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生面临“停滞”、事业陷入“瓶颈”时该何去何从?面对这个问题,现代职场中的女性也许都经历过许多困惑、挣扎和思考。最近阅读的一本书《身为职场女性》也在探讨这一问题,书中的某些观点让我产生了共鸣。回顾我自己的职业生涯,我发觉作者和我自己都在践行一种理念:职场女性要迎来自己更美的绽放,关键就是要努力去“遇见更好的自己”,通过自省,发现克服阻碍自身进步的“坏习惯”,不断改善和成长。
十多年以前,我以加州理工学院经济学博士的身份进入了咨询行业,第一个雇主是位于洛杉矶的一家高级经济顾问公司。在那里,应付工作很容易,每天我只要花很少的时间就能完成手头的任务,但这让我开始恐慌。我想要知道自己能力的上限,想要始终维持“成长”状态,于是,我进入了麦肯锡。在麦肯锡的工作是另一番面貌,那里有高强度的工作和高效率的运转。然而,就在我进入麦肯锡的第二年,我收到了人生成绩单上的第一“C”,这是公司内部非常严重的业绩警告,大概意思就是说:我们没有从你身上看到从事这个行业的潜质。这背后的潜台词就是,嘿,我们对你的能力深表怀疑,你还有6个月的时间,再没有改观的话,你就要卷铺盖走人了。
这对我来说无疑是一个非常大的打击。尤其是年轻时的我一向自以为还算聪明。我到底是哪里出问题了?更要命的是,我不觉得是我有问题,这只是我的工作方式,别人根本不知道我能做出什么成绩,又凭什么评判我?我觉得无论怎样,自己的工作都不会被肯定,也得不到欣赏,因而一度陷入消沉。这时与我共事的一位项目经理提醒我说:“你知道吗?如果别人这么肯定地觉得你有问题,与其抱怨,你还不如花点精力好好反思一下,就算不是别人所说的那些问题,也可能会发现别的问题。”这句话点醒了我,我反省了很久,并逐一去找领导谈话询问自己哪些方面做得不好。
这样一来,竟真的找到了答案。原来,作为一个刚毕业的博士生,我一直有着“自己埋头苦干”的工作习惯,我把咨询工作的任务当成给老师交作业。而咨询工作,需要我有领导、协调和沟通的能力,与他人建立联系的能力,而并不仅限于我引以为傲的专业的经济学素养和闷头做事的习惯。这实际上涉及本书中提到的好几个坏习惯,如“未与他人建立有效联系”“过于看重专业技能的作用”“期待别人自然而然地注意到你的贡献”。后来,经过调整与努力,我学会了如何管理:包括通过管理与他人互动、管理工作和自我管理。到现在,我还认为,我在麦肯锡取得的最重要的成就不是工作上的,而是我在个人内在层面战胜与提升了自己。这让我受益至今。
我相信人是有成就动机的,不论男性还是女性。现代职场生活给了我们大量成就自我的机会,但是其中也有潜在的危险,那就是所谓的“舒适区”。归根结底,这是因为人同时也是有惯性的。而相对于男性而言,女性更容易抗拒改变。这与女性从小接受的教育、家庭环境,以及社会观念相关,更与我们的生活结构中男性与女性在角色上的分配紧密联系。成功的女性注定要承受更大的压力,但她们也具备了男性所没有的优势。女性凭借专业知识、协调性、沟通能力等方面正在越来越多的领域里实现“逆袭”,她们有能力与男性平起平坐,甚至在很多方面做得更为出色。
此外,职业与家庭、进步与享受的矛盾无时无刻不在困扰着我们,这是渴望在职场中取得进步的人们必须经历的挑战。这一切的前提是“做更好的自己”。这也是本书致力于为我们解决的问题。要做更好的自己,我们首先需要认识自己。特别是认识到自己的处境,以及那些让自己面临“停滞”、陷入“瓶颈”的弱点和细节。很多本来有着良好素养和潜在价值的职场女性,无意间走上了一条“自我毁灭”的路。她们也没有意识到,正是自己的工作习惯,让自己陷入了停滞。实际上,所有的职场人士,不分男女,都容易陷入思维定势,也就是习惯的陷阱中去而不能自拔。能否发现它们,进而做出改变,决定着我们能否走出现状,迈上下一个台阶。而这本书的意义就在于特别总结了十二条女性容易踏入的陷阱。分享了相对更常在职场女性身上出现的基于工作与个人发展的一系列“坏习惯”,让我们有更大的勇气走出“舒适区”,这意味着面对未知,但也意味着可能获得的新成长。
