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五、挂糊、上浆及勾芡

1.挂糊、上浆

挂糊、上浆的含义

挂 糊

把经过改刀后的动物性烹调原料,在烹制前用淀粉或蛋泡糊、面粉等辅助料挂上一层薄衣,就称为挂糊。

上 浆

把经过改刀后的动物性烹调原料,在烹制前,加入适量的蛋清、淀粉及水调匀,就称为上浆。

挂糊、上浆的作用

保持烹调原料的嫩度。

使主料在加热时不直接受热。

保持菜肴的营养成分。

因为原料中的脂肪、蛋白质以及维生素等营养成分,遇高温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所以经过浆糊处理,原料本身所承受的温度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从而减少营养成分的损失。

挂糊、上浆的意义

挂糊、上浆就是在经过加工处理的原料的表面上,挂上一层粘性的糊浆,然后采取不同的加热方法,制成菜肴,使菜肴达到酥脆、松软、滑嫩的目的。

挂糊和上浆所用的原料基本相同,主要有淀粉、鸡蛋、面粉、苏打粉及水等。而且同一种菜肴的原料,既可挂糊,又可上浆,因而往往糊浆混称。实际上,糊、浆有一定的区别,从投料的比例、调料方法、效果、用途等方面来看,都有明显的区别。

从投料的比例上看,挂糊所用淀粉较多,因此,挂糊较厚。上浆所用淀粉的比例少,所以上浆较薄。

从调制方法上看,有些菜肴挂糊是先用淀粉、水和蛋等原料调制成粘糊,再把原料放在糊中拖过。上浆则是把原料和一些调味品(如生黄酒等)、蛋液、淀粉依次直接加在一起拌匀。

从用途效果上看,挂糊多用于炸、熘、煎、贴等方法,使菜肴香、酥、脆的效果。上浆多用于炒、爆等方法,使菜肴达到柔、滑、嫩。

挂糊、上浆是烹调前一项比较重要的操作程序,制糊、浆所用的原料比例是否合适,操作方法是否正确,可直接影响菜肴的色、香、味、形等。

挂糊、上浆的原料

挂糊、上浆的主要原料:鸡蛋(蛋清、蛋黄或全蛋)、淀粉、面粉、米粉、小苏打、发酵粉、面包粉、核桃粉、瓜子仁粉及芝麻等。

这些原料的结构及性质不同,决定它们所起的作用也各不相同。如蛋清、小苏打的主要作用是使原料滑嫩;蛋黄、发酵粉的主要作用是使原料松软;淀粉、面包粉、米粉等主要作用是使原料香脆。

当然这些原料本身并不具备上述作用,但是经过恰当的烹调手段,可使它们产生上述效果。

糊的种类

蛋清糊

蛋清糊,又称蛋白糊。是用蛋清、淀粉或面粉以1∶1的比例调制而成,即蛋清50克,淀粉或面粉50克,可加适量水。

这种糊能使菜肴外松脆、里鲜嫩,色淡黄。软炸类菜肴常用此糊,如“软炸麻花腰子”、“软炸虾”、“软炸鱼条”等。

全蛋糊

全蛋糊,又称蛋粉糊,是用全蛋(蛋清、蛋黄均用)、淀粉或面粉以1∶1的比例调制而成,即蛋50克,淀粉或面粉50克,加适量的水。

它能使菜肴达到外酥脆、内松嫩,色泽金黄,炸熘的菜肴常用此糊。

蛋泡糊

蛋泡糊,又称高丽糊,雪衣糊。此糊是把鸡蛋清抽打成泡沫状后,再加入米粉或淀粉、面粉拌匀即成。蛋清与米粉或面粉的比例为3:1,即蛋清150克,米粉或面粉50克(有的用淀粉35克,面粉15克混合)。

挂这种糊制作的莱肴外形饱满、松而嫩、色泽洁白、外形美观。多用于松炸等烹调方法,如“雪衣大虾”、“炸羊尾”、“清炖鸡”等。

水粉糊

水粉糊,又称干浆糊,是用2份淀粉和1份清水调和而成的,即淀粉100克,水50克。淀粉的质量不同,比例可有所改变。水粉糊的稀稠程度,以能裹住原料为宜。

这种糊可使菜肴干酥香脆,色泽金黄。炸熘等菜肴常用此糊,如“醋熘黄鱼”、“糖醋里脊”等。

干粉糊

干粉糊,又称狮子糊。主要用料是干淀粉。方法是把用调味品腌渍过的原料滚上干淀粉,然后加工成菜肴。

这种糊可使菜肴香脆松酥、色泽金黄、成品刀纹清楚。多适用于干炸、脆熘的原料,如“松鼠鳜鱼”、“菊花青鱼”、“葡萄鱼”等。

发粉糊

发粉糊又称松糊,是把发酵粉、面粉和水按一定比例调制而成。用料标准是发酵粉15克、面粉350克、水450克。

此糊可使菜肴涨发饱满,松而带香,色泽淡黄。适宜用于制作炸的菜肴,如“面拖鱼条”等。

脆皮糊

脆皮糊又称酥炸糊。

制作方法较多,常用的有三种:

