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中国B611型战术近程地地导弹

2004年中国珠海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B611与众多新锐武器装备集体亮相,各大媒体几乎发出同样的声音:“中国军方在航展上亮相了近百种导弹”。其中,B611型战术近程地地导弹武器系统更是吸引了世界关注的目光,据英国《简氏防务周刊》专家分析,该系统着眼于国内国外市场,除出口国外,也可用于装备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

研制历程

B611型战术近程地地导弹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开发研制的一种固体近程战术地地导弹武器系统。该系统的核心DB6型导弹已经投入生产好几年了,其早期型号为一车一弹,采用导轨式发射。重达24吨的6轮运输安装发射车直到2003年才完成。

展出的系统是最新的发展型号,根据客户的需要进行了全面改进。发射车采用8×8底盘,全车重量轻,具有优异的机动性能。发射装置改为具有包装储存和发射功能的密封箱式结构。箱内冲氮气,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能保证导弹不受环境影响,平时检测导弹也无需打开箱盖。每辆发射车装备两发导弹,火力增强一倍。本车采用倾斜式箱式发射方式,发射箱既是导弹存储容器又是发射装置,可大大提高导弹的可靠性和战场生存性,简化导弹的存储和补充。全系统包括一辆双联装运输安装发射车、一辆通讯指挥车和一辆保障车。每辆通讯指挥车通常指挥着6辆发射车。导弹重约2吨,采用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在大气层内飞行,采用4片可控尾翼进行飞行控制。该导弹采用先进的捷联惯导制导系统,圆概率误差小于150米。B611型系统可用于战场火力支援,攻击战役纵深目标、后勤补给运输线、弹药库、导弹发射阵地、炮兵阵地、指挥通信中心、机场、交通枢纽等目标,也可用于战场威慑,消灭敌方有生力量,打击城市目标。

性能

B611型武器系统结构简单、反应快速、生存能力强,具有较高的命中精度、良好的机动性能、极好的可靠性和较强的战场生存能力。所以车辆均能伪装成普通的运输车辆,具有很强的隐蔽性,而且由于发射车采用自动定位定向技术,自动化程度高,能快速进入和撤出阵地。系统的发射准备时间不超过25分钟,能够快速完成发射任务,发射后不出5分钟即可撤离阵地,因此大大提高了导弹系统的生存能力。它采用惯性捷联-计算机控制系统,在飞行中实行全程控制。目前采用机械式惯导装置,精度为150米,今后导弹还可采用激光陀螺仪,命中精度将大幅提高。导弹也可以根据客户的需要加装雷达指令修正系统,使精度达到更高的水平。

B611具有一定的点目标精确打击能力。现在B611提供给用户的是单弹头高爆战斗部。弹头重量达到480公斤,与美国陆军战术导弹系统同级。

B611型导弹系统能够灵活打击各种不同种类目标,它可以根据客户的需要安装不同的战斗部。除了上面提到的单弹头高爆战斗部外,还包括云爆战斗部和子弹药。导弹的子弹药可以是制导子弹,能够对装甲目标和机动小目标实行远程精确打击。B611具有左右45°的扇面发射能力,大大增强了系统的打击范围。

B611为150公里的射程,完全不受国际弹道导弹输出禁令的影响。展出的沙漠迷彩涂装也表明了B611的出口对象。据介绍,该系统已经成功出口。该导弹使部队具有了对敌方战役纵深第二梯队的精确打击能力,而且还可对友邻部队的作战目标进行精确打击。其性能可与俄罗斯SS-X-26短程导弹相媲美。

系统构成

B611型战术近程地地导弹构成是:导弹2枚,发射车1辆,指挥通信车1辆,保障车1辆。

主要技术参数

最大射程:150公里,最小射程:80公里,战斗部重量:480公斤,命中精度:150米,发射准备时间:25分钟,撤收时间:5分钟,发射方向:±45°。 UUY12TSx4HNsYLxxxLRBDmfTOOPXVRJrvffjUjpIfRHPc0OMVhRR2fWStu7X94hy



中国台湾青蜂短程地地战术导弹

“青蜂”近程地地弹道导弹,导弹长6米,最大直径0.6米,有效载荷400~500千克,弹重1500千克,弹头只有烈性炸药爆破弹,最大射程130千米。

“青蜂”导弹是一种技术比较落后的单级近程战术导弹。一是命中精度较低,为150米。按精确制导武器的标准,精度应在千分之一范围内,即“青蜂”命中精度应小于130米。这主要是由于其采用了主动式低成本简易惯性制导方式。二是毁伤能力低。弹头重量轻,种类单一,只能杀伤暴露在地面上的目标,对防护能力较强的装甲目标和地下工事目标毁伤效果差。三是采用液体火箭发动机,氧化剂为抑制性红色发烟硝酸,约500千克,燃烧剂为偏二甲肼,约200千克。这两种推进剂在工厂生产时就预先包装在两个圆筒型贮箱内,可密封贮存五年以上。目前这种液体型近程战术地地导弹已被世界各国普遍淘汰。

