在1918年6月10日,2艘意大利鱼雷艇用2发鱼雷就击沉了奥匈帝国的万吨级战列舰“森特·伊斯特万”号。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等国的鱼雷艇参加了约800次战斗,击沉敌方舰船约400艘;苏联海军用鱼雷艇对德国舰船攻击385次,发射鱼雷539枚,击沉舰船209艘。

1950年6月29日,朝鲜海军的鱼雷艇击沉美国巡洋舰“芝加哥”号,这是现代海战史上用鱼雷艇击沉的最大军舰。

20世纪50年代中国已成批建造双管鱼雷艇,70年代又建成四管鱼雷艇。在多次海战中,取得击沉国民党海军“太平”号护卫舰,“洞庭”号、“永昌”号炮舰,“剑门”号猎潜舰的战果,在保卫海防中起了重要作用。

作用

鱼雷艇主要用于在近岸海区与其他兵力协同作战,以编队对敌大、中型水面舰船实施鱼雷攻击,也可用于反潜、布雷等。

现代鱼雷艇有滑行艇、半滑行艇、水翼艇3种船型,满载排水量40~200吨,航速40~50节。续航力400~1000海里,自给力2~5昼夜,在3~5级海情下能有效地使用武器,4~6级海情下能安全航行。

主动力装置多数采用高速柴油机,少数采用燃气轮机或燃气轮机-柴油机联合动力机,航速40~50节。装备有鱼雷2~6枚,单管或双管25~57毫米舰炮1~2座,有的还装备有火箭深水炸弹发射装置、拖曳或声呐和射击指挥系统。

种类

根据排水量和尺度,现代鱼雷艇一般可分为大鱼雷艇和小鱼雷艇。

大鱼雷艇的排水量为60-100吨,有些还在1000吨以上,续航力为600-1000海里。可远离基地在恶劣气象条件下进行活动。一般装2~4座鱼雷发射装置,个别的设有6座鱼雷发射装置。多数大鱼雷快艇可携水雷、1~2枚深水炸弹、少量烟幕筒,通常还装备高射武器。

小鱼雷艇的排水量为60吨以下,续航能力为300-600海里。艇上一般装2座鱼雷发射装置。1-2门小口径高炮或2-4座大口径高射机枪。小鱼雷艇只能在近岸或风浪较小的海域进行战斗活动。

性能

鱼雷艇体积小,航速高,机动灵活,隐蔽性好,攻击威力大;但适航性差,活动半径小,自卫能力弱。

在20世纪50和60年代,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鱼雷艇部队,鱼雷快艇曾多次参加海战,取得了击沉国民党海军太平号护卫舰,洞庭号、永昌号炮舰,剑门号猎潜舰的战果。

缺陷

鱼雷艇是近海攻击的利器,但自身也有着明显的缺憾:续航力低、防护力弱,不要说大口径舰炮了,即便被一、二发小口径炮弹直接命中要害部位,也有可能造成致命伤。

所以,海上游击战有与其性能相适应的必然战法,秘密接敌突然发起攻击,遂成为它扬长避短、使恐怖破坏力得以发挥的关键。

发展趋势

随着现代化探测和作战手段的日益发展,鱼雷艇隐蔽出击的作战优势日益降低;导弹艇出现后,鱼雷艇的作用有所下降。但鱼雷艇具有打击威力大、建造容易、周期短、造价低等优点,加之鱼雷性能不断提高,舰艇隐身技术的发展,鱼雷艇仍为不少国家作为近海防御的兵力予以保留和发展。

发展趋势:采用隐身技术,使鱼雷艇能隐蔽出击;提高鱼雷艇的航海性能;改善鱼雷性能;采用小型化和自动化电子设备,以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和射击精度;采用轻型舰空导弹或导弹与舰炮结合的武器系统,以提高对空防御能力。

各国鱼雷艇

中国湖川级鱼雷艇

湖川级(6625/026/R704)鱼雷快艇,1963年服役,先后进行了多次改型,有6625、026、R704等型号,现已部分退役。

025型为铝质艇由沪东造船厂制造;026型为钢质艇由江新造船厂制造。

中国自行设计研制的水翼鱼雷快艇。中国海军轻型舰队主力。曾出口阿尔巴尼亚12艘、巴基斯坦、罗马尼亚和坦桑尼亚等国。

该艇长21.8米,宽5米,吃水1米,排水量45吨。主发动机为3台柴油机,功率2646千瓦,航速55节,续航力为500海里。艇上装备有2具鱼雷发射装置和4挺14.5毫米舰用机关枪。另外装有1座对海搜索雷达。

中国P6鱼雷艇

“p-6”级鱼雷艇为65吨木质结构的无断级滑行艇,系苏联战后发展的标准型快艇,它集中反映了苏联快艇的研制经验,也是一种载多种武器的快艇。

艇体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的EICO80英尺型艇非常相似,只是“p-6”级艇约加长1.5米。

该级艇长24.9米,宽6.0米,吃水1.8米;标准排水量57吨,满载排水量66吨;最大航速45节,续航力450海里/30节;艇员20人。

动力装置:4台M50型柴油机驱动4个螺旋桨;主机总功率4800马力。

武器主要有2具533毫米鱼雷管,其安装角稍向舷外张。自卫武器有2座50年代初研制的双联装25毫米防空炮,首炮布置在中线面偏左,以便艇长在艇首方向有良好视界。两舷载8枚深水炸弹。

在驾驶台后面耸立一个栅桅,可向尾部放倒。初期建造的艇,桅上装有“皮头”对海搜索雷达筒形天线罩,到60年代改装“罐头”对海搜索雷达(鼓形天线罩)。

苏联约建造600艘“p-6”级艇。

1956~1961年先后将许多“p-6”级艇改装为MO-VI级猎潜艇和“蚊子”级导弹艇。

“p-6”级艇在国外的分布相当广泛。古巴、埃及、原民主德国、印度、伊拉克、波兰、越南、阿尔及利亚、几内亚等均获得转让。苏联海军已没有此级艇服现役。

英国一号鱼雷艇

一号鱼雷艇,又称“闪电”号鱼雷艇,是英国在1877年制造的专门发射鱼雷的小艇,即鱼雷艇。英国海军将其命名为海军的“1号鱼雷艇”。

1869年,英国工程师怀特海德发明了水中兵器鱼雷,它由压缩空气推进,在水下以6节的速度可航行276米,头部装有8.2公斤炸药。鱼雷的爆炸力大,可以用来攻击水面舰艇。鱼雷艇就此问世。

一号鱼雷艇能在风平浪静的海面上航行,具有19节的航速,而其所装备的鱼雷则能以18节的航速航行584米,用它可以对付当时最大的装甲舰。

鱼雷艇问世后,受到各国海军的重视。此后,奥地利、希腊、德国、意大利、日本及北欧各国的海军纷纷制造和拥有鱼雷艇。 K2okYEVissODLp/+HD2UqAHNE90u55abOAkTgp64YPNB33W43AuwxPt14Hg/GUH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