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九四七年七月的一天,黄昏时分,太阳像一个燃烧的红球悬挂在天边的山顶上,眼看着要坠落到山下面。天空的云能数得过来,有片状的,有条形的,还有丝状的,像是被人撕下的棉絮,随手扔在那里,它们一律被霞光染成金红色,绚丽,华美。
王杰和村里的孩子在野地里玩耍。太阳虽然要回家了,但是王杰他们还不会回家。白天的炎热渐渐退去,那刮来的风也带来了一丝的凉意—他们怎么可能回家呀?他们往往要玩到村里的大人喊,甚至玩到天幕上出现星星,才可能带着一身的汗渍回家。
然而,就在这时,“轰—”羊山方向传来了一声沉闷的响声。孩子们一个个都愣住了,惊疑地抬头看天。最初他们以为是打雷,可是天上没有那种会下雨的阴云呀,哪儿来的雷声呢?
“轰—”又响了一声,比之前的那声更响。
突然,不知哪一个孩子拼命地喊起来:“打仗啦,打仗啦,‘鬼子’来啦,‘鬼子’来啦—”
于是,所有玩耍的孩子拔腿就往村子跑,一边跑一边拼命地喊叫着:“打仗啦,‘鬼子’来啦,‘鬼子’来啦—”
似乎“鬼子”正在他们的身后追赶着,并且端着枪。没有谁会去想一想“鬼子”来了的可能性有多大。
大孩子跑在最前面,而王杰这些五六岁的小孩子落在了最后面。有的孩子号啕大哭着,有的孩子鞋跑丢了也顾不上捡。
等孩子们跑到了村里,他们不但没有看见“鬼子”追上来,而且那“轰”的声音也没有了,看来是虚惊了一场。
这时有孩子发现他们中少了一个人:“哎,小芳呢?”
王杰太小了,当时虚岁只有六岁,是孩子里的小不点。那个发现王杰不见了的孩子又说:“小芳是不是被‘鬼子’抓去了呢?”
“鬼子”要来的话,肯定要到村子里来,怎么可能只抓一个小不点呢?抓小不点过去又能干什么呢?是让他给“鬼子”带路吗?是要他给“鬼子”做饭吗?……
就在大家纷纷议论的时候,一个孩子朝村子跑来—正是王杰。
王杰的眼睛红红的,眼泪还没有干,他的手上拎着一只鞋,那是别的孩子跑丢的。
跑丢了鞋的孩子一看是自己的鞋,过去从王杰的手上夺过来就穿上了,连一声“谢谢”都没说。
“你哭了吧?”别人盯着王杰的眼睛问。
王杰说他哭了。那时他的身边没有一个孩子,大孩子小孩子都跑到前面去了,他怎么可能不哭呢?他手上没有枪,也没有刀,倒是有一只鞋。刚才跑来的路上,他一直把鞋紧紧地抓在手上。他也没有想过要把鞋当作武器来对付“鬼子”。
“哈哈,真是胆小鬼!”有一个大孩子笑话王杰说。
“胆小鬼”三个字就像扇了王杰一记耳光。王杰急忙擦擦眼睛,他可不想做胆小鬼。
“小芳,你到哪儿去啦?”好几个声音同时问。
王杰说,他跑着跑着摔了一个跟头。后来,他跑到一棵大树下,索性趴了下来,一动不动地趴着。趴了一会儿,没有看见所谓的“鬼子”,他才爬起来往村里跑。
这一回大家都嘻嘻哈哈地笑起来。
“小芳呀,你真是胆小鬼呀!”许多孩子说。在他们看来,假如“鬼子”真的来了,趴到大树底下就有用了吗?
