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胃肠病的早发现早预防

胃肠病的早期信号

胃肠道疾病在形成之前或在被明确诊断之前,常常就已经有了某些不适反应甚至是典型症状。然而由于其常见和多发,往往容易被忽视,直到病情严重到不能再拖下去的时候,才前去就医。为了便于早期发现和诊断胃肠病,现将胃肠病的早期信号列举如下,以便参考对照,自我检查,早期发现,早作治疗。

嗳气、呃逆

嗳气与呃逆是不同的。嗳气声音“嗝——嗝——”作响,沉闷而悠长,间隔时间也较长,是气从胃中上逆而呃逆,声音“呃、呃、呃……”作响,尖锐而急促,气从喉间发出,同时伴有躯干震动和耸肩。嗳气和呃逆,都是各种消化道疾病的常见症状,尤其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功能性消化不良等,必要时需行胃镜检查。

恶心、呕吐

恶心、呕吐常见于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幽门梗阻等疾病。需行胃镜、肝胆B超检查,必要时还应该抽血检查电解质及二氧化碳结合力等。

腹胀、腹痛

腹胀是胃肠道积气,常可伴有嗳气、排气过多、恶心等症状,可由多种原因引发,胃肠道炎症、消化性溃疡等均可引起腹胀。腹痛病因多端,表现复杂,胃肠道疾病中急性胃肠炎等表现为急性腹痛;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溃疡性结肠炎等多为慢性腹痛。如出现了腹胀、腹痛,应该在医生的建议下,选择电子胃镜、肠镜及B超检查,特别是急性腹痛更应该及时就诊,以便排除急腹症。

便秘

便秘可分为功能性便秘、器质性便秘。功能性便秘常因饮食、生活习惯、药物等原因所致,器质性病变就胃肠道本身而言,则应该考虑为直肠及肛门的疾病等,长期便秘应该找到便秘发生的原因,主要通过肛肠指检、结肠镜等检查。

腹泻

腹泻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超过2个月者为慢性腹泻。急性腹泻常见于感染或中毒所致肠炎、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发作等。慢性腹泻可见于胃酸缺乏性疾病如慢性萎缩性胃炎等,也可见于肠道非感染性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等,还可见于其他一些因素。

胃肠病对人体的危害

肠胃为人体主要的消化吸收器官,肠胃患病将会影响到整个机体的营养和免疫力,因而肠胃病如不及时治疗,对全身各脏器均有一定影响,尤其在疾病后期产生并发症时,危害更大。所以要及时治疗,以免疾病从急性转成慢性,由功能性转成器质性,由较轻的单纯的病变转成复杂的严重的病变甚至癌变。

胃炎、消化性溃疡(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危害

慢性浅表性胃炎可合并糜烂性胃炎或转变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甚至有少数患者还可能发生癌变,不仅给患者造成痛苦,还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消化性溃疡如不经正规、及时的治疗,可并发幽门梗阻、出血、穿孔、癌变;慢性胃炎患者由于不能充分、有效的吸收维生素B 12 和叶酸,可导致大细胞性贫血;而萎缩性胃炎患者由于内因子缺乏,可形成恶性贫血等。

腹泻的危害

(1) 腹泻可使水、电解质失调和酸碱平衡紊乱

腹泻患者从大便中丢失大量水分和无机盐,当失水超过体重的5%时,就会随之出现一系列问题。比如缺钾时,可出现全身软弱无力,反射减弱,或有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也可能出现呼吸肌麻痹及肠麻痹等一系列症状。严重脱水、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都会对机体产生严重损害,如不及时抢救,还可能会危及生命。

(2) 腹泻能引起营养不良

能量供给不足:长期腹泻的患者,通常会感到头昏眼花、神疲乏力或不自主颤抖,甚至心慌气短,冷汗淋漓,这些都是因为能量供给障碍而引起的。

维生素缺乏:长期腹泻可直接影响机体对维生素的吸收,引起维生素的缺乏,可能会出现皮肤头发干燥,缺乏光泽,甚至脱落等现象;还可能会出现不明原因的舌炎、口角炎、多发性神经炎等。

贫血:由于消化吸收障碍,蛋白质及其他造血原料如叶酸、维生素B 12 、铁质等吸收减少,可引起贫血,出现口唇、指甲淡白无华,皮肤干燥、脱屑,神疲乏力,头晕耳鸣,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动辄气促等症状。