在读《身为职场女性》这本书时,我觉得时常能看见曾经的自己。几多风雨过去,我们终将与自己和解,在每一次驻足回望时,我们终将平心静气地接受自己曾经的不完美,也为自己取得的进步而欢欣,同时向过去的那个“我”致敬。
余进
埃森哲战略大中华区总裁
能够为《身为职场女性》一书作序,对于我来说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女性领导力具有极大的独特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女性是温文尔雅的,而本书的作者一针见血地提出“女性比男性更渴望赢,把赢看作成功和满足感的关键”。在丛林法则统治下并且充斥着竞争压力的职场中,男性的崛起尚且不容易,而女性要想崛起,则是难上加难。对于那些赢的欲望比男性更强烈的女性来说,需要克服的困难更是难以想象。正因为职场女性走向成功的路上充满着挑战与困惑,所以更需要有经验的人为职场女性提供经验指导,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提升分享机会。
在我的领导力课堂上,一个在外企工作的女学员说:“自己带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特征参与职场活动,包括谦虚、低调、发言简短抓重点、务实、服从领导,却发现不能赢得领导和同事的认可。因为国外的同事主张自信、夸夸其谈、喜欢争执、挑战权威。本来中国人尊重领导是一个好的习惯,却被外国的领导者评价为缺乏勇气。而如果大胆表达自己,又被评价为高傲。话说多了,被评价为多嘴;话说少了,被评价为该说的时候不说”。这是一家设在中国,以外国人为主体的外企。而在一家以中国人为主体的外企有男学员说:“我们这跨国公司就不是这样,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流,那几个外国人因为不适应,总去外国老板那里告状,老板让这几个外国人适应我们中国人的沟通方式。”说明在跨国公司的跨文化沟通中确实存在急需解决的问题。跨性别沟通也是如此。在职场中,女性崛起困难重重。干得不好,被评价为“女人天生不行”;干得太好,又被评价为“野心勃勃”,并遭到潜在竞争者的羡慕、嫉妒,甚至仇恨与陷害。
本书中一家银行的高级经理说:“我公司的工作环境完全符合丛林法则,每个员工都极其富有进取心,所有人都认为必须干掉对手才能自己上位。”因为受丛林法则的统治,所以职场是强者生存的地方。女性要想崛起,必须建立与环境相适应的领导力,克服不利于生存的习惯。女性要放弃那些属于弱势群体的思维模式,让自己拥有强者的思维方式和领导风格,才能够在强者丛林中获得立足之地。
作者根据多年的经验,提出了女性需要放弃的思维模式和领导风格,特别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成长起来、带着传统女性特征进入国际化职场的女性,更需要转变思维模式和领导风格。
中国的传统文化认为:善欲人知不是真善,恶恐人见便是真恶。因此我们容易只做不说,相信付出总有回报,人在做天在看。但是,在国际化的职场中却不是这样,如果不愿意提及自己的贡献,做出了努力自己不说,期待别人自然而然地注意到你的贡献,但是每个人又都很自我主义,而想努力超越别人的同事又只说他们自己,则自己的工作努力就传递不到高层主管那里去,就会使得自己在高层领导者那里不能产生影响力,自然也就减少了晋升的可能性,成为毫无结果的“苦干家”。总想取悦别人,建立了很好的人际关系,却不能用来提升自己在职场中的权力和地位,这种“好人”一定是个吃亏的受气包。实际上,伦理道德和职场规则不完全一样。中国传统文化主要讲究伦理道德,为提升自我修为,只做不说是可以的,因为修养的是自己的心性。而职场则是论功行赏的地方,自己的修为首先要符合伦理道德,但是在此基础之上的工作,必须要记载下来、说出来、写出材料向上汇报。这不是自我吹嘘和不谦虚,而是符合职场实际的游戏规则。善良而没有智慧就是懦弱,智慧而没有善良就是邪恶。因此要提升自己的平衡力,要能干,还要会说。
