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俄罗斯SS-27洲际弹道导弹

俄罗斯最新一代地对地洲际弹道导弹,又称PC-12M型导弹,北约称为SS-27。它是“白杨”(SS-25)的改进型,是21世纪俄罗斯战略核力量的支柱装备,将替换俄罗斯陆基战略核力量现有的6种导弹。

白杨—M导弹是俄罗斯联邦总统的超级秘密武器。白杨—M洲际弹道导弹重47吨,长近23米,安装有固体燃料发动机,能以疯狂的速度拔地而起,可以摧毁1万公里以外的目标。而无论敌人以什么样的方式拦截,都无法把它击落,这就是为什么美国人称“白杨—M导弹”为“疯子”的原因。美国人承认,“白杨—M导弹”大大降低了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的效果,从而使他们的计划产生了混乱。

研制历程

“白杨”—M导弹系统的研制工作始于80年代后期。1994年12月20日,“白杨”—M导弹进行了首次试射,原计划进行7次试射,实际上只进行了4次。1997年7月8日,在普列谢茨夫靶场“白杨”—M导弹进行了第4次发射试验,也是定型前的最后一次发射。

“白杨”—M导弹系统是俄罗斯导弹制造业历史上第一种自己研制和生产的导弹系统。

装备试验

塔曼导弹师装备的2枚单弹头式“白杨”-M导弹,只是该师计划中一个团应配备10枚数量中的1/5。俄方也通报了这两部发射井的地理坐标:北纬51度48分,东经45度39分;第二部发射井的地理座标是北纬51度45分,东经45度41分。

之前,塔曼师装备有100多枚PC-22(SS-24)型和PC-18(SS-19)型战略导弹。塔曼导弹师位于俄罗斯萨拉夫州,离萨拉托市仅20多千米的距离。在这里的地下储存着巨大的能量,并且已进行核战备值班30多年。

在首批装备的2枚“白杨”-M导弹中,第1枚为教学训练弹,用于战勒人员的训练,以便充分掌握这一新型武器的使用技巧。所谓训练弹就是除战斗部和固体燃料外,其它组件和设备齐全,所缺设备和组件都配备有模仿器并用相应的重物予以配平,在重量上与实弹别无二致,在教学训练时可演练发射准备到实弹发射的全过程。

第2枚为正式列装导弹,但没有安装上战斗部,专家们解释导弹上未配备战斗部的原因是“白杨”-M导弹系统仍处于试验阶段,并没有完全正式定型,首次装备部队进行试验性战备也是研制和训练的重要环节之一。

只有完成了全部试验工作之后,导弹上才能安装上真正的战斗部。现在用于“白杨”—M导弹的核弹头正存放在国防部的特种仓库中,处于随时待命状态。

俄罗斯军方表示,“白杨”—M导弹具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飞行技术性能,比国外同类型导弹先进5~6年时间,在目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防空武器无法将其击落。俄罗斯武装力量将携带“白杨”—M导弹系统进入21世纪。

性能特点

“白杨”—M导弹系统之所以引起世人的关注,主要是因为它所拥有的战术技术性能优势。该导弹为单弹头式洲际战略弹道导弹,采用多种制导方式,是一种3级固体燃料导弹,即可机动发射,也可固定发射。

该导弹长(带战斗部时)22.7米,直径1.95米,导弹发射重量47.2吨,投掷重1200千克,飞行距离超过10000米,核装药的准确当量虽未公布,但根据某些信息可以确定,弹头爆炸当量约为55万吨,命中精度小于90米。

但并不完全是上述这些指标使“白杨”—M导弹系统成为现代化的武器系统,其主要优势是它在穿越敌方反导弹防御体系时的飞行和作战稳定性能。首次使用的3台巡航固体燃料发动机功率强大,这不仅可增加导弹战斗部的重量,也可使导弹能够比其它俄制导弹以更快的速度飞行,大大缩减导弹在轨迹主动段中的时间和高度,同时,数十台辅助发动机、操纵仪表和设备使这种快速飞行很难被敌方预料到,从而极大地提高克服敌各种反导弹防御系统的能力。

虽然,在所有的“白杨”—M导弹试射中美国的侦察卫星都极力进行跟踪,但据俄专家估计,美国人至今也不明白,该导弹是如何“跳过“美电子监测仪器监督系统的。即使美国人事先也接到了这一导弹系统的战术技术性能参数,但他们也未搞清这一问题。看来,俄在新型武器系统中专用技术的使用不仅仅限于导弹的重量和体积指标上。

“白杨”—M导弹上安装有准确的引导和控制系统,由于在这一系统中采用了新技术,“白杨”—M导弹的核武杀伤因素极为稳定,导弹完全没有对电磁脉冲的敏感性,可以毫无问题地发射、飞行并最终击中地球另一端的目标。