王杰很不服气。别人都跑了,他也跑了;有孩子哭了,他也哭了;有孩子鞋跑丢了,他的鞋可没有丢。他怎么就成“胆小鬼”了?他要是胆小鬼的话,大家都是胆小鬼。
在这之前,从来没有谁叫王杰胆小鬼,他也不会承认自己是胆小鬼。在晚上,他敢一个人从华堌村的这头走到那头;同样在晚上,他敢一个人睡觉,而且听到房梁上面的耗子走动的声音,一点儿也不害怕。
王杰回家把今天的事情跟爸爸妈妈说了,说得吞吞吐吐,很不好意思。王杰完全可以不说,但“胆小鬼”那三个字令他说不出地难受,他不愿意做胆小鬼,他也不愿意承认自己是胆小鬼。
爸爸说,趴到大树底下不一定是胆小,往村里跑也不一定是胆大。他们再会跑,也没有子弹跑得快呀。
妈妈说,他们才是胆小鬼呢。
虽然爸爸妈妈这样说了,但王杰心里还是没有释然—不管别人是胆大还是胆小,他趴在大树底下的行为到底算不算“胆小鬼”呢?
一连几天,王杰都在这个问题上面纠结。
不久后,村里的人才知道,那“轰”的声音发生在羊山,是解放军跟国民党的部队在那里打仗。这一次战斗被称为“羊山战役”。在这次战斗中,解放军不但俘虏了国民党中将师长宋瑞珂,还俘虏了两万三千名官兵。羊山战役的胜利,为解放军挺进大别山打开了通道。刘伯承司令员满怀胜利的喜悦和豪情,写下了著名诗篇:
狼山战捷复羊山,
炮火雷鸣烟雾间。
千万居民齐拍手,
欣看子弟夺城关。
“我长大了要当解放军!”王杰忍不住把这句话告诉了伙伴。解放军听到“轰”的声音绝不会往村里跑,也绝不会躲到大树底下的。
谁知,他的话刚说出来,别人就笑了起来,他们笑的是:王杰胆子那么小,怎么能当解放军呢?解放军也不会要“胆小鬼”的。
“我就是要当解放军!”王杰涨红了脸,昂起头,大声地说。
王杰越是说他要当解放军,别的孩子就越是不服气,并且越是要喊他“胆小鬼”。
只要听到“胆小鬼”这三个字,王杰心里就蹿出一股东西:哼,说我是胆小鬼,我偏要让你们看看我到底是不是胆小鬼。
那些天里,王杰一门心思想的是怎样向那些孩子证明自己不是胆小鬼,而是一个勇敢的人。
可是,怎么证明呢?最好的证明方法是王杰立马去当解放军,可惜虚岁六岁的孩子还没有枪高,解放军也不会要一个这么小的孩子呀。那只有慢慢等了,等到他长出胡子,成为大人的那一天。
看来,要证明自己不是胆小鬼,只有从身边想办法了,做一件令村里的伙伴对他刮目相看的事情,并且是一件非常勇敢的事情,只有他敢做,而别的孩子不敢,到时候他们只有佩服的份儿。这样,以后谁也不会再叫他“胆小鬼”了。
王杰首先想到的是爬到村里最高的那棵枣树上,摘那些还没有成熟的枣。那棵枣树粗壮高大,到目前为止只有几个大孩子能爬上去。王杰要是爬上去,他将成为爬上那棵枣树的年龄最小的人。不过,当王杰的手抱住那棵枣树的时候,他才发现爬一棵树可不是他想象的那么简单。那棵树粗到他的双手几乎抱不过来,而且那棵树太高了,高得让他一瞬间双腿发软。
树上有一只麻雀,那只麻雀偏头看着王杰,叽叽地叫了几声,好像在对王杰说:“哈哈,你这个小不点还想爬到树上来?除非你像我一样生出一对翅膀来。”
王杰想到的第二个主意是爬到草垛上,然后跳下去。
毫无疑问,草垛的高度远不能跟那棵枣树相比,但是用它来练一练自己的胆子倒是很不错。王杰还真的爬到了草垛上,是借助凳子爬上去的。当王杰站到草垛上面,他的脑子里跳出了一个问题:要是跳下去把腿摔断了怎么办?腿摔断了可就当不成解放军了。这么一想,王杰开始心慌,双腿打战—王杰根本就不敢往下跳。新的问题也出现了—他怎样从草垛上面下来呢?还没有等王杰想好主意,他的身体就晃动起来。由于身体失去重心,王杰从草垛上滑了下来,吓得他连忙叫喊着闭上了眼睛。