女人多感性。由于感性,所以非常富有热情。但如果在冷漠和职业化的职场中夹杂太多的个人感情,受伤的往往会是自己。随着知识的普及和人们学习力的提升,越来越多的职场女性也知道并熟悉了职场的游戏规则,变得越来越理性了。通过提升情商以管理情绪,让自己的感情不轻易夹杂在领导行为之中。不再追求完美主义,不苛求自己,也就不会苛求下属,自然也就不会轻易生气。毕竟情绪化的领导会极大地伤害员工的感情,削弱其自身的领导力和员工的“追随力”。
同男性领导者一样,女性领导者在工作中难免失误,因此要“吾日三省吾身”。男性领导者回顾失败时会发火,往往把相关人等骂一通了事。而女性回顾过去的失败会责备自己,越是责备越是后悔,越后悔越萎靡不振,本书把这种状态叫作“过度反刍”。时间长了,就成为职场中的“祥林嫂”,这种消极心态会削弱女性的领导力。因此内省要有限度,符合中庸的智慧:“内省不疚”,也就是说要内省,但不要内疚,找出原因后,就放下。这就是佛说的“无所住而生其心”。
领导力是一个人能量的表现形式,一个人能量越大其领导力就越强。职场领导力的能量由四部分构成:业务能力、人格魅力、职位权力、沟通能力。首先要有良好的业务素养,拥有岗位核心能力,具有岗位胜任力,这样一个组织才会因为能够创造价值而存在。人格魅力让自己具有亲和力和吸引力。沟通能力就是人际能力,领导者的人际能力比业务能力更重要。那些认为自己只要业务过硬,其他都不在乎的人,只是注重手头工作,而不是整体职业生涯,只能永远亲力亲为做业务,不会被提拔到领导岗位,因为领导者要发动别人去工作,要能够引领群体开创未来。沟通能力让自己产生影响力,好人出在嘴上,好马出在腿上。生命的质量取决于沟通的质量,因为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神为通己者明,马为策己者驰。沟通好了就可以达到《周易》的智慧:“天地交而万物通,上下交而其志同”,可以在组织中如鱼得水。当然在沟通中要充分平衡好“雷达式”思维和“激光式”思维的关系,大脑只有集中于一件事情的时候,神经的活跃度最高。权力是实现个人意志的工具。如果能够管好自己,就具备了个人领导力。如果能够领导三个人,就具备了团队领导力。如果能够领导三个团队,就具备了领导组织的能力,获得了组织领导力。手下的人越是卓越,则自己的领导力也就越强,否则格局不够,不具备包容力,水浅撑不起大船。
本书作者根据自己的阅历和相关人员的经验,提出了影响职场女性崛起的十二个坏习惯,读起来让人感到身临其境受到熏陶而产生思维方式的转变,故而感悟出很多相关的原理,并能够指导自己的职场实践。在一个国际化的工作环境下,有进取心的女性应该注意这些事项。此书值得一读。
我虽然写出了《阳光心态》《情商与影响力》《追随力》等畅销书,但都是基于中国文化背景和案例而推演,而这本《身为职场女性》让我耳目一新,对于我具有非常大的启发价值。非常感谢作者萨莉和马歇尔无私奉献的知识,感谢陈小咖老师准确的翻译,并诚挚地向国内职场女性们推荐。当然,男性领导者看过后,也能更成功地领导女性下属和应对女上司。
吴维库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领导力与组织管理系教授
畅销书《阳光心态》 《情商与影响力》 《追随力》《以价值观为本》 《竞争与博弈》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