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发展历程

在1971年,美国陆军选择了“红眼睛”II当做未来的便携式防空导弹,型号为FIM-92。这个“先进导引头计划”最后给予了提高,1972年3月,“红眼睛”II被重新命名为“毒刺”,被称为第二代便携式防空导弹。“毒刺”设计使用一个更灵敏的导引头和拥有更好的动力学性能,增加迎头交战能力和一个综合“敌我识别”系统。

1973年11月开始XFIM-92A制导测试,但是因为技术上的问题暂停和重新启动几次。1974年第一次制导测试在白沙导弹靶场进行,发现存在许多问题。这引起了美国陆军导弹司令部发展“毒刺”

预备系统的决定,采用一个可重复使用的激光装置附件,装配到发射装置上,当做制导系统,由福特航宇公司负责。

感到压力的通用动力公司为补救系统发现的问题和减少不断上升的成本,开始进行设计审查,结果导致电子零配件使用的总数减少15%和采用可分离的控制手柄部件的新设计。1975年7月,XFIM-92A进行第一次肩射,这些变化使测试结果获得相当大的进步。1976年2月,美国国防部感到满意,早先在系统上发现的问题已经被克服。1977年,用于发展“毒刺”预备系统的资金停止拨付。1978年,经过一个需要130枚测试导弹用于发射去确认设计的工程研制计划之后,“毒刺”最后终于被批准生产。1978年4月,通用动力公司获得第一份合同用于FIM-92A导弹的批量生产。1979年批量生产启动并且同一年第一批生产型开始交付。然后用“毒刺”导弹以一对一的方式替换旧的FIM-43“红眼睛”导弹。1981年2月使用基本型FIM-92A“毒刺”的第一个军事单位达到初始作战能力。

在1977年,通用动力公司为下一代的“毒刺”研制被授予一份全比例工程发展合同,也就是采用“被动光学导引头技术”的第三代“毒刺”-POST。创造性地运用了由微处理器控制的先进“被动光学导引头技术”,寻的制导头采用一种红外/紫外双色玫瑰花形扫描引导技术提高导弹的目标探测能力,制导装置能收集更多的信息,用红外、紫外能量比率鉴别红外干扰和不利背景源,大大提高了目标的探测能力和抗红外干扰能力,极大地增强了“毒刺”导弹的作战性能。

“毒刺”-POST从1983年开始小批量生产,同时继续生产基本型“毒刺”。“毒刺”-POST系统从1987年7月开始在美国陆军部署。在1987年8月结束生产前这两种型号生产的总数超过16,000枚,但其中“毒刺”-POST导弹制造了600枚。

如同“毒刺”效能的进一步,通用动力公司在1984年9月开始发展采用“可再编程微处理器”的第四代“毒刺”-RMP。最大的变化是允许弹载数字微处理机定期对制导与对抗软件重新编程去对付最新威胁,取代每次必须通过对导弹重新设计。从1987年11月开始正式全面生产新的“毒刺”-RMP。“毒刺”-RMP的出口型没有可再编程模块,但是包括有植入红外对策组件,能击败所有北约已知的威胁。

1988年3月,通用动力公司被授予一份高达六亿九千五百万美元直到1991年的多年“毒刺”生产合同,去提供数量超过20,000枚的“毒刺”-RMP导弹。其实在这之前,美国陆军导弹司令部在1987年9月2日选择当时的雷锡恩导弹系统公司当做第二个承包商用于生产这一型号,每年连续生产“毒刺”-RMP超过1,000枚。雷锡恩电子系统公司最初获得的二千四百六十万份美元合同用于生产400枚导弹,另外还有一个五千四百四十万美元选项,用于在1989年为训练使用另外生产1,500枚导弹。1989年7月第一批生产型“毒刺”-RMP交付给了美国陆军。在1990年雷锡恩电子系统公司被允许同通用动力公司竞争每年的生产合同,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降待美国陆军采购成本。1990年4月,雷锡恩得到了一份四千五百一十万美元合同用于生产1,383枚导弹。但以后每年生产中,通用动力公司恢复唯一的供应者。最后的生产资金在1992财年提供,美国陆军总共获得了29,108枚“毒刺”-RMP导弹,另外的导弹生产则用于外销和向其它美国武装力量提供。1992年,美国通用公司被授予一份合同用于改进FIM-92A/B/C性能,能够对抗最新的干扰系统。因此发展“毒刺”-RMP Block I,修改RMP软件去发现低信号目标,即使在更多杂乱的干扰环境也能发现无人机、巡航导弹和轻型直升飞机。还安装了一套环形-激光陀螺仪滚动传感器和一块锂电池。随后不久在1992年5月,负责“毒刺”导弹生产的通用导弹分公司卖给了休斯公司,因而变更了主承包商。第一批生产型“毒刺”-RMPBlockI在1995年交付给美国陆军。同时,大量已有的约8,500枚FIM-92A“毒刺”和FIM-92B“毒刺”按照“毒刺”-RMP Block I标准进行升级,在1999年完成。“毒刺”Block I也被欧洲“毒刺”计划集团制造去转换到这种型号。“毒刺”BlockI在生产中被看做新的构造和改型。

“毒刺”-RMPBlockI也被广泛运用到“布拉德利-后卫”防空战车、“复仇者”防空系统和被航空单位当做一种直升飞机挂载的空对空导弹。

1996年被核准开始发展最新型“毒刺”BLOCKII,也就是先进型“毒刺”。采用新型焦平面阵列红外成像导引头,也被称为小直径成像导引头,增加探测距离和精确性,尤其在高杂波和强干扰环境。增加探测距离和“毒刺”导弹有效射程,达到大约8000米。

“毒刺”BLOCKII仍处于工程及制造研制阶段。在1998年初休斯导弹系统公司被雷锡恩公司收购,也就是现在的雷锡恩电子系统公司,成为“毒刺”导弹的新主承包商。本来计划早在1999年正式生产,已经被延期好几次。在2001年计划将已有的总数达到5,000枚导弹升级到先进型“毒刺”,用于前方防空和空对空两种任务去对抗干扰环境中的直升飞机、无人机、巡航导弹和现代化的隐形固定翼飞机。

欧洲的“毒刺”-RMP生产计划是隐蔽在这个区域的国际计划下面。在德国服役中,它即是Fliegerfaust-2(FLF-2),而且部署在德国陆军、海军和空军。一系列的发射平台被戴姆勒-奔驰航宇公司的一个子公司发展,用于在舰艇、轮式和履带式车辆上装备使用。德国和荷兰已经试验他们的单兵便携式“毒刺”系统和一部预警雷达系统组合去提高它的性能。荷兰陆军使用Hollandse Signaalap⁃paraten公司的“雷达设备增程提供全方向目标报告”机动拖车安装I/J-波段雷达系统和综合“敌我识别”系统,雷达系统在1985年服役测试时非常成功。雷达提供目标预警达到40公里之远和飞行高度在15和4,000米之间,然后移交到一个“毒刺”发射组用于交战。

一直到2001年为止,“毒刺”所有的型号已经被制造的总数超过70,000枚,包括国外生产的。目前的最先进生产型号是“毒刺”-RMP Block I导弹。 qQWB2Q7LxtzpDI7nMsy8fNU+L5dLCrtBthj8rArlHl0KveVcg9Pq1t1Xtc3wPyO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