腹泻可使机体的抵抗力下降。腹泻引起的营养不良、贫血及维生素缺乏等,可使人体对传染病及各种感染的抗病能力减弱,组织再生能力下降,所以容易感染疾病。

便秘的危害

(1) 诱发肛肠疾病

便秘时,由于粪便坚硬干燥,排便困难,强行排便常可直接引起或加重肛门及直肠疾病,如痔疮、肛裂、肛瘘、直肠炎等;另外,因为较硬的粪块压迫肠腔使肠腔狭窄及盆腔周围结构阻碍了结肠扩张,使直肠或结肠受压而形成粪便溃疡,严重者可引起肠穿孔,还可能会诱发结肠癌。

(2) 导致胃肠神经功能紊乱

便秘患者因为粪便不能及时排除,长期潴留肠道,致使有害物质吸收,可引起胃肠神经功能紊乱而致口苦口臭、恶心欲吐、进食减少、腹部胀满、肛门排气增多等表现。

(3) 加速衰老

食物分解时释放的毒素不能及时排出体外,被肠壁吸收进入血循环,加速衰老过程。

(4) 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很多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就是因为便秘在排便时屏气用力增加腹压,而造成了心、脑血管疾病突然发作或加重,如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出血、中风猝死等。

(5) 使大脑功能下降

便秘时,由于代谢废物过久的停留于肠道,在细菌的作用下,产生大量有害物质,如甲烷、酚、氨等,这些物质可以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干扰大脑功能,表现为记忆力下降,注意力分散,思维迟钝,嗜睡等。

(6) 导致性生活障碍

排便时长时间用力,可使直肠疲劳、肛门收缩过紧及盆腔底部痉挛性收缩,以致出现性欲减退、性生活没有高潮或性交时不射精等情况。

(7) 诱发妇科疾病

便秘可使妇女发生痛经、阴道痉挛,有时甚至出现尿潴留、尿路感染。

结肠炎的危害

结肠炎可引发肠狭窄、肠穿孔、中毒性巨结肠、肠梗阻、结肠癌等,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如大量便血可导致贫血;长期腹泻可导致水电解质失调、酸碱平衡紊乱。溃疡性结肠炎还可能发生肠穿孔,引起急性腹膜炎,危及生命。长期慢性炎症刺激结肠,还可能发展为结肠癌。

中医认为的胃肠病主要症状

胃痛

饮食不节,或过饥过饱,致胃失和降,引起脾阳不足,中焦虚寒,或胃阴受损,失其濡养,发生疼痛。过食肥甘,损伤脾胃,脾胃受纳升降功能失职,导致呕恶厌食。

泛酸

饮食太过,胃脘痞塞,脾气不运,怫郁之极,湿热蒸变,导致泛酸。嗳气停食内阻,胃气壅滞,浊气不能下降,反而上逆,可引起嗳气。

痞胀

食积痰滞,或夹湿化热,痞塞脾胃,阻碍气机,浊气不得通降,故见胃脘痞满,腹部饱胀。

呕吐

饮食过多,或过食生冷油腻、不洁等食物,会伤胃滞脾,导致食停不化,胃气不能下行,上逆而为呕吐。

呃逆

如过食生冷或寒凉药物,则寒气阻滞于胃,胃气失于和降,气逆而上,复因膈间不利,故呃声短而频,不能自制。若过食辛热煎炒之品,或过用温补,燥热内盛,腑实气阻,亦可动膈而发生呃逆。

噎膈

酒食助湿生热,若嗜酒无度,又多进肥甘之品,则易酿成痰浊,使食道窄隘,若恣食辛香燥热等物,则易致津伤血燥,使咽管干涩,妨碍咽食,发生噎膈。《医碥·反胃噎膈》说:“酒客多噎膈,饮热酒者尤多,以热伤津液,咽管干涩,食不得入也。”

积聚

酒食不节,饥饱失宜,损伤脾胃,脾失健运,不能输布水谷之精微,湿浊凝聚成痰,痰阻气机,血行不畅,脉络壅塞,痰浊与气血搏结,致生积聚。也有因饮食不调,因食遇气,食气交阻,气机不畅而成的。《景岳全书》说:“饮食之滞,留蓄于中,或结聚成块,或胀满硬痛,不化不行,有所阻隔者,乃为之积。”

腹痛

暴饮暴食,伤及脾胃,食滞内停,或恣食肥甘厚腻辛辣之品,湿热积滞,蓄结肠胃:或误食馊腐不洁之物,或过食生冷,遏阻脾阳等,均可影响脾胃之健运,气机失畅,腑气通降不利,而发生腹痛。