一种是用发酵粉20克,面粉500克,淀粉150克,植物油150克,加水600克调和而成。

另一种是用豆腐100克,猪油20克,面粉200克,水250克,捣碎搅匀,天冷放置4小时,天热放置1小时后使用。

还有一种是用发酵面团75克,面粉375克,淀粉125克,精盐10克,再加550克水调匀,静置发酵约4小时。再加花生油160克和适量碱水搅拌,再静置20分钟即可使用。

上面三种脆皮糊制法不同,但效果基本一样。用此糊制作的菜肴外松脆、内柔嫩,涨发饱满,色泽金黄。炸制菜肴常用此糊,如“脆炸丸子”、“脆皮明虾”等。

拍粉拖蛋糊

拍粉拖蛋糊是将经调味品腌渍后的原料表面,先拍一层干淀粉或面粉,然后再放入蛋糊中拖过。

制作蛋糊时,淀粉或面粉与蛋的比例是1∶3,以原料裹上糊为准,其作用是使菜肴口味鲜嫩,色泽金黄。含水量较高和油脂太多的原料常用此法挂糊。适用于炸、煎、贴等烹调方法。如“锅贴鱼”、“软炸腰子”、“生煎鳜鱼片”等。

拖蛋糊滚面包粉

拖蛋糊滚面包粉是将原料先用调味品腌渍后,在其表面拍上一层干淀粉,再拖上蛋液,最后粘上一层面包糠(也可粘上芝麻、桃仁、松仁、瓜子仁等粉),其用料标准是原料200克,蛋20克,淀粉20克,面包粉100克。

此法挂糊制作的菜肴香脆可口,色泽深黄。适用于炸的烹调方法,如“面包猪排”、“香炸鱼排”等。

浆的种类

蛋清浆

蛋清浆主要用料有蛋清、淀粉、盐等调味品。

制作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先将主料用调味品腌渍入味,然后加入蛋清、淀粉拌匀即可。

另一种方法是用蛋清加湿淀粉调成浆,再把事先用调味品腌渍后的原料放入蛋清粉浆内拌匀,为了便于入锅划散,可加入适量的植物油。

以上两种方法,用料标准一般是原料500克,蛋清50克,淀粉25克。

用此法上浆制作的菜肴柔滑松嫩,色泽洁白,多用于爆、炒、熘类菜肴。如“炒虾仁”、“熘鱼片”等。

全蛋浆

全蛋浆主要用料有全蛋(蛋清、蛋黄均用)、淀粉、盐等调味品。

制作方法是将原料用调味品腌渍入味,然后加入全蛋和淀粉拌匀或先把淀粉与全蛋调成浆再倒入即可。

其作用可使菜肴滑嫩,微带黄色。多用于炒菜类及烹调后带色的菜肴,如“辣子肉丁”、“酱爆鸡丁”等。

苏打浆

苏打浆主要用料有蛋清、淀粉、小苏打、盐、水等调味品。

制作方法是:先将原料用小苏打、盐、水等调味品腌渍一下,然后加入蛋清、淀粉拌匀。浆好后的原料静置一段时间使用效果更好。

用料标准一般是:原料500克,蛋清30克,淀粉30克,小苏打5克,盐10克,水适量。

用此法上浆制作的菜肴具有松嫩的特点。适用于质地较老、纤维较粗的牛、羊肉等原料,如“蚝油牛肉”等。

粉 浆

干粉浆的主要用料是淀粉、清水。

制作方法是先将原料用调料腌渍入味,再用水与淀粉调匀上浆。浆的稀稠度,以能裹住原料为宜。

用料标准一般是:干淀粉与清水的比例是1∶2。

用此法上浆制作的菜肴具有滑嫩的特点,多适用于含水量较多的烹调原料(鱿鱼、腰子、猪肝等),如“爆炒鱿鱼卷”、“荔枝腰花”等菜肴。

挂糊、上浆的方法

挂糊、上浆在方法上区别很大。挂糊是将各种制糊的原料放在一个容器中搅拌均匀,然后再将原料在糊中拖过。而上浆是把原料与各种调料直接拌匀而成。

一般经过三个步骤:第一步先用调味品将原料腌渍一下,使原料入味。第二步调散蛋液(但不能抽打成泡),倒入原料中。第三步将淀粉拌入原料,使蛋液、淀粉均匀地包裹原料的外表。

