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1

画个圈圈诅咒你

艺术的起源

艺术家通过不同的方式将线条、形状和颜色组合到一起,这不仅把日常生活装扮得丰富多彩,还创造出了无数巧夺天工的作品。那么,这些伟大的艺术品的源头究竟在哪里,又是如何发展的呢?

1879年,一位考古学家带着他不到10岁的女儿来到了一个隐蔽的洞窟里,想要探索原始人的遗迹。正当这位父亲专注地趴在地面上寻找蛛丝马迹时,小姑娘却惊叫了起来:“爸爸,这里有牛!”

这些牛正是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的主角。

阿尔塔米拉洞窟位于今天西班牙北部境内,其内部的壁画距今至少有两三万年的历史。因为留存的数量庞大,质量极高,所以又被盛赞为“史前的西斯廷教堂”。这个洞窟的发现为人们打开了探索绘画艺术起源的大门:我们终于知道,原来早在上万年前,人类的祖先就开始拿起身边的矿石涂涂画画了。

那个时候的他们都画些什么呢? 在两三米高、9米宽的洞窟墙壁上,密密麻麻地排布着150多幅壁画。它们都是生活在公元前30000年到10000年左右旧石器时代的人们留下的遗迹,主要形象有野牛、野马、野猪、山羊和鹿,这些动物有的站着,有的在狂奔,还有的蜷缩着身子趴在地上,就像是受了伤一样。

《受伤的野牛》(Injured Bison)

其中一幅尤其引人注目。那是一只野牛,身长大约两米,头紧紧贴在肚子上,全身缩成一团,像是受了伤一样,人们因此叫它《受伤的野牛》。这幅壁画的线条细腻流畅,从野牛的背部毛发到肢体肌肉都惟妙惟肖。那时的人们没有化学颜料,只能用有颜色的矿物质、碳灰和泥土,掺杂着动物的脂肪和鲜血调和出天然颜料,但用它画出来的壁画几万年后依然色彩鲜艳,仿佛是昨天才涂上去的。这导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大家都怀疑洞窟的发现者是个骗子,或者是连他自己也被骗了。直到几十年后,人们陆续在法国等地也发现了类似的洞窟壁画,再加上“碳-14年代测定法”的检测手段,这一发现才最终得以证实:这些洞窟壁画确实是史前人类画上去的。

阿尔塔米拉洞窟(Cave of Altamira)壁画局部距今一万年以上

可是,当时的人们为什么要画这些动物呢?

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伯内特·泰勒认为,如果我们想要理解几万年前的人类祖先,那就必须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思考。于是他找到了一个还处在原始时期、几乎不受现代社会影响的蛮荒部落,让生活在那儿的人赛跑,赢得比赛的人将获得一幅画着饱满谷物的画。赛后,拿到奖品的冠军显得异常兴奋,把它恭敬地供奉了起来,因为他认为这能保佑自己来年丰收。可以想象,远古时期的人也会做出同样的事情来。他们相信绘画有着神力,能帮助他们实现愿望。

法国拉斯科岩洞(Caves of Lascaux)内部壁画距今两万年以上

这其实是一种典型的原始思维,即“交感思维”。 这些远古时期的人相信,我画下了你,我就占有了你;我伤害了你的画像,也就间接地伤害到了你本人。 这种思维在今天仍然非常普遍,尤其是在小孩儿身上:比如他们有的会把玩具恐龙想象成真恐龙,让它们相互打架撕咬;一些更调皮的会在墙壁上写“某某某是只猪”之类的话,仿佛写了以后,对方就真的变成小猪了。这个时候,我们再转过来想想阿尔塔米拉洞窟里的动物壁画,就很好理解了。原始人为什么要画动物,甚至为什么要把这些动物画成身负重伤、鲜血直流的样子?因为他们要通过这种方式,给对方“造成一万点伤害”啊。

一万多年前,旧石器时代的人类虽然学会了通过打磨石器来制作捕猎工具,但面对比人类个头还大、还要凶猛矫健的动物时,往往也会凶多吉少。心中的恐惧促使他们拿起了矿石,画下了这些动物,然后再戳死它们,仿佛在意念中对方已经死了。这就是关于艺术起源里的“巫术说”,是学术界比较主流的观点。