“白杨”—M导弹系统又一个突出的性能是它可以与任何发射装置进行统一配套。该系统可利用现有的基础设施,无需专门建立新的发射装置,该导弹完全可与现有的作战指挥和通信系统兼容匹配,这可使导弹系统装备部队的费用减少一半以上。据称,接纳这一新型武器系统,只需在发射井中安装30%的新设备,其余的稍加改装即可。

俄罗斯计划在21世纪初的前10年内部署300~350枚“白杨”—M导弹系统,其中井式发射的90枚导弹将部署在改造后的PC-18(SS-19)导弹发射井中。

技术要点

俄罗斯试射成功的新一代“白杨”—M多弹头导弹总体性能大大超过“白杨家族”的其他导弹,其战斗性能比俄现有洲际导弹高出50%至1倍,命中精度高1~1.5倍,在世界同类导弹中也名列前茅。俄军方人士认为,这种导弹可以突破任何导弹防御系统。

速燃技术,插翅腾空飞行疾

“白杨”—M导弹是一种3级固体导弹。其第一级、第二级取自SS-20,但采用了大推力速燃发动机技术,第一级还安装了大直径新型速燃固体发动机,推进剂的装填量相当大。第三级是新研制的,采用了最先进的推进剂——复合推进剂丁羟加奥克托金。

在结构设计上,该导弹还首次采用了3台巡航固体燃料发动机,使导弹的功率更加强大,具备助推段快速助推和机动助推的能力,能够在飞行初始段很快加速(比同样条件下的液体导弹加速时间缩短近一半),不仅大大缩短了发动机的助推段工作时间,而且整个飞行过程所需要的时间也比以前的战略导弹大大缩短。

新型发动机技术还使“白杨”—M导弹能在大气层内实现关机,从而使天基红外探测器难以发现、监测和跟踪导弹的行踪,有如销声匿迹一般。这样,NMD就难以对其实施有效的跟踪和拦截。

变轨技术,飘忽不定常改道

导弹的机动变轨就是改变导弹基本上沿着不变弹道飞行的轨道,以有效突破敌防御系统的拦截。“白杨”—M导弹由于采用了新的空气动力学设计,其飞行弹道已不是普通的惯性弹道,在飞行过程中可机动滑翔,从而多次改变弹道高度。其弹头也具有特殊的弹道,反导系统难以发现和跟踪。

在导弹的末助推推进与控制系统中,包括4个互通的燃气发生器。每个发生器有两个喷管,由燃气阀根据控制系统的指令打开或关闭,控制末助推级的飞行和弹头的释放。每个燃气发生器可由发动机按照预设的程序带动旋转,以改变控制力的方向,并实现机动变轨,从而提高导弹的反拦截性能。

分导技术,铺天弹雨威力大

分导式多弹头就是一枚导弹发射多个分别沿不同轨道飞行、瞄准不同目标的子弹头。每个子弹头就是一枚可以产生巨大杀伤效果的炸弹,即使这些弹头被击毁,也可以大大消耗拦截导弹的数量,从而使后续导弹得以突防。

有关研究证明,当子弹头数为5~15时,导弹的突防概率趋近于1,就是说,拦截导弹将无从拦截。“白杨”—M导弹最初设计的是一种单弹头导弹,但在投掷重量和其他相关技术上留有改装为多弹头分导式导弹的接口。其目的就是在必要时,使俄罗斯的核威慑能力能成倍增加。

即将装备部队的新一代“白杨”—M导弹就是这样一种可携带多枚弹头的分导式导弹,即面对铺天盖地的来袭弹头,NMD是分身乏术,难有招架之力。

加固技术,坚不可摧抗核击

抗核加固技术就是在弹头表面包覆特殊材料,以防止拦截导弹的核辐射、电磁辐射;也可在导弹上采用硬度大的合成材料提高导弹抗击拦截导弹碰撞的能力。

为防止敌在NMD中使用核弹头进行拦截,“白杨”—M导弹弹头采用了多层壳体结构,不仅提高了弹头的结构强度,有效防止在非直接撞击条件下核爆炸效应对其产生的壳体熔化、烧毁、断裂等,还可以吸收、衰减和屏蔽核电磁脉冲等的辐射能量,使NMD很难对其进行拦截。

“白杨”—M导弹对核爆炸的失效距离仅为500米,而世界上同类导弹弹头的失效距离为10公里,两者相差20倍!

另外,“白杨”—M导弹的控制系统还采用了人工智能技术,可使电磁脉冲干扰失效,使导弹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及飞行的安全与稳定性,有效规避敌方的导弹防御系统。 nN5oNQ5dJw2QM3H+CncSIdWrrkg7VH2CW3iuumEz3wpKeMhkoAsSHxWJ9yWnK2s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