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九四七年七月的一天,黄昏时分,太阳像一个燃烧的红球悬挂在天边的山顶上,眼看着要坠落到山下面。天空的云能数得过来,有片状的,有条形的,还有丝状的,像是被人撕下的棉絮,随手扔在那里,它们一律被霞光染成金红色,绚丽,华美。
王杰和村里的孩子在野地里玩耍。太阳虽然要回家了,但是王杰他们还不会回家。白天的炎热渐渐退去,那刮来的风也带来了一丝的凉意—他们怎么可能回家呀?他们往往要玩到村里的大人喊,甚至玩到天幕上出现星星,才可能带着一身的汗渍回家。
然而,就在这时,“轰—”羊山方向传来了一声沉闷的响声。孩子们一个个都愣住了,惊疑地抬头看天。最初他们以为是打雷,可是天上没有那种会下雨的阴云呀,哪儿来的雷声呢?
“轰—”又响了一声,比之前的那声更响。
突然,不知哪一个孩子拼命地喊起来:“打仗啦,打仗啦,‘鬼子’来啦,‘鬼子’来啦—”
于是,所有玩耍的孩子拔腿就往村子跑,一边跑一边拼命地喊叫着:“打仗啦,‘鬼子’来啦,‘鬼子’来啦—”
似乎“鬼子”正在他们的身后追赶着,并且端着枪。没有谁会去想一想“鬼子”来了的可能性有多大。
大孩子跑在最前面,而王杰这些五六岁的小孩子落在了最后面。有的孩子号啕大哭着,有的孩子鞋跑丢了也顾不上捡。
等孩子们跑到了村里,他们不但没有看见“鬼子”追上来,而且那“轰”的声音也没有了,看来是虚惊了一场。
这时有孩子发现他们中少了一个人:“哎,小芳呢?”
王杰太小了,当时虚岁只有六岁,是孩子里的小不点。那个发现王杰不见了的孩子又说:“小芳是不是被‘鬼子’抓去了呢?”
“鬼子”要来的话,肯定要到村子里来,怎么可能只抓一个小不点呢?抓小不点过去又能干什么呢?是让他给“鬼子”带路吗?是要他给“鬼子”做饭吗?……
就在大家纷纷议论的时候,一个孩子朝村子跑来—正是王杰。
王杰的眼睛红红的,眼泪还没有干,他的手上拎着一只鞋,那是别的孩子跑丢的。
跑丢了鞋的孩子一看是自己的鞋,过去从王杰的手上夺过来就穿上了,连一声“谢谢”都没说。
“你哭了吧?”别人盯着王杰的眼睛问。
王杰说他哭了。那时他的身边没有一个孩子,大孩子小孩子都跑到前面去了,他怎么可能不哭呢?他手上没有枪,也没有刀,倒是有一只鞋。刚才跑来的路上,他一直把鞋紧紧地抓在手上。他也没有想过要把鞋当作武器来对付“鬼子”。
“哈哈,真是胆小鬼!”有一个大孩子笑话王杰说。
“胆小鬼”三个字就像扇了王杰一记耳光。王杰急忙擦擦眼睛,他可不想做胆小鬼。
“小芳,你到哪儿去啦?”好几个声音同时问。
王杰说,他跑着跑着摔了一个跟头。后来,他跑到一棵大树下,索性趴了下来,一动不动地趴着。趴了一会儿,没有看见所谓的“鬼子”,他才爬起来往村里跑。
这一回大家都嘻嘻哈哈地笑起来。
“小芳呀,你真是胆小鬼呀!”许多孩子说。在他们看来,假如“鬼子”真的来了,趴到大树底下就有用了吗?
王杰很不服气。别人都跑了,他也跑了;有孩子哭了,他也哭了;有孩子鞋跑丢了,他的鞋可没有丢。他怎么就成“胆小鬼”了?他要是胆小鬼的话,大家都是胆小鬼。
在这之前,从来没有谁叫王杰胆小鬼,他也不会承认自己是胆小鬼。在晚上,他敢一个人从华堌村的这头走到那头;同样在晚上,他敢一个人睡觉,而且听到房梁上面的耗子走动的声音,一点儿也不害怕。
王杰回家把今天的事情跟爸爸妈妈说了,说得吞吞吐吐,很不好意思。王杰完全可以不说,但“胆小鬼”那三个字令他说不出地难受,他不愿意做胆小鬼,他也不愿意承认自己是胆小鬼。
爸爸说,趴到大树底下不一定是胆小,往村里跑也不一定是胆大。他们再会跑,也没有子弹跑得快呀。
妈妈说,他们才是胆小鬼呢。
虽然爸爸妈妈这样说了,但王杰心里还是没有释然—不管别人是胆大还是胆小,他趴在大树底下的行为到底算不算“胆小鬼”呢?
一连几天,王杰都在这个问题上面纠结。
不久后,村里的人才知道,那“轰”的声音发生在羊山,是解放军跟国民党的部队在那里打仗。这一次战斗被称为“羊山战役”。在这次战斗中,解放军不但俘虏了国民党中将师长宋瑞珂,还俘虏了两万三千名官兵。羊山战役的胜利,为解放军挺进大别山打开了通道。刘伯承司令员满怀胜利的喜悦和豪情,写下了著名诗篇:
狼山战捷复羊山,
炮火雷鸣烟雾间。
千万居民齐拍手,
欣看子弟夺城关。
“我长大了要当解放军!”王杰忍不住把这句话告诉了伙伴。解放军听到“轰”的声音绝不会往村里跑,也绝不会躲到大树底下的。
谁知,他的话刚说出来,别人就笑了起来,他们笑的是:王杰胆子那么小,怎么能当解放军呢?解放军也不会要“胆小鬼”的。
“我就是要当解放军!”王杰涨红了脸,昂起头,大声地说。