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好习惯在于克服不良的天性

人的天性虽然是隐而不露的,但却很难被压抑,更很少能完全根绝。即使勉强施以压仰,只会使它在压力消除后更加猛烈。只有长期养成的习惯才能多少改变人的天生气质和性格。

如果你想改变你的的某种天性,那么你开始时致力的目标既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目标太大会由于受挫折而灰心,目标太小则会由于收效缓慢而汇气。在努力中不妨作些能鼓励自己情绪的事情,犹如初学游泳者借助漂筏一样。在取得成效以后,再从严严难克制自己犹如练功的人可以缚着重物走路一样。这种苦练比较难,所以其效果就更好如果某种天性太顽强,太难克服,那么可以考虑以下办法:

要长时间地严格约束自己。比如有人每当生气时。就在心中暗诵26个字母以制怒。

一点一滴地逐渐做起。比如有人在戒酒时,就采用每天比前一大少喝一点的力、法,最后戒绝。

当然,如果一个人有毅力和决心,能断然强制自己彻底根除不良习性,那是最令人钦佩的——“灵魂最自由的人,就是那种一举挣断锁链的人。”

此外古人还认为,矫枉不妨过正,用相反的习惯来改造天性,这也是不错的。只是要注意,那另一极端不要是又一种不良习惯才好。

在建立某种好习惯的过程中,不宜持续紧张,以便有机会时时回顾一下努力中的成绩和失误。人不能太相信一种大性的克服,因为天性是狡猾的,它可以在你警惕时潜伏下来,当你放松时又再冒头。它就像伊索寓言中那只猫一样,虽然可以变成一个女人安安静静地坐在餐桌前,但当一只老鼠出现的时候,她就又情不自禁地要扑上去了。对于一个人来说,或者应该有自知之明地避免这种现原形的机会,或者干脆高度警惕地多用这种机会考验自己。

在私生活中,人的天性是最容易显露的。因为那时人最不必掩饰。还有就是在一时激动的情况下,激动使人忘记了自制。

有的人的天性与他的职业要求相适合,这是很幸福的事。但是,那些能强使自己做与其天性不相合的事业的人,则是有毅力的。因此,如在治学方面,对于最不喜欢的学科,就要强迫自己遵守固定的时间。但对于那爱好的学科,就不必如此,因为思想会自然带着你向前跑去的。天性好比种子,它既能长成香花,也可能长成毒草,所以你应当时时见,因为我们总认为自己是对的。这种想法,使我们没有改进自己的余地,也在通往成功的路径仁设下了障碍。想象一下,10个当代最有名望的画家齐聚一堂,围绕着一张圆桌团团而坐,一起对摆在圆桌当中的一个苹果进行素描。每一个人画出来的苹果都不会一样,因为每一个人看到的角度都不相同。

“意见”也有同样的道理。信念的异同,取决于身世与环境的各种因素,我们就是靠这些因素来决定我们的意见。固执己见的悲剧,在于它阻止了成长、进步和充实自己。它使我们自认为十全十美,但事实上,世界上没有人永远十全十美。固执己见者为了防卫自己的弱点,必然无法快乐而被孤立,这已是不争的结论。

你如何才能避免固执己见?只要你肯听听别人的想法,就可以做到。你的意见可能是错的,你应该有“闻过则改”的雅量。

固执己见是一种消极的癖性;心胸开阔才是应有的态度。前者会导致失败与孤立;后者则是获得成功与友谊的保证。

只要你肯向别人伸出友谊的手,只要你肯学习别人的长处,只要你了解别人和我们一样有获得成功的权利,你就不会再坚持己见了。你内心的成功元素会再度展开活动,而内心的失败元素自然就会偃旗息鼓了。

请记住19世纪美国诗人罗威尔的话:“只有蠢人和死人,永不改变他们的意见。”

严重的固执己见容易导致刚愎自用。

生命的意义就是改变。你每天的想法都会改变,道理很简单,因为你每天都不一样,而且每天的情况也不同,生命就是这个样子。自然界也因四季的变换而依序进展。你想象一下,如果一棵树在春天时倔强地拒绝抽发新芽,如果一朵花倔强地拒绝开放,如果一颗蔬菜或一粒果实倔强地拒绝生长或成熟,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

你是否刚愎自用?你是否拒绝身体的改变与成长?你是否抗拒创造性的生活?抗拒微笑、友谊、宽恕和四海之内皆兄弟的观念?

16世纪的法国散文家孟达尼曾说:“刚愎与冲动,就是愚蠢的明证。”

要想从有限的生命中求取更多的生活,从小就必须开始革除消极感。这种感觉,是培育顽固、刚愎、忌妒与惰性的温床;这些习性能使你丧失抵抗力,而萎缩成微小的细菌。你是一枚微小的细菌,还是一个完整的人?答案在于自己内心。只要你能宽恕自己、友爱自己,你就能克服刚愎自用的心理。

但是择善固执与刚愎自用有所不同。假如你经过周详的考虑之后,发现你的信念对人类有价值,你应该为这个信念而奋斗。这并不是冥顽不化,而是建设性的决定。对你自己,对全人类,都有所稗益。

不要直接指出别人的错误

英国19世纪政治家查士德斐尔爵士曾对他的儿子作过这样的教导:“要比别人聪明,但不要告诉人家你比他更聪明。”

苏格拉底也在雅典一再地告诫他的门徒:“你只知道一件事,就是你一无所知。”

无论你采取什么方式指出别人的错误:一个蔑视的眼神,一种不满的腔调,一个不耐烦的手势,都有可能带来难堪的后果。你以为他会同意你所指出的吗?绝对不会!因为你否定了他的智慧和判断力,打击了他的荣耀和自尊心,同时还伤害了他的感情。他非但不会改变自己的看法,还要进行反击,这时,你即使搬出所有柏拉图或康德的逻辑也无济于事。

永远不要说这样的话:“看着吧!你会知道谁是谁非的。”这等于说:“我会使你改变看法,我比你更聪明。”——这实际上是一种挑战,在你还没有开始证明对方的错误之前,他已经准备迎战了。为什么要给自己增加困难呢?

