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奥陶纪

5.05亿年前奥陶纪几乎所有的陆地均位于赤道以南。非洲位于南极,同南美洲,南极洲和澳大利亚接壤。奥陶纪末期,地球变得异常寒冷,超过一半的物种消亡了。

鹦鹉螺的出现

奥陶纪开始时,动物刚刚从一轮物种灭绝中复苏。

填补这一空缺的动物有鹦鹉螺目软体动物,鹦鹉螺目软体动物的生活范围不仅仅限于海底,它们还会在海中游泳。鹦鹉螺目带硬壳的特殊构造促成这一新的生活方式。

带盔甲的节肢动物

奥陶纪开始时,常见的一种带甲节肢动物是鲎(马蹄蟹)。

尽管叫马蹄蟹,并不是蟹,它身体前部由半球形的背甲护卫,把嘴和腿藏了个严严实实,后部由另一层稍小的硬壳护住,最后是长长的、带刺的尾部。

类似植物的动物

称为苔藓虫,是一种微小的无脊椎动物,由类似盒子的骨骼保护着。它们成群生长,组成的形状类似植物。

奥陶纪的海底还生活着类似植物的动物,如海百合,它们和海星、海胆同属一群,长着白垩盘构成的长茎,顶部是腕,可以用来集拢食物。直到今天,这两种海百合依然存在。

海星与海百合

在现代海洋中,生活着一类外形如五角星的动物,称为海星类。由于海星和海百合的身体表面有许多瘤突或棘刺,因此又称它们为棘皮动物。

棘皮动物的骨骼具有网状结构性质。

在棘皮动物中,海星的体制是典型的五出辐射对称,形似五角星,海星类最早出现于距今4.4亿多年前的奥陶纪晚期,在现代海洋中仍然较繁盛。

海百合的身体分为茎(包括根部和柄)萼、腕三部分。基底有时生根,茎的顶端为萼,形似花萼。出现于距今约4.8亿年前的奥陶纪早期,其属种数占各类棘皮动物总数的1/3,在现代海洋中生存的尚有700余种,在海百合类繁盛时期(石炭纪和二叠纪)形成的海相沉积岩中,海百合化石非常丰富,完整的海百合化石十分罕见。

三叶虫和鹦鹉螺的繁盛

从奥陶纪到志留纪时期的大海,断寒武纪后,节足动物繁荣兴旺起来,特别是三叶虫。

它在海底四处爬行,钻到沙或泥里,爬行痕迹也变成化石。

从志留纪到泥盆纪,三叶虫数量减少,到二叠纪末灭绝。

志留纪出现了命名为海蝎子的古生代最大的节中足动物,大的达两米长。

在软体动物中,鹦鹉螺类是最原始的同类生物。

称为直角石型,大多数呈直型成角有点弯,分为几层的壳由一条管贯通各空间,像鱿鱼,章鱼这些动物隐藏在螺的最尾部。

鹦鹉螺类中的极少一部分,作为“活化石”现在仍然活着,大多数则在中生代初期灭亡。

三叶虫、鹦鹉螺在鱼类出现以前。作为大海动物群的代表非常繁盛,成为古生代的重要标准化石(生存在特定年代、成为决定地层年代的标识化石)。 CIc72GPRnGvz2bdd7mk6dhDtCbkC+9iLFaEq7GkDSsgtwPyGK6wJ5J3Po/DmJ5d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