有意思吧,艺术的起源,竟然是“画个圈圈诅咒你”。

意公子说

最早的绘画里几乎都是动物形象,看不到人的影子。因为那时的人类太渺小了,面对猛兽时总是显得非常无助,所以画下它们,在意念上将其打败。一直到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创造出的工具越来越多,战胜动物的次数也越来越多,甚至具备驾驭它们的能力时,壁画中才开始有了人类自己的模样。在这之后,人类不仅可以驯服动物,还学会了开荒种田,而绘画的内容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当人们终于摆脱了饥饿和凶险,自然就演绎出了无穷的追问和浪漫的想象。那些无穷的追问交给哲学,而浪漫的想象,就交给艺术吧。 y9DPbH2CXjpJERg8Q8O75bhXQ39WFbpNd+LnTFKwN2n0ffma9YGdbKMCZRdT6QEV



02

嘘,故事开始了……

西方文明的两大源头

希腊文明与希伯来文明就像是种子,它们生根发芽,长成了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结出的果实就是西方社会的文学和艺术。倘若没有它们,西方许多惊为天人的杰作也便不复存在了。既然希腊文明与希伯来文明如此重要,那究竟讲了些什么呢?

要想通晓希腊神话和《圣经》,保守估计也得搭进去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但要想了解西方艺术史,又完全没法跳过。怎么办呢?不要怕,你只需要记住两点: 希腊神话看起来人物繁多,剧情杂乱,但其实脉络还是特别清晰的,无非就是“神的起源、王位争夺、宙斯的情史”这三个部分;而《圣经》就是一个“人与神(即上帝)不断约定”的故事。

咱们一个一个来,先说说希腊神话。话说很久很久以前,整个宇宙漆黑、空洞、寂静,世界一片混沌。在这混沌之中,出现了世界上第一个神——大地之母盖亚,她担负了创造其他神的使命。不过,此时世界上只有她一个神,这要怎么办?厉害的地方就在这里,她无性繁殖出了三个神:海洋之神、天空之神和山脉之神。

四个神当然不够。盖亚和天空之神乌拉诺斯又生了六男六女,统称为“十二泰坦”。但乌拉诺斯非常不喜欢自己的孩子(大概是因为近亲繁殖导致后代颜值太低的缘故,不过谁知道呢),就把他们监禁在地狱之下暗无天日的深渊里。盖亚很生气:你都把他们关起来了,我干吗还要继续生?!盖亚毕竟是世界上的第一个神,招也比谁都狠。她将一把镰刀交给了小儿子克洛诺斯,让他在“恰当的时刻”斩掉他爹的“小弟弟”。克洛诺斯不辱使命,手起刀落后随手一抛,就丢进了海里。没想到,那东西竟然和海水的泡沫起了化学反应,二者融合在一起,女神维纳斯从浪花中诞生!

《维纳斯的诞生》(The Birth of Venus)

桑德罗·波提切利(Sandro Botticelli)

1484—1486年

这时候你再看波提切利的代表作《维纳斯的诞生》,是不是觉得“内涵”更丰富了呢?

克洛诺斯干掉了父亲兼哥哥后,顺势坐上了神界的王位。但他毕竟做了亏心事,时刻担心遭到报应,就决定“从娃娃抓起”,直接吃掉自己的孩子。他的妻子实在看不下去了,偷偷把最后一个孩子调包成石头。 这个侥幸活下来的孩子就是后来的天神 ——宙斯。

《达那厄沐浴黄金雨》(Danae)

提香·韦切利奥(Tiziano Vecellio)

1560—1565年

宙斯整日拈花惹草,很多艺术作品都是以他“撩妹”为题材的,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他变化成天鹅去勾搭美女丽达的故事。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塞尚、达利等都画过。你以为他变成动物就是极限了?当然不。宙斯还会变成各种你想不到的东西潜入少女闺房,比如黄金雨。这个脑洞大开的故事实在是太引人遐想了,从提香到丁托列托,再到伦勃朗、克林姆特,无数画家用自己的方式再现了《达那厄沐浴黄金雨》的精彩故事。

比起伦理混乱的希腊神话,《圣经》可就严肃多了。

《圣经》主要分为《旧约》和《新约》两部分,讲了神和人类的七个约定。 《旧约》里,上帝创造了亚当和夏娃,并吩咐二人千万不要误食禁果,这就是 第一个约定:伊甸之约。 然而,众所周知,这小两口偷吃了禁果,被神赶出了伊甸园。

惩罚归惩罚,上帝还是给人类留下了机会。神答应他们,女人的后裔会成为人类的救赎者,这便是 第二个约定:亚当之约。 离开伊甸园后,亚当和夏娃生下了两个儿子,但哥哥却出于嫉妒杀死了弟弟。神得知后非常失望,本以为惩罚能让人类改过自新,却没想到他们的罪过越来越大。于是,神决定用洪水把世界冲走……这也真够任性的。不过,神并没有让所有生灵都跟着遭殃,他在人类当中找到一个比较听话的人——诺亚,让他造了一艘大船,载着成双成对的动物逃生。这就是《诺亚方舟》的故事,也是神和人类的 第三个约定:诺亚之约。