有这样一位年轻的纽约律师。他最近参加一个重要案子的辩论,这个案子牵涉到一大笔钱和一项重要的法律问题。在辩论中,一位最高法院的法官对年轻的律师说:“海事法追诉期限是6年,对吗?”

律师愣了一下,看看法官,然后率直地说:“不。庭长,海事法没有追诉期限。”

这位律师后来对别人说:“当时,法庭内立刻静默下来。似乎连气温也降到了冰点。虽然我是对的,他错了;我也如实地指了出来,但他却没有因此而高兴,反而脸色铁青,令人望而生畏。尽管法律站在我这边,但我却铸成了一个大错,居然当众指出一位声望卓著、学识丰富的人的错误。”

这位律师确实犯了一个“比别人正确的错误”。在指出别人错了的时候,为什么不能做得更高明一些呢?

罗宾森教授在《下决心的过程》一书中说过一段富有启示性的话:“人,有时会很自然地改变自己的想法,但是如果有人说他错了,他就会恼火,更加固执己见。人,有时也会毫无根据地形成自己的想法,但是如果有人不同意他的想法,那反而会使他全心全意地去维护自己的想法。不是那些想法本身多么珍贵,而是他的自尊心受到了威胁……。”

利用痛苦的力量革除不良的行为或习惯

罗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很早以前我曾对烟酒和毒品避之惟恐不及,你可别以为那是我聪明,而我只能说那是我比较幸运。我之所以不喝酒,乃是因为在我还是个孩子时,有一次在家里见到有人喝醉酒而吐得一塌糊涂,那种痛苦的模样留给我极深刻的印象,让我知道喝酒实在不是一件好事。我还有一个对喝酒印象不佳的经验,便是一位好友的母亲留给我的,她胖得实在是不像话,约有200公斤重,每当她喝醉酒便会紧紧地搂着我,使我的脸上和身上沾满了她的口水。因而这使我对酒感到深恶痛绝,如今只要闻到别人嘴里所呼出的酒气,便会使我极不舒服。

然而啤酒对我来说又是另一桩故事。在我还是11~12岁时并不把啤酒当酒来看,那是因为父亲喜欢喝,而他又从来没有过我那位同学妈妈的坏毛病,事实上父亲喝起啤酒来的模样还真不赖,就因为他喝得也不多,所以我对啤酒的印象始终不坏,甚至于也希望学学家父喝酒的架式。

有一天我就真的学起父亲,想试试喝啤酒的滋味。于是请我妈也给我来上一罐。一开始她不同意,说酒不是什么好东西,可是我并没接受,因为在我的印象里,爸爸喝酒的模样似乎告诉我啤酒实在是很好喝。我们经常会听不进别人的话,只相信自己的看法,而那天的经验使我认为我成长了不少。妈最后经不起我一再的央求,相信若是不给我一个难忘的教训,迟早我会到外头买来喝,于是她说:“好罢,你要学你爸爸是吗?那么就得像你爸爸那样的喝法。”

我不解地问道:“这话是什么意思?”

妈妈回答道:“你得一次喝足六罐啤酒。”

我听了自信地说:“没关系。”

当我尝了第一口啤酒,那种味道实在是难喝,跟我先前所想的完全不一样。可是为了面子我可不敢向妈承认,只好硬着头皮喝下去。当我喝完第一罐,便跟我妈说道:“好了,妈,我喝够了。”

然而母亲并没有饶我。她表情木然地说:“这里还有第二罐。”

随之便又拿了一罐,接着一罐又一罐。

当我喝完第四罐时反胃得厉害,我相信接下来的故事各位都能猜得出来,我把胃里的东西吐了出来,弄得厨房一片狼藉。这一阵折腾让我把啤酒的气味和呕吐的不舒服连在一块J,从此便对啤酒打消了先前的好印象,因而再也没沾过一滴啤酒。

也由于类似的经验使我没有染上吸毒的坏毛病。那是在我读小学三四年级时,有一次警察先生到学校来,放映了一部有关吸毒的可怕的电影,只见片中人物在吸毒后神志不清,甚至于疯狂地跳窗坠楼而死。当时我就把吸毒和吸食后的变态及死亡连在一起,日后连想尝试一下的念头都不敢有。可以说并不是我聪明,知道吸毒的可怕,而是有幸很早便有人告诉我,因而没有染上吸毒的恶习。

从罗宾先生的经历中你能学到什么呢?那就是如果能把极大的痛苦和任何行为或习惯连接起来,那么我们便会想尽一切办法,革除那些不良的行为或习惯,我们的整个人生也会随之大大地改变。 Ne26w2l9pZ0qyz+irazaUxNE7725IHnNsd+VBQ+oV8/bQ/zpXJgh2OqIgYEDpl5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