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系统就是人体对外界的侵害(如细菌、病毒的入侵)起防御作用的组织,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
骨髓是液状柔软的富于血管的造血组织,隶属于结缔组织。骨髓存在于长骨骨髓腔及各种骨松质的网眼中。
在胚胎和婴幼儿时期,所有骨髓均有造血功能,由于含有丰富的血液,肉眼观呈红色,故名红骨髓。约从六岁起,长骨骨髓腔内的骨髓逐渐为脂肪组织所代替,变为黄红色且失去了造血功能,叫做黄骨髓。成人的红骨髓仅存于骨松质的网眼内。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严重贫血时,黄骨髓能“见风使舵、摇身一变”,成为具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
胸腺在人的胸骨上端,左右两肺之间,有一个火柴盒大小的黄灰色组织,这就是胸腺。以前人们把胸腺和阑尾(盲肠)一样看待,认为是一个没有用的、在进化过程中还没有来得及完全退化掉的器官。青春期前发育良好,青春期后逐渐退化,为脂肪组织所代替。它在免疫学中称为“免疫大王”,是造血器官,能产生淋巴细胞,并将其运送到淋巴结和脾脏等处。
医学研究证明,在胚胎发育早期,胸腺与甲状腺同出一源。人出生后胸腺便迅速生长,并渐行移居于胸骨后。出生时的胸腺约15克,由于少儿时生长素分泌量丰富,到青春期达到高峰,使胸腺这一器官达到30~40克,以后逐渐退化。胸腺对生长素特别敏感,人在35岁以后生长素的分泌量减少,所以胸腺就逐渐退化。因此胸腺是人体中“寿命”较短的器官,进入老年后可逐渐被脂肪组织代替。
胸腺激素还能提高淋巴细胞的杀伤能力,诱导B细胞(一种淋巴细胞)成熟。这种淋巴细胞对机体的细胞免疫具有重要作用。
淋巴结为大小不等的灰红色的扁圆形或椭圆形小体,直径约2~25毫米,质软,色灰红。其隆凸侧有数条输入淋巴管进入,而其凹陷侧称淋巴结门,有1、2条输出淋巴管及血管和神经出入。一个淋巴结的输入管,还是另一个淋巴结的输出管。
淋巴结常成群聚集,也有浅、深群之分。多沿血管分布,位于身体屈侧活动较多的部位。在四肢,淋巴结多位于关节的屈侧;在体腔内多沿血管干排列或多位于器官门的附近。胸、腹、盆腔的淋巴结多位于内脏门和大血管的周围。
淋巴结的主要功能是阻止细菌、病毒和毒素的侵入,直接参与机体的免疫反应。
当局部感染时,细菌、病毒或癌细胞等可沿淋巴管侵入,引起局部淋巴结肿大。如果该淋巴结不能阻止和消灭它们,则病变可沿淋巴管的流注方向扩散和转移。
掌握淋巴结群的位置及收纳范围和流注方向,对诊断和治疗某些疾病有重要意义。
脾脏是人体内最大的淋巴器官,是血液的过滤站,也是淋巴球的停留之处。它位于胃的后方、横膈膜的下方。脾脏内亦分成数个腔室,腔室内充满着红髓与白髓。在红髓内贮存有大量的红血球与巨噬细胞。此外脾脏也是人类在胚胎发育时期生产红血球的场所。
肠道、皮肤及新膜是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就好像人体防御的前锋一样,所以它们的作用很重要。
吞噬细胞是免疫部队的步兵,守卫体内所有的入口,等待殂击病原体。另外,它也能够发出化学信号,请T细胞来协助。当异物或细菌侵入机体,体内各处的吞噬细胞可吞噬清除异物,这是机体最原始的一种防御方式,至今仍具有重要的意义。曾经有位科学家将这些吞噬细胞(除粒细胞外)、血液内的单核细胞以及骨髓和淋巴器官内的网状细胞、内皮细胞归纳为一个系统,称为单核吞噬细胞系统。该系统所包括的所有细胞均来源于骨髓内的幼单核细胞。幼单核细胞分化为单核细胞进入血流,后者从不同部位穿出血管壁进入其他组织内,分别分化为上述各种细胞。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在机体内分布广,细胞数量也很多,其功能意义不仅为吞噬作用,还有许多其他重要功能,如与机体的免疫功能密切相关。
T细胞原是骨髓里生长出的微小白色细胞,被血液送到胸腺里,受胸腺激素的培育,成为成熟的、但还没有免疫功能的T细胞,再被血液送到脾脏、淋巴系统和其他器官。在那里,T细胞受胸腺激素的影响进一步长大,随时准备抵抗各种对人体有害的敌人。
T细胞按其功能可分为以下几种:
(1)辅助性T细胞。协助活化B细胞产生抗体,也可协助杀伤性T细胞及巨噬细胞发挥免疫功能。
(2)抑制性T细胞。对各种T细胞和B细胞都有抑制作用,调节和控制免疫反应,维持免疫自稳性(即免疫耐受性)。
(3)功能性T细胞。它是被特异抗原刺激后分化增殖的致敏T细胞,可以直接杀伤异己物。
(4)记忆性T细胞。记忆性T细胞连同记忆性B细胞一起,是在抗原刺激后,保存特异抗原信息的淋巴细胞,寿命可长达数十年。当它们再次接受与原来相同的抗原刺激后,就可以增殖为对付抗原的功能性T细胞或能产生抗体的浆细胞。
(5)杀伤性T细胞。杀伤异己物时需要抗体参与。
(6)自然杀伤性T细胞。杀伤异己物时不需要抗体和预先致敏的淋巴细胞的参与。有免疫监视功能,对杀伤肿瘤起重要作用。
B细胞可以产生抗体,抵御一切外来细菌的侵入,协助其他细胞保持免疫系统的稳定性。
抗体(免疫球蛋白)是一类与人体免疫功能密切相关的球形蛋白质,广泛存在于人体和动物体中。
免疫球蛋白对人体有许多重要的作用:有的免疫球蛋白存在于呼吸道、消化道和生殖道新膜表面,能够防止发生局部感染;有的免疫球蛋白分布于血管内,在防止菌血症方面起重要作用;有的免疫球蛋白能够中和毒素和病毒;有的免疫球蛋白能够抵抗寄生虫感染;有的免疫球蛋白可以调节免疫细胞增殖分化为能够产生抗体的细胞(抗体是使机体能够抵抗侵入体内的病菌及毒素侵害的蛋白质)。
许多人的免疫功能异常都与免疫球蛋白不足有关,因而摄入免疫球蛋白成为调节机体免疫的极佳选择。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开发出了以牛初乳(母牛产犊后最初几天的乳汁)为原料的天然功能性食品,其主要功能组分就是免疫球蛋白。
其实,早在几千年前,古印度人便开始食用牛初乳,其在民间被视为灵丹妙药。在青霉素及其他抗生素出现以前,美国人也将牛初乳用作抗病食物。18世纪末,科学家发现了初乳对新生幼仔存活及生长发育的意义,于是,对牛初乳的研究逐步深入。1990年前后,科学家才开始从功能性食品的角度关注牛初乳的开发问题,2003年才整理出大量有关研究报告,确认了它作为卓越天然抗病食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