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坚决不当童养媳

在旧社会,女孩子学唱戏,被认为是从事低贱的职业,舞台上的女角多是男人扮演的。但是,男人学唱戏,也被人认为是丢人现眼,在家族里做不起人,死后还不能葬入祖坟。张茂堂在外面学唱戏,就瞒着村里的族人和亲戚。他搭班唱戏也是在外地,从来不敢回巩县唱戏,而且唱戏的时候用的是艺名。

张茂堂天生有一副好嗓子,人们还送了他一个诨名“二百贯”,意思是他开腔就值二百贯钱。然而不幸的是,在妙玲六岁那年,不知道什么原因,张茂堂一夜之间突然就坏了嗓子,再也没有办法上台唱戏了。

张茂堂虽然不能登台唱戏了,但还是留在戏班里帮忙打杂,顺便在演戏的时候卖点纸烟茶叶什么的补贴家用。因为单靠家里那五分多旱地,根本养不活一家五口人。

旧时代,穷人家的闺女,自小就会被送出去当童养媳,以便减轻家里的负担。妙玲的四个姑姑就都是童养媳。二姑七八岁时被送去当童养媳,被活活给折磨死了。四姑生完孩子以后,在月子里得了病,婆家不仅不给治病,还嫌弃她卧床不起,结果孩子还没有满月,四姑就病死了,死时年纪还不到二十岁。

三姑的婆婆在当地是出了名的凶悍角色,经常将三姑打得头破血流。每次三姑回家来,妙玲的奶奶都要先用纺棉花的线柱挑起三姑头上的一绺绺头发,再用梳子轻轻地、慢慢地梳理,才能把头上的血痂清理干净。每当这个时候,妙玲就看到奶奶和三姑总是抱在一起,哭成一团。这凄惨的情景,妙玲一辈子也不曾忘记。

妙玲的大姑也是童养媳。但她的运气比其他几个妹妹好。她婆家原来也很穷,但后来发达了,在镇上开了粮坊,还置了十几亩田地,成了财主。大姑长相漂亮,又会操持家务,慢慢地就成了财主家里的当家人。

大姑虽然富了,却也没有忘记娘家的穷亲戚,逢年过节、妙玲奶奶过生日的时候,大姑都会带着丰厚的礼物回家来。大姑也很喜欢妙玲,每次回家都给妙玲带些好吃的。妙玲有一件特别好看的花棉袄,也是大姑用旧衣服给她改的。

每逢农历五月初五,在河南一带,出阁的闺女都要回娘家,俗话叫“送端午”。妙玲九岁那年,虽然奶奶已经去世两年了,但端午节这天,大姑和三姑还是早早地就回家来“送端午”了。

大姑把带回来的一篮子粽子、油糕等东西交给妙玲的妈妈魏彩荣,随即说道:“妙玲快十岁了吧?也不说送童养媳,你们当父母的就不着急?”

妙玲妈妈正要回答,看到妙玲站在旁边,就朝妙玲爸爸使了一个眼色,意思是让他把妙玲支开。妙玲爸爸却说:“你有什么话就说吧,这是孩子的正事,不用背着她嘛。”

妙玲妈妈就说:“倒是有一户人家,只有兄弟两人,还是双胞胎,家里有十来亩地,也算富裕……”

大姑一听,马上就说:“既然是这么好的人家,为什么不早点定下来呢?”

原来,妙玲妈妈魏彩荣老早就想把妙玲送去当童养媳了,但是妙玲爸爸张茂堂不同意。她现在看到大姑这么说,就指着妙玲爸爸张茂堂,对大姑说:“你问他!”

张茂堂说:“大姐,你的一番好意,兄弟心领了。你不记得二姐、四妹死得有多惨吗?只要一想起她们,我就不忍心叫孩子再去当童养媳。”

听妙玲爸爸这么说,三姑立即哭起来:“童养媳的日子,真是连牛马也不如啊……可是,不当童养媳,又有啥法子呢?我看还是叫孩子去吧,送去了至少有人管饭吃,总比在家里挨饿强呀!”

于是,以妙玲爸爸张茂堂为一方,以妙玲妈妈、大姑、三姑为一方,为该不该送妙玲去当童养媳的事,争吵了起来。

妙玲一直站在旁边。刚才听说要送她去当童养媳,她气得双拳紧握,血直往头顶上冲。大人们争吵的时候,她的心弦始终绷得紧紧的。几个大人吵了一会儿之后,突然之间都沉默下来,他们沉默的时候,妙玲感觉到空气都仿佛给冻住了。这时候,她实在忍不住了,壮着胆子说:“我不当童养媳!我不能叫人家打死!我要跟爸爸学唱戏!” bvPue8Xi4IpjSrcYPHchRRfdFgcFR+OVQEu9uMgNZLBsj7JeJrTwojlGZmoOpmW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