大洪水过后,人类好了伤疤忘了疼,再次狂妄自大了起来,企图建造一座高大的“通天塔”,也叫“巴别塔”。这也太不把神放在眼里了,所以一气之下,神把人类的语言分成好多种。不能自由沟通,也就没办法再合力建塔了。

《亚当和夏娃》(Adam and Eve)

丢勒(Albrecht Durer)

1507年

讲到这里你会发现,就算当初和神立约的人守信了,也难保他的后裔不犯错。于是,神决定换一种管理模式。他在众人中挑选了一个最忠诚的,作为自己在人间的代理人。代理人若是能经受住考验,就能成为万国之王,并拥有像星星一样多的子孙和一大片肥沃的土地。

第一任代理人叫亚伯拉罕。 他通过了神的重重考验,神也履行了诺言,让他当上了国王,成为了希伯来民族和阿拉伯民族的祖先,这就是神和人的 第四个约定:亚伯拉罕之约。 这次,人类没有违背神的旨意,看来代理人模式还挺有效果。不过,考验还要继续。神让亚伯拉罕的后裔从富饶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不远万里迁徙到了埃及。埃及法老让他们做苦力,还让他们承受漫长的饥荒,甚至下令杀掉所有的男婴以控制人口增长。尽管如此,他们依然在埃及坚守了400年。

神一看,这些人很听话,于是决定在亚伯拉罕的后裔当中再挑选一位新的代理人。这个人就是摩西。神让摩西带着他的子民回到祖先亚伯拉罕的那块土地(也就是今天的巴勒斯坦地区)。这就是 第五个约定:摩西之约。 在前往巴勒斯坦的路上,神又传给摩西十条诫令,简称“摩西十诫”,成为了后来西方道德观的核心。

然而,直到摩西死后,他们才慢慢回到巴勒斯坦。此时神和人类定下了 第六个约定:巴勒斯坦之约。 此时神在人间的代理人叫大卫。没错,就是那个被刻成了雕像的大卫。这时的他已经统一了巴勒斯坦,建立起了以色列犹太王国。这是《旧约》中神跟人类 最后的约定:大卫之约。

《圣母领报》(The Annunciation)

卡拉瓦乔(Michelangelo Merisi da Caravaggio)

1608年

至此,上帝越来越信任他的代理人。然而就在这时,大卫毁约了。他非常好色,勾引了一个妇女,又设计谋害她的丈夫。上帝终于明白,代理人也会犯错。迫不得已,神把前面六个约定统统抹掉,不再通过代理人,而是派自己的儿子耶稣降临到人间。

从此,人类进入了“新约”时代。

一天,一位天使出现在玛利亚的面前,对一无所知的她说:“恭喜你,你怀孕啦,这是神的孩子,你要给他取名叫‘耶稣’。”玛利亚当时还是个情窦初开的少女,还没交过男朋友怎么就怀孕了?还记得前面讲到的神和人类的第二个约定吗?神许诺说女人的后裔会成为救赎者。所以,西方许多艺术家都非常喜欢描绘这个故事,这些画一般就叫《受胎告知》或《圣母领报》。

耶稣作为神的儿子降临到人间,以他出生的时间为界限,世界进入了新纪元。 在《新约》的故事里,耶稣作为主角经受了无数磨难:在马厩里出生,遭受犹大背叛,被钉在十字架上。据说,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是为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第一次毁约的“原罪”赎罪。所以只有信奉耶稣,信奉神,人的罪才能得到宽恕。

到这里,一切都明了了。神创造人,挑选代理人,让耶稣去拯救人。神不断改变约定的内容和形式,为的就是让人类能永远遵从神的旨意,信仰神的权威。

意公子说

有很多人之所以对西方艺术望而却步,理由往往是“看不懂”。而事实上,除了当代抽象艺术外,西方大部分艺术杰作的题材都是很明确的,因为有很多都是对圣经故事的再现,只是对于我们东方人来说,这些宗教故事是我们知识架构之外的内容。想象一下,给一个西方人看一幅描绘“大闹天宫”的作品,恐怕也不会引起什么共鸣。

但是这并不应该成为我们的路障。我们可以先了解一个框架,然后去欣赏作品,在看到不懂的作品时就回过头去找找它的出处。慢慢地,我们就在西方文化领域里更进了一步。 y9DPbH2CXjpJERg8Q8O75bhXQ39WFbpNd+LnTFKwN2n0ffma9YGdbKMCZRdT6QEV



03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

生与死

千百年来,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人们都试图用宗教、神话和传说来解释人的生与死,解释我们从何处来,又将要到何处去。前面说过,宗教和神话正是西方艺术得以产生的土壤,是艺术永不枯竭的灵感来源。那么,在艺术中,各个文明对待生死的态度都是怎样的呢?

