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神经系统

人体内各器官系统的活动,是在神经和体液(主要是激素)的调节下进行的,从而使人体各部分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神经系统可分成中枢神经系统(大脑、小脑、脑干、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脊神经、植物神经)两部分。

中枢神经系统

脊髓:外表呈圆形;有两处膨大(颈膨大、腰膨大),是上下肢神经发出的地方在脊髓横切面上,中央灰色蝶形结构叫做灰质,是神经细胞体集中的地方。位于前面的灰质叫前角,发出运动神经;后面的灰质叫后角,是接受感觉神经传入的部位;灰质周围的白色组织叫做白质,是神经纤维集中处。

脊神经:由脊髓两旁的前、后两个神经根所合成。前根由前角运动神经元发出,支配四肢和躯干的肌肉运动。后根的功能是传导各种感觉,后根的脊神经节是感觉神经元所在部位。脊神经共有31对,即颈神经8对,胸神经12对,腰神经5对,骶神经5对,尾神经1对。脊神经发出后,除胸神经单独形成肋间神经支配胸腰部皮肤肌肉外,其他的脊神经相互结合起来形成神经丛,颈神经1~4形成颈神经丛,颈神经5~8与胸神经1形成臂神经丛。腰、骶神经则形成腰神经丛和骶神经丛。各神经丛又分出许多周围神经,分别支配颈、上肢、上胸、下肢和会阴部的皮肤肌肉等。

脑干:由延脑、桥脑、中脑和间脑组成。延脑下接脊髓,间脑上接大脑,脑干背部与小脑连接。脑干中有上下通达的神经纤维和许多神经核(神经元集中处),部分神经核发出脑神经。在延脑和桥脑中有许多重要神经中枢,调节呼吸、心血管、消化等生理功能,这些中枢如受损伤则可危及生命。间脑包括丘脑和下丘脑。丘脑是感觉活动中枢,许多感觉传入冲动都先抵达丘脑再转送到大脑皮层。下丘脑是调节内脏活动的中枢,例如摄食、饮水、体温、内分泌等活动都受下丘脑的调节。

小脑:形如栗子,位于脑干背侧,大脑后下方,有3对小脑脚与脑干连接。小脑与躯体运动的反射调节有密切关系。小脑病变时,可产生姿势平衡障碍,肢体肌张力增强或减退,运动过程中动作不协调。动作不协调表现为把握不住动作的方向,行走摇晃,醉汉样步态,称为小脑性共济失调。

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表面有许多凹凸不平的沟和回,所以总面积很大,功能复杂,是中枢神经的最高级部分。大脑半球表面为灰质,即大脑皮质;皮质之下为白质,由神经纤维组成,联系各区皮质,并把皮层与皮层下各中枢联系起来。内囊就是皮层与皮层下各中枢联系的“交通要道”,属于白质结构。内囊受损则出现偏身感觉障碍和偏瘫;脑溢血(中风)时,常导致内囊损伤。大脑半球表面可分为颞叶、顶叶、枕叶和颞叶等。额叶的前中央回管理对侧躯体肌肉的随意运动,顶叶的后中央回管理对侧躯体的体表感觉,颞叶的上部与听觉功能有关,枕叶的后部与视觉功能有关。人类两侧大脑半球的功能有一定的分工,绝大多数的人左侧半球管理语言功能,右侧半球管理非语词性认识功能(如空间的辨认、音乐欣赏分辨等)。在大脑半球深部还有一灰质块,称为基底神经节,它由尾核和豆状核组成,发生病变时可出现不自主的动作(如上肢抖动、上肢舞蹈样动作等)。

周围神经系统

植物性神经系统:支配内脏器官的平滑肌、心肌和腺体的神经称为植物性神经。它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交感神经来自脊髓的胸腰段,经前根进入交感神经节,再由神经节发出神经到内脏器官。副交感神经来自脑干和脊髓骶段,经第三、七、九、十对脑神经和前根进入副交感神经节,再分布到眼内肌、唾液腺、胸腹腔和盆腔脏器。多数脏器既有交感神经支配,又有副交感神经支配,两者的作用往往相反。

脑神经:共有12对。第1对(嗅神经)、第2对(视神经)和第8对(听视经),分别与嗅觉、视觉和听觉功能有关。第3对(动眼神经)、第4对(滑车神经)和第6对(外展神经)管理眼球运动。第5对(三叉神经)接受面部感觉和支配咀嚼肌运动。第7对(面神经)支配面部表情肌的运动和味觉,如发生病变损伤就产生面瘫。第9对(舌咽神经)与咽部感觉运动及味觉有关。第10对(迷走神经)与吞咽。发音、呼吸、心脏、消化等活动有密切关系。第11对(副神经)与头颈转动和耸肩动作有关。第12对(舌下神经)支配舌肌的运动。

脑膜和脑脊液:脑和脊髓表面有脑(脊)膜包裹。脑膜外层(硬脑膜)紧贴颅骨,对脑起固定和保护作用;内层(软脑膜)紧贴脑表面;中层为蛛网膜,它和内层之间的腔隙充满脑脊液。脑膜炎就是指中层和内层脑膜发炎。脑和脊髓实质中间的腔隙是脑室和脊髓中央管,也充满脑脊液。 Lmtje1WzZv28B/uP4yAxnkb64IQ0jNokNQAF5JcyyD90PLj/F6Tr9ntjIu8HefY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