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1、冻伤

冻伤是低温引起的人体损伤,可分为两类:由10℃以下、冰点以上的低温加以潮湿条件所造成的称为非冻结性冻伤,如:冻疮、战壕足、浸渍足等。另一类称冻结性冻伤,由冰点以下的低温所造成,又分局部冻伤和全身冻伤。

(1)非冻结性冻伤:冻疮在我国一般发生于冬季和早春,长江流域比北方多见。因为长江流域冬季虽然气温较高于北方,但比较潮湿,且防寒措施不及北方地区。儿童常不顾防寒,故患冻疮者常见。战壕足和浸渍足过去多发生于战时,前者是长时间站立在1℃~10℃的壕沟内所引起,后者是站在冷水中所引起。在平时这两种冻伤也可在某种施工、水田劳动或部队执勤等情况下发生。发病往往不自觉,常待手、足、耳壳等部位出现红肿时才能察觉,局部发红或发紫、肿胀、发痒或刺痛;一部分可引起水泡,而后糜烂或结痂。

预防冻疮要注意保暖。冬季在野外劳动、执勤的人员,应有防寒、防水服装。患过冻疮的人,在好发季节之前,用茄秸煎水浸泡或生姜片涂擦易患部位,也可涂冻疮霜剂。发生冻疮后,可局部涂冻疮膏,糜烂处可用含抗生素、可的松类的软膏包扎换药。

(2)冻结性冻伤:局部冻伤和全身冻伤(冻僵)大多发生于意外事故或战时,人体接触冰点以下的低温,例如在野外遇到暴风雪,陷入冰雪中或工作时不慎受致冷剂(液氮、固体二氧化碳等)损伤。局部冻伤皮肤苍白、冰冷、疼痛和麻木。复温后的局部表现与烧伤相似,一般分为四度。

一度冻伤:伤及表皮层。局部红肿,有发热、痒、刺痛的感觉,数日后表皮干燥脱落而愈,不留瘢痕。

二度冻伤:损伤达真皮层。局部红肿较明显,有水泡形成,水泡内为血清状液或稍带血性,痛觉迟钝。经2~3周脱痂愈合,部分留有瘢痕。

三度冻伤:损伤皮肤全层或深达皮下组织。创面由苍白变为黑褐色,痛觉消失,需植皮手术,愈合甚慢,留有瘢痕。

四度冻伤:损伤深达肌肉、骨等组织。治愈后多留有功能障碍或致残。

全身冻伤开始时有寒战、苍白、发绀、疲乏、无力、打呵欠等表现,继而出现肢体僵硬、幻觉或意识模糊甚至昏迷、心律失常、呼吸抑制,终于发生心跳呼吸骤停。病人如能得到抢救,其心跳呼吸虽可恢复,但常有心室纤颤、低血压、休克等;也可能发生肺水肿、急性肾功能衰竭及其他器官功能障碍。

发生冻伤时,应迅速使病人脱离低温环境和冰冻物体,立即施行快速复温,用38℃~42℃温水浸泡伤肢或浸泡全身,水量要足够,水温要比较稳定,浸泡20分钟左右。注意冻伤后勿用冰雪涂擦伤处,勿用火炉烘烤。复温后,一度冻伤创面保持清洁干燥,数日后可治愈。二度冻伤经过消毒后,创面干燥者可加软干纱布包扎;有较大水泡者,可将泡内液体吸出后,用软干纱布包扎,或涂冻伤膏后暴露。三度、四度冻伤多用暴露疗法,保持创面清洁干燥,待坏死组织边界清楚时予以切除。若出现感染,则应充分引流;对并发湿性坏疽者常需截肢。小面积一二度冻伤,可在家中治疗,而面积较大的二度冻伤和三、四度冻伤,病情重,并发症多,常需进行全身治疗和手术治疗,所以,以住院治疗为宜。

预防冻伤应做到以下几点:

在寒冷条件下的工作人员和部队,均需用相应的防寒装备;

个人需做到防寒防湿防静、、“3防”。防寒,即衣着松软厚而不透风,尽可能减少暴露在低温的体表面积(用手套、口罩或头罩等),外露的体表上适当涂抹油脂等;防湿,即保持衣着、鞋袜等干燥,沾湿者应及时更换。治疗汗脚(如用5%甲醛液、5%硼酸粉、15%桔矾粉等);防静,即在严寒环境中要适当活动,避免久站或蹲地不动。进入低温环境工作以前,可进适量高热量饮食。但不宜饮酒,因为饮酒后常不注意防寒,而且可能增加散热。预计可能遭遇酷寒(如进入高海拔或高纬度地区)的人员,应事先锻炼身体耐寒能力,如行冷水浴、冰上运动等。

预防冻伤事故的措施,还涉及野外工作、执勤中的通讯设置、基地的交通运输工具(如直升飞机)等。总之,有了充分的防冻准备,虽进入高寒地区和环境,仍能预防冻伤发生。 c1hPpN+s3dwZGGM4SfNXqliWczc0rPZvf3DRvh2p4BiWc9qeTxA/qnwYIozephm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