与同样性能的固体导弹相比,“青蜂”结构较复杂,发射重量大,可谓“又大又笨”。四是该弹连续发射时间间隔较长,无突防措施,飞行速度较低,易被拦截。值得指出的是,“青蜂”导弹也非一无是处,它有一定的机动作战能力。目前台军以营为单位,将“青蜂”导弹配属台湾陆军炮兵部队,共配置导弹发射架超过40部,导弹数量100枚左右,主要部署于金门、马祖地区。估计到2005年,发射架将增加到50部,导弹150枚。 U6he2VNjU71QGREqBcf0rp1P9Csjfw6m40aAqzu9jEO7l/2M4FCnn8nHI8I2v/6l



中国台湾地地导弹

总体上看,“青蜂”导弹虽然是一种固定阵地发射的战术地地导弹,但这种导弹也有一定的机动作战能力。这主要是由于“青蜂”导弹的发射车不仅能在平原行动,而且还能在山地、沼泽等地形上行驶。导弹运输车的最大行驶时速为64公里,导弹测试合格以后的最大行驶距离为450公里。如果超过了这一距离,导弹就必须拉回去重新测试。否则,就难以执行作战任务。

“青蜂”导弹的地面设备主要由三台车组成,即起竖发射车、运弹车和吊车。运弹车裁有2枚备用的导弹。因此,“青蜂”导弹一个发射架最多只能连续发射3枚导弹。由于每发射完一枚导弹后,必须用吊车把导弹从运输车上吊到发射车上,这一过程约需半小时左右,所以,这里所说的连续,实际上是一个比较长的时间间隔。再加上每发射一枚导弹后,通常要机动到另一个预有准备的阵地上实施发射,所以,这一时间间隔就更长了。

“青蜂”导弹以营为单位配备到军级炮兵部队。每个营建有2-3个导弹连。每个连配备若干部发射架,每部发射架配备2-3枚导弹。

“天戟”导弹

除“青蜂”导弹外,台湾正在研制的地地导弹还有“天戟”和“天马”两种地地导弹。

“天戟”导弹是在李登辉的一手策划下进行研制的。当时,为了提高对大陆的攻击能力,台湾军方不惜耗资10余亿台币,将其“天弓2型”地空导弹改制成“天戟”导弹。据说,目前已完成了大部分测试工作。如果没有其它意外情况的话,这种导弹将会很快装备部队。

由于是从“天弓2型”导弹改装而成的,所以,“天戟”导弹的外形尺寸与“天弓2型”导弹非常接近。弹长约9.1米,弹径0.41米,最大速度5850千米/小时。但其有效载荷却增加到150公斤,最大射程为320公里。这种导弹采用了固体发动机,因此,反应速度比“青蜂”导弹快一些。可是“天戟”导弹命中精度偏差竟达1000米,比“青蜂”导弹还差。

“天马”导弹

据台湾媒体报道,台湾曾制定了一个称作“逖靖”的中程弹道导弹的计划。实际上,指的就是台湾秘密研制的“天马”导弹。严格地说,这种导弹仍然是一种近程地地导弹。该导弹的设计射程为950公里,但台军对外却声称,这种导弹最大射程可达1000-1200公里。从而给人一种台军拥有中程导弹的印象。可见,台军对这种导弹寄予了很高的希望。因为这种射程能使台军对我沿海二线到三线一带构成较大威胁。

“天马”导弹的有效载荷为500公斤,弹头为常规弹头,采用两级固体推进系统。导弹的制导方式仍将采用惯性制导。因此,这种导弹的威力其实并不大,命中精度也不会很高。

虽然台湾一心想发展“天马”导弹,但由于台湾科研力量、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再加上超级大国的干预,所以,目前台湾在这方面难有作为。“天马”计划很可能死腹中。

台湾的地地导弹作用究竟有多大?从台湾地地导弹的作战能力上看,由于这些导弹目前均部署在本岛,其射程较近,只能起到战术支援的作用。台湾的这些地地导弹充其量只能算是第二代导弹。目前,先进国家的地地导弹已经发展到第四代了。 U6he2VNjU71QGREqBcf0rp1P9Csjfw6m40aAqzu9jEO7l/2M4FCnn8nHI8I2v/6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