王杰以为自己受伤了,其实他哪儿也没有受伤,幸好是“滑”下来的呀。
王杰说不出地难过,看来他真的是胆小鬼。
王杰又想出了一个主意:去抓一条菜花蛇。
菜花蛇没有毒,即使被它咬了,关系也不大。村里的大孩子曾抓过菜花蛇,他们拎着菜花蛇的尾巴,不断地抖动着,来吓唬王杰这样的小孩子,或者吓唬村里年龄比较大的女孩子。
像王杰这么大的孩子从没有谁抓过菜花蛇。
要是他能抓一条菜花蛇拎在手上,那绝对是一件勇敢的事情。
王杰拿着一根木棒,真的去找菜花蛇了。
菜花蛇好像知道王杰要找它们似的,都躲了起来。王杰在田地里找了大半天,连菜花蛇的影子都没有看见,别人还以为王杰把钥匙什么的丢了。
王杰失望地从田地里回来时,在村口遇到了一条狗。
这条狗是村里最厉害的一条狗,长得高大健壮,嘴巴一张开,就能看见那尖尖长长的牙齿。它曾咬过一个偷鸡贼,咬得那个偷鸡贼哭爹喊娘。他要是能把这样一条狗打跑了,那也可以证明他是勇敢的。
王杰冲狗举起了木棒。
狗一向不喜欢别人冲它举起木棒之类的东西,它龇着牙齿,发出一声低沉的“呜”。王杰马上扔掉木棒,对狗说:“我不打你,我不打你……”
一条咬过偷鸡贼的狗,应该是一条勇敢的狗,他怎么能去打一条勇敢的狗呢?一条勇敢的狗,连偷鸡贼都不怕,还怕他吗?
与其打一条勇敢的狗,倒不如去抓一个偷鸡贼。
王杰立刻决定去抓偷鸡贼。
村里许多人家都养了鸡。偷鸡贼一般都是在夜晚出来,只要他每天晚上守着鸡窝,总有一天能等来偷鸡贼的。
就在这天晚上,吃过晚饭,王杰就跑了出去。他手握木棒,躲进了一个草垛里,眼睛盯着黑暗里的乡村小路。王杰非常希望偷鸡贼能在今天晚上出现在村子里,只要偷鸡贼来偷鸡,那时王杰就跳出来,冲偷鸡贼大喊:“抓贼呀,有贼偷鸡啦—”
估计那时候偷鸡贼要吓得瘫倒在地上。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王杰竟然睡着了。他被一只大手从草垛里拖出来的时候,还迷迷糊糊地喊:“抓偷鸡贼呀—”
“谁是偷鸡贼?你眼睛看清楚了!”大手的主人说。
王杰一看,他的面前站着爸爸、伯父、叔叔他们,而拖着他的正是自己的爸爸。找到躲在草垛里面的王杰可不容易,多亏了村里那条最厉害的狗,是它第一个发现了王杰。要不是狗,估计得等王杰一觉睡醒了自己回家。
好好的,躲在草垛里干什么呢?王杰被带回家后,面对一屋子的人,他必须回答这个问题。
王杰把什么都说了,他心里想,做一件勇敢的事情怎么这样难呀?
妈妈哭笑不得地用手指点着王杰的脑门儿,说:“你呀你呀,凭你还想抓住偷鸡贼?你就不怕被偷鸡贼给拐跑了?”
伯父王廉堂是小学老师。他听了王杰的话,把王杰拉到身边,语重心长地告诉王杰,真正的勇敢不是跟谁赌气,也不是逞强好胜,做勇敢的事情并不是说就不用爱护自己。从草垛上跳下来,可能摔断腿;如果抓的蛇不是菜花蛇,而是有毒的蛇,那就非常危险了;狗急了会跳墙,可能没打着狗,反而被狗咬了;偷鸡贼也不会乖乖地让王杰抓住他……所以,王杰的这些行为并不是勇敢。
伯父最后明确地对王杰说,那天他趴到大树底下,就是一种爱护自己的行为,跟“胆小鬼”一点儿关系都没有。
听了伯父的话,王杰的心里豁然开朗,以后他再也不介意别人喊他胆小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