小时候,我们都会问一个问题: “妈妈,我是从哪儿来的?”

妈妈会说:“你是从垃圾桶里捡来的。”当然,长大后我们都知道其实是父母生的,父母又是由他们的父母生的。那么问题又来了:我们最早的祖先,他们是谁生的?那时科学并不发达,这些疑惑就触发了人类的想象,继而形成了许多“创世神话”。虽然神的世界并不比人类太平,但当我们扒开那些故事纷乱的外衣后就会发现,它们其实都是在追问两个困扰我们最深的问题:世界是从哪里来的?人类又是从哪里来的?

第一个问题, 世界是从哪里来的?

中华文明有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古希腊时期的人则相信原始神叫盖亚,这位众神之母创造了所有的神明。希伯来文明的源头《旧约》写道:“起初神创造天地。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

这就有意思了。要知道当时的人们可没有电话和互联网,不可能串通起来编造逻辑如此相似的故事,那为什么不同地方的人们都不约而同地认为人类生于混沌之中呢?

《创造亚当》(The Creation of Adam)

米开朗基罗(M ichelangelo Buonarroti)

1508—1512年

在神话学研究里,有一种现象叫“比照性”,即 “神话的起源来自于人类对于自身的认知”。 换句话说,他们在创造神话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对自身认知的过程。因此,当人类祖先发现鸡蛋里原本是一清一浊两团液体,却能孕育出小鸡时,他们再看着清澈透亮的天空和浑浊厚实的大地,便渐渐地有了这样的感想和推论。

解决了“世界是从哪里来”的问题,我们再来想想 “人类是从哪里来 的”。 《圣经》中的《创世记》说,耶和华神(上帝)用地上的尘土捏出人,一口气吹进他鼻子里,立马就成了世界上的第一个人——亚当。而希腊神话中是这样描述普罗米修斯造人的:“他捧起泥土,用河水把它沾湿调和起来。”普罗米修斯多了一个先用水沾湿的步骤,这很明显是古代早期人民生活经验的总结。至于中国,讲的当然就是女娲泥土捏人的故事。

这些神话里关于“人类是从哪里来的”这个问题竟然也是出奇的一致: 是由泥土造出来的。 对此,历史学家们认为,遥远的天空会引出无尽的遐想,而充满未知的自然让人心生恐惧,只有土地能孕育农作物,赋予人类延续生命的物质资源。这和女性非常相似,所以不难理解先民会将土地联想成一个生命力旺盛的妇女,还称它为“大地母亲”。当人类进入氏族社会后期,学会用泥土烧制陶器的时候,他们又开始畅想:既然泥土可以制成各种形状的器物,那么泥土能不能造人呢?

人们在蒙昧时期汇总出来的思想精华都浓缩在了神话里,成为了早期艺术创作的母体。艺术在神话世界里就此生根发芽,形成了不同的体系和风格。

“我们是从哪里来的”解决了,接下来就是 “我们要到哪里去”的问题。 可惜这个话题就不是那么轻松了,因为它的答案只有一个:死。

人们恐惧死亡。一个曾经会唱歌、会劳作、会思考的身体,就这样僵硬了,腐烂了,那我们的意识将去向何处?那个世界是什么样子?活着的人是不会知道答案的。有人相信,死后好人上天堂,坏人下地狱;也有人相信死只是一个短暂的停止,生命是可以复活的。人们尽情发挥想象,仿佛这样就不那么可怕了。

曾经有一个国度,对“重生”的想象登峰造极,甚至因此创造出了举世无双的艺术。它就是古埃及。 古埃及人为什么如此执着地相信着“死而复生”这件事呢?