腹泻

饮食过量,宿食内停,或过食肥甘,呆胃滞脾;或多食生冷,误食不洁之物,损伤脾胃,使传导失职,升降失调,致生泄泻。《景岳全书·泄泻》篇说:“若饮食失节,起居不时,以致脾胃受伤,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精华之气不能输化,乃致合污下降而泻痢作矣。”

出血

过食辛辣厚味醇酒,滋生湿热,湿热内蕴,熏灼血络,迫血妄行而引起吐血、便血。即如《临证指南医案·吐血》说:“酒热戕胃之类,皆能助火动血。”或是由于过食辛辣醇酒厚味,损伤脾胃,脾胃虚衰,失去健运统摄职能;血溢脉外,发生吐血、便血。

西医常见的胃肠疾病

急性胃炎

急性胃炎是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急性的可逆性的炎症病变。病变部位可以是局限在胃底、胃体或胃窦的某个局部,也可弥漫地分布于全胃。常见症状有上腹疼痛、恶心、呕吐和食欲减退等;有上消化道出血时,常为少量、间歇性的出血。由药物和激素等因素引起的急性胃炎常表现为呕血和黑便;急性食物中毒时急性胃炎和急性肠炎同时存在,常同时出现呕吐、腹泻、脱水和低血压;腐蚀性急性胃炎和化脓性急性胃炎,常有上腹部剧烈疼痛、频繁呕吐及寒战等症状。

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主要是由于幽门螺杆菌所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根据炎症累及的部位和对腺体破坏程度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胃炎的患者有相当一部分没有临床症状表现;有症状时大多表现为上腹部不适、饱胀、钝痛、烧灼痛等,疼痛无明显规律,一般进食后较重;有胃黏膜长期少量出血者可发生缺铁性贫血,并可出现头晕、心慌、乏力等症状;恶性贫血的病人可有全身衰弱、消瘦、神情淡漠等;以上症状多无特异性。慢性胃炎患者的体征多不明显,有时可有上腹部轻微压痛,胃体胃炎严重时可有舌炎和贫血的相应体征。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是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胃溃疡与十二指肠溃疡是根据发病的部位来命名的。典型的胃溃疡常于剑突下偏左疼痛,好发于餐后半小时到1~2小时;十二指肠溃疡常于中上腹偏右处疼痛,好发于餐后3~4小时或半夜痛醒。疼痛常伴有嗳气、泛酸、烧心、恶心、呕吐等症状;久病患者可出现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癌变等并发症。幽门螺杆菌检测,在消化性溃疡病人中的阳性率可高达80%以上,是一项有重要意义的检查。

消化道出血

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的严重疾病。消化道出血分为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一般上消化道出血较常见。引起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是消化道溃疡、各种胃炎、食管癌、胃癌、胆道出血等以及全身性疾病、胃肠道邻近器官病变引起的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按其出血速度和出血量的多少,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呕血与黑便,是消化道出血的特征性表现。

胃痛

胃癌是由胃黏膜表面的上皮细胞发生的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中老年40~60岁者最多见。早期胃癌,病变只限于胃黏膜层及黏膜下层。肉眼可见肿物隆起或凹下,中期、晚期肿物向深度和广度侵犯,可犯及全层胃壁,并向胃外侵犯或转移。癌灶可呈溃疡型、蕈型、浸润型等表现。

胃下垂

胃下垂是指人体站立时胃的下缘达到盆腔,胃小弯弧线的最低点降到髂嵴连线以下的病变。一般多见于体弱瘦长体型、分娩2~3次以上妇女(腹肌松弛)、消耗性疾病进行性消瘦者等。胃下垂常伴慢性胃炎及其他脏器下垂,如肝、肾及结肠下垂等。轻度胃下垂者多无症状,下垂明显者可见上腹部不适,每到餐后、站立及劳累后加重,易饱胀、厌食、嗳气、恶心及便秘等。并伴有其他内脏下垂的表现,如站立性昏厥、低血压、心悸、乏力及眩晕等。

肠道易激综合征

肠道易激综合征是最常见的一种肠道功能性疾病,其特点是肠道无结构上的缺陷,但对刺激的生理反应有过度或反常的现象。主要表现为腹痛、便秘或腹泻,或便秘与腹泻交替,有时便中有黏液。

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按病情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种类型。按其病变分期,有活动期和缓解期的区分。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在活动期,腹泻可每天2次以上,腹痛明显,粪便中可夹血,或出现黏液便,并有明显的里急后重,大便未净感,上腹部饱胀;厌食,常见恶心、呕吐、嗳气,有时还会出现低热或高热;缓解期一般腹泻每天1~2次,或转为正常,腹痛偶尔发生,大便有时出现黏液,便后会有重垂感。腹痛腹胀不常见。