挂糊、上浆的关键

灵活掌握各种糊浆的浓度

在挂糊上浆时,要考虑原料性质、烹调的要求以及原料是否经过冷冻等因素,决定糊、浆的浓度。

如较嫩的原料,糊浆应厚一些,较老的原料,糊浆应薄一些。这是由于原料较嫩,所含水分较多,吸水力弱,糊、浆的浓度以稠一点为宜。较老的原料本身所含水分较少,吸水力强,糊、浆的浓度以稀一点为宜。

如原料在挂糊上浆后,立即进行烹调,糊浆的浓度应稠一点,因为糊浆过稀,原料来不及吸收糊浆中的水分,就下锅烹调所挂糊容易脱落,残缺不全。如果原料挂上糊浆后,不立即烹调,糊浆的浓度就应当稀一些,在待用期间,原料吸去一部分水分,蒸发掉一部分水分,浓度就正好了。

再如原料经冷冻后含水分较多,糊浆的浓度可稠一些,未经过冷冻的原料含水量少,可用稀一些的糊浆。

恰当掌握好各种糊浆的调制方法

调制糊、浆时,必须遵循的原则是先慢后快,先轻后重。因为在开始搅拌时,糊浆的淀粉及调味品还没有完全溶解,水和粉尚未调和,浓度不够,粘性不足,所以应该搅拌得慢一些,轻一些,以防止糊浆从容器中溢出。经过一定时间的搅拌后,糊浆中的浓度渐渐增大,粘性逐渐加强,搅拌时就可以逐渐加快加重。这样糊浆会越搅越浓,越搅越粘,尤其是蛋泡糊更要多搅,重搅,直到可以把筷子戳在糊内直立不倒为止。

制好的糊浆必须细腻、均匀不能有小颗粒,因为糊浆内如果存有小颗料,原料过油时小粉粒就会爆裂脱落,造成脱糊、脱浆的现象,影响成品的美观。

必须用糊浆把原料表面全部包裹起来

原料在挂糊或上浆时,要把糊浆全部包裹在原料的表面。若有的地方没有糊浆,那么,原料在烹调时油就会从没有糊浆的地方浸入原料,使这一部分质地变老,形状萎缩,色泽焦黄,影响菜肴的色、香、味、形。

要根据原料性质和菜肴的要求选用糊浆

由于原料性质不同,形态各异,烹调方法和菜肴要求也不一样,糊浆的选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有些原料含水量大,油脂成分多,就必须先拍粉、后拖蛋糊,这样烹调时就不易脱糊。对于讲究造型或刀工的菜肴,大多数用“拍粉糊”,如果用其他糊,就会使造型和刀纹达不到要求。另外,在选用糊浆时,还要考虑菜肴的烹调要求。需要洁白的菜肴,可选用有色的糊浆,如全蛋糊、拖蛋糊、滚面包糊等。

我国的各大菜系均有自己特点,制作糊浆的操作方法及投料比例有很大差异,要掌握好挂糊、上浆的技巧技能,就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与总结挂糊上浆的规律,只有掌握这门技能,才能做出色、香、味、形俱佳的菜肴。

2.勾 芡

在饮食业又称调芡、着腻。其方法是在菜肴即将成熟时,用湿淀粉把菜肴汁液勾成浓芡状,挂在菜肴的表面上,使菜肴入味。

芡的种类

根据芡的浓度,可分浓芡和薄芡两种。

浓 芡

又称抱芡。这种芡要求较稠,能裹住原料为佳。吃完菜以后,基本上盘内无剩芡。如焦熘菜、油爆菜等。

薄 芡

又称汤芡、流芡。此芡的特点为浓度较小,一部分芡挂在菜肴上,一部分则呈现浓汤状态,使其色泽明亮。一般多用于扒菜、汤菜或蒸制的泥子菜肴。

勾芡的作用和意义

勾芡最常用的是绿豆淀粉和马铃薯淀粉。其中含有丰富的支链淀粉,与热水调和时则膨胀,而形成糊状。

勾芡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增加菜肴表面的滑腻与汤汁的浓度

食用原料经烹制加热时,有一定量的水分渗出,加入调味品后,渗出的水分与调味品混合成为菜肴的汤汁,因加热时间限制,而难于溶进原料。经过勾芡,可以使这些汁液增加粘性,粘裹在菜肴的表面上,既能使菜肴味美可口,又能保持菜肴质地脆嫩的特点。