胡夫金字塔(Great Pyramid of Khufu)

约建于公元前2580年

《亡灵书》(Book of the Dead)

约公元前1275年

古希腊的一位历史学家曾说,古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尼罗河从南到北贯穿埃及,注入地中海,养育了这个民族,被称为埃及的“生命之河”。但是这条大河每年的7月到10月都要泛滥一次,淹没农田,摧毁房屋,无数人流离失所。但洪水一旦退去,却能留下最肥沃的土壤,人们又纷纷回来播种、庆祝丰收。这种被摧毁之后又可以重新再来的无限循环,就是古埃及人一直以来的生活环境,也影响了他们的信仰和观念:生命也是这样的,我们可以“死而复生”。

所以,埃及与其他古文明不同,留下的建筑古迹并非君王生前住的地方,而是他们死后的坟墓。这些法老们举全国之力,去搭建他们死后的大房子。生前惨淡一点无所谓,但死后的栖息地必须要稳固啊。在法国埃菲尔铁塔建成前,地球上最高的建筑就是胡夫金字塔。如果你去埃及开罗,站在这些金字塔群脚下向上仰望时,就真的会感叹当时的人们是多么渴望战胜死亡,走向永恒啊。当一种信念达到极致时,它所诞生的艺术形态,便成了这些拔地而起的人类奇迹。

光有房子还不够,重生的基础是人。古埃及人是把肉体和灵魂分开看的,他们称灵魂为“ka”,认为肉体死亡后,灵魂ka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接受神的审判,过关后就会回到肉体,满血复活。虽然灵魂不灭,但肉体会变得腐烂,所以又有了木乃伊。古埃及人把保存好的肉体用纱布一层层地包裹起来,然后在墓室留下如何重生的壁画,等待灵魂的归来。

今天我们看到的古埃及壁画是很有特点的。你会发现他们笔下的人体有着共同的特征:一只正面的眼睛和侧面的头部,正面的上半身连接着侧面的腿,同时还有两只左脚。

这……不合逻辑呀。 但这个不合理恰恰就是古埃及绘画艺术的典型特征,我们叫它“正面律”。 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不管你的画是不是符合逻辑,我只管怎么在一个二维的平面中,表现出一个身体最完整的样子。

这是因为古埃及人的完整和我们现在说的“像”并不一样,他们要的是把最能表现特征性的角度保存下来。比如画人脸的时候,要勾勒出侧面的轮廓,因为人的侧脸更具有辨识度,这也是为什么硬币上的头像往往都是侧脸。但是人们对眼睛的印象却是正面所呈现的形状,所以古埃及人会在侧脸上画一个正朝着画面外的眼睛……不只是人,风景他们也这么画。比如其中的一幅方形风景壁画,四周是整齐的树,中间部分用棕色画出一个长方形,里面有一个更小的蓝色长方形代表池塘,池塘里面完整地排布着鱼、天鹅和水草。因为遵循正面律,他们的画面没有前后的景深,也没有合理的空间结构,只要画得完整,看起来就像小朋友画的一样。

除了“正面律”之外,古埃及艺术还有另一个非常典型的特征——程式化。 在画面中,主人要比奴隶大,男人要比女人大;在颜色上,前者也要比后者更深;坐着的雕像必须将手规规矩矩地放在膝盖上;每一个神也都有一个固定的外形,比如太阳神贺拉斯就是一个鹰的形象。如果有一组泥刻板族谱,你一个字都看不懂也没关系,看颜色就行。泥刻板的下方有四个颜色很浅的小人,一看就会知道,她们是这个家族最后的四个女孩。

所以你看,古埃及艺术好像是很神秘、很难懂,但只要你知道,不管是金字塔、木乃伊还是“正面律”的壁画,它们都是为了一个明确的“死而复生”的目的,就都真相大白了。

贝聿铭大师当年在设计巴黎卢浮宫博物馆的入口时,参照了金字塔的正四棱锥体,设计了玻璃材质的“金字塔”。这件事挺有意思的。以前,古埃及金字塔是用来安置木乃伊和陪葬品的,渴望的是生命的延续;而到了20世纪,博物馆却是用来陈列过去的艺术品,期待的是艺术的永恒。

意公子说

如今,关于“人类是从哪里来”的问题,人们已经知道了进化论和“宇宙大爆炸”。然而人死后要去哪里,世界未来又会怎样,仍旧没有人能说清楚。生存还是毁灭,虽然谁也交不出一张满分的答卷,可双手一握,选择的权利就在手中。时间往复的行进中,我们向死而生。就像古埃及艺术的神秘感,也都是来源于“死而复生”这一目的。关于生死的哲学问题其实是无解的,它们最大的意义,或许是人们在思考的时候,所创造的艺术,所铸就的文明。 y9DPbH2CXjpJERg8Q8O75bhXQ39WFbpNd+LnTFKwN2n0ffma9YGdbKMCZRdT6QE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