便秘

便秘指大便次数减少和粪便干结排出困难。一般认为间隔2~3天排便1次者可视为便秘,但应根据每个人的平时习惯来确定。临床上按病变性质将便秘分为器质性便秘和功能性便秘两种。

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是常见的消化道综合征,有的称为急性胃肠炎,小儿称为婴幼儿腹泻。本病起病时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腹泻,习惯地诊断为消化不良;如有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者,则诊断为中毒性消化不良。

肠梗阻

肠梗阻是指肠腔内容物不能顺利通过肠道,以腹痛、腹胀、呕吐,停止排便、排气为临床特征的一种常见的急腹症,具有病因复杂、病情多变、发展迅速等特点。

急性阑尾炎

急性阑尾炎是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任何年龄均可发生,尤以青壮年为多。腹痛是急性阑尾炎最常见的重要症状,恶心、呕吐也多常见,食欲减退、腹泻、头晕、头痛、发热也是急性阑尾炎的症状。

胃肠病的早期中医预防措施

古人认为,真正医术高超的医生应该是“不治已病治未病”,也就是强调未病先防,有病早治,防止传变。随着对胃肠道疾病认识的逐渐深入,人们也逐渐意识到胃肠病预防的重要性。科学研究发现,胃肠道疾病是完全可以预防的。预防的目的包括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恶化。只有做到以下几条,就可以预防控制疾病。

生活要规律、节制

(1) 饮食要规律

进餐时间要规律,不能过早或过晚;营养应全面,不能好吃的就无节制多吃,不好吃的就吃得少或者不吃;饮食要节制,即少吃多餐,定时定量,使胃中经常有一定量食物存在,防止胃酸侵蚀胃壁黏膜。

(2) 作息要规律

要注意调节生物钟,科学、合理地安排学习、工作和生活,注意劳逸结合,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防止过度疲劳,不能养成不良的作息习惯,随自己意愿任意安排工作或休息时间。

饮食要清淡、卫生

(1) 饮食要清淡

传统中医认为胃肠病患者要保持胃肠的冲和之气,就应该以素食淡饭为主食,适当添加一些肥甘厚味之品,如肉类等。现代研究也进一步表明,胃肠病患者的饮食应以温软淡素、容易消化为宜,慎食一些刺激性较大、难以消化的食物(如牛肉、红薯、糯米制品等),进食时做到细嚼慢咽,并戒除烟、酒等不良嗜好,以防刺激胃黏膜,加重胃肠病。

(2) 饮食要卫生

俗话说“病从口入”,饮食不卫生,进食了腐败变质的食物常常导致感染、中毒,引发胃肠道疾病。所以,我们在选择食物时,要注意以新鲜、干净为宜。

情绪要乐观、稳定

传统中医认为情志因素是胃肠道疾病的重要发病原因,现代科学研究也证实,胃肠道疾病与人的情绪变化、心理状态密切相关。过度的紧张、悲伤、恐惧、愤怒、忧虑或者情绪不稳、起伏不定、大悲大喜都可能诱发胃肠病。因此,保持乐观、稳定的情绪,不要患得患失,避免过度的紧张、悲伤、恐惧、愤怒、忧虑等不良情志因素的刺激,也能达到预防和治疗胃肠道疾病的目的。

衣被要防寒、保暖

寒冷也是胃肠病的诱发因素。如果不慎受凉,患者抵抗力下降,很容易发生胃肠道病变,同时,寒冷可使胃肠腺体分泌增加,甚至引发应激性溃疡等。因此,要随气候的变化,适时增减衣服,注意防寒保暖。

用药要规范、谨慎

调查表明,临床上所见的胃肠病,有相当数量是用药不当引起的,更有甚者因为用药不当导致胃肠出血、穿孔等。所以要防治胃肠病,首先要做到用药规范,避免滥用对胃黏膜有刺激的药物。如因病确需服用有胃肠道刺激的药物时,应在饭后服用或同时加用保护胃黏膜的药物。所以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

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参加各项体育活动,积极锻炼身体,可以促进新陈代谢,提高机体免疫力,同时也有利于改善胃肠道的血液循环,提高胃肠道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从而减少发病的几率。 r9+fCTX6HbR6sgcNAUAxSV+O6OwKDmsOn6K85fDO2NkadilS46TuAwb82JgY1x6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