增加菜肴的色泽

莱肴经过勾芡以后,汁液变稠,粘性增加,芡汁粘裹于菜肴表面,使其色泽鲜艳,光亮美观。同时,芡汁还可使菜肴较长时间保持滑润,不失水分。

能够延缓菜肴的散热时间

芡汁粘裹在菜肴表面,可以使其热度散发较慢,起到一定的保温作用。

勾芡的方法

在烹调菜肴时,勾芡的第一步是用铁勺将淀粉汁徐徐注入锅中。但是,下一阶段就要依不同的烹调方法处理。

翻 拌

翻拌有两种操作方法,一种是将淀粉汁、调味品和煮汁一起翻拌的方法。亦即在材料快起锅时,将淀粉汁浇入,然后连续翻锅或搅拌,但不要将原料拌碎,影响美观。经翻拌后,使淀粉汁均匀包覆材料的表面,多用于熘、炒。

另外一种是先将淀粉汁和调味品、煮汁一起放入锅中,成糊状后,然后将油炸好的材料放进去,连续摇锅或搅拌,使淀粉均匀地裹在材料表面。翻锅是必要的,因为这样糊状的汁才能完全包覆材料。只是摇动,就达不到这个目的。

以上两种方法常用于表面嫩脆的熘菜,例如糖醋排骨等。

摇 推

摇推一般使用水淀粉。菜肴即将起锅时,一面将淀粉汁徐徐注入锅中,一面拿着锅子缓缓在火上摇动或用勺子推动,使汤和材料融和。此法多用于烩、煮、烧等烹调方法。

勾芡的注意事项

要在菜肴即将起锅时才勾芡

过早勾芡或过迟勾芡,都会影响菜肴的效果。勾芡后的材料不能久留在锅中,因为那样汁汤变焦,味道改变,因此,不可过早勾芡。熘、爆、炒等烹调动作宜快,如果等完成后才勾芡,则勾芡后在火上翻锅或搅拌,使受热时间延长,会使材料的脆嫩程度降低,影响口味,所以勾芡不可过迟。

勾芡时,汤汁要适量

勾芡前如发现煮汁过多,要用强火稍微收汤后再勾芡。煮汁不够时,则要从锅子的角落徐徐添加煮汁(如果不注意,煮汁浇在菜肴上面,使菜肴的色彩及味道变稀变淡,颜色不均一而丧失鲜味,或搞混甜味辣味,降低品质)。

在确定菜肴的色后,再勾芡

勾芡后加调味品,不能使材料着味。所以使用水淀粉勾芡时,必须使菜肴的味道和颜色已入料后才能勾芡,否则,勾芡后便不能改正菜肴的味道及颜色了。

勾芡时,菜肴上的油量不可过多

如果菜肴上的油过多,勾芡时,芡汁不能很好地裹在材料表面,汁和材料无法融和则影响品质。

因此,勾芡前如果发觉菜肴上的油量过多,要用勺子撇出一部分油,等勾芡完毕后,再将此油注入锅子的角落。

虽说勾芡是烹调的最后步骤,但也有些菜肴是在勾芡后再稍加一些调味料。例如,滴油或加碎火腿、碎葱、碎蒜,以增加色彩和香气。“酸辣汤”、“黄鱼羹”之类,在勾芡之后,加入蛋液时,加热时间要合适,不宜过长,这样才能使蛋柔软,口感良好。

虽然勾芡会提高菜肴的品质,但并非所有菜肴都勾芡。下述莱肴就无需勾芡:

味道干脆爽利者,如“炒鸡蛋”、“炒合菜”等,不必要勾芡。如果勾芡,反而丧失干脆及清爽的味道。

材料的质地柔软,调味汁容易渗入材料中的菜肴不需要勾芡。例如“油焖冬笋”、“干炒牛肉丝”等。如果勾芡,则丧失柔软的口感。

又如,“红烧蹄膀”、“葱烧鲫鱼”之类,煮汁本来就浓,不需再加粘性调味品,所以亦没有勾芡的必要。 KnwJH3iGrJfL6LsflxGJ3mQKmDhlyNLb4qqS4E+Y8isYU4ou/kIscO5